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西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概况 ①西城区教育城域网经过不断发展建设与升级优化,用户已从最初的中小学扩展到少年宫、社区、幼儿园等机构的全员接入.②西城教育研修网是以开展网上调研、培训为重点,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共享和西城可持续、均衡发展而搭建的区域性研修平台,围绕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需求建立了多样化的网上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开展区域网上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利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北京西城教育研修网为个案,应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区域网上研修活动的现状,指出当前区域网上研修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发布为主,兼有讨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整体设计,形成系列化网上研修活动主题;培养活动主持者,加强网上研修活动引领;建立网上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深入参与网上研修.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将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将其放在西城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西城区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切实推进区域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宁梅  那佳 《教育》2006,(8):38-41
2005年9月,来自西城的101名中小学支教教师来到了对口支援的昌平区、怀柔区和密云县的各所学校,开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活。这里面,有北京市骨干教师,有学校的中层干部,更有许许多多辛勤工作的普通教师。他们均给支教地区的学校带来“真经”,给学生带来希望和力量,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更好地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决定在本市城镇地区学校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城镇研修工作,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徐建英 《现代教学》2012,(Z1):47-48
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的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学校发展需要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区学校在校本研修的实践过程中,因地制宜,创造了很好的操作模式,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比较好的支持功能。但各校也遇到了困惑,如边远地区的校本研修缺乏优质的资源给予引领,研修活动的品质如何提高?校本研修活动中教研组组长缺乏调动教师积极参  相似文献   

7.
农村学校区域校本研修共同体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对单所学校校本研修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它具有提升校本研修的品质、共享校本研修资源的、深化对校本研修规律的探究和推进校际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教师培训机构要以服务型培训理念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建设策略,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区域校本研修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西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对原西城区“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研修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反思,同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教师及学校调查,了解学校、教师对“十二五”时期研修内容和方式的需求,力图制定出符合《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首都教育人才中长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的教师研修规划,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正毋庸置疑,推行教师支教制度,选派城市优质学校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进行教学帮扶工作,是各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支教行动,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据笔者了解,支教在学校层面实施时,主要流程是学校组织报名———确定人选———到达受援学校———带班上课———任务结束。受援学校也往往是根据支教教师的专业学科,安排所带课程,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成立于2005年10月,由原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和原西城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合并而成,有研修员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信息化效益为目标,加强应用研究和服务支持。其重点是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西城教育人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全面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水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区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为西城教育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相似文献   

12.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部署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聚焦城乡义务教育在课程教学、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方面均衡发展的困境,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服务的优势,从平台赋能城乡学校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厘清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构建面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为城乡义务教育教学、学习、教研的发展提供平台应用导向,在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的同时,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优质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在初级均衡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发展目标与状态描述,其核心是教育质量的优质与均衡。优质均衡发展必然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变革来实现,而学校教育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的变革。学校文化变革应当选择文化创生的价值取向。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创生首先应当关注学生、教师的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来谋划学校校本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县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普遍存在学校之间发展不均、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科研品质不高等问题。优化县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三条路径:一是优化评价,实施基础发展、差异发展和卓越发展三级评价,为教育科研工作均衡发展定向导航;二是优化阅读,实施专题研修、专业引领和制度推进,为教育科研工作优质发展加油助力;三是优化指导,通过弘扬研究文化、普及科研方法、做细指导内容,为教育科研工作持续发展治弊纠偏。  相似文献   

15.
西城区: 1.坚持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 按照“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一条主线、三步走”的均衡发展思路,集全区之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 一个理念,即“校校精彩,人人成功”:使每一所学校有思想、有品位、有活力,不断追求卓越,成为“精品”校、“特色”校;让每名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感受幸福、体验成功,筑牢美好人生的基础. 一个目标,即“优质均衡,人民满意”:在全面均衡的基础上,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办符合教育规律、人民满意的西城教育. 一条主线,即“深化改革,质量发展”:始终把握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提质量、促均衡、求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探索城镇教师支教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发展中,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一直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4年,运城市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作为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政策引导,推进制度创新,优化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使运城市农村教育工作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两年来,全市2000余名城镇教师志愿支援农村教育,1万余名农村教师得到了培训提高,10万余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200余所偏远山区学校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城乡教育基本…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白银市教育局特选50名教师到市上50所薄弱学校进行支教,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薄弱学校制订学校发展计划;与农村学校教师一道开展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带动农村学校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优势,共同研究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规范教育行为;建立各种帮扶制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交流与联系,帮助农村学校改  相似文献   

18.
课改以来,上海市长宁区全面加强初中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实施全区的教育现代化工程,狠抓全区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其中,跨校联片的校本研修以资源共享、合作提升为宗旨,较好地促进了区域内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带动了全区薄弱中小学校的改造,提高了全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智力支教,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均衡,作为增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教育改革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就苏南地区而言,城乡教育的主要差距在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素质,也就是说,城乡教育均衡问题主要不是物力均衡,而是人力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