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佤语和汉语的数词"一"既能用于基数、序数等一般数词的表达,也能与量词结合为数量短语,结合后的数量短语可受其他词类修饰,也可作句子成分,这些语法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基本共性。另一方面,佤语数词"一"有ti?和?e?t两种形式,使用范围不同,在省略、语序等方面也与汉语存在差异,而汉语数词"一"的重叠等用法却是佤语没有的,从这些差异入手,便能一窥两种语言数词"一"的个性特征。全文运用共时比较法,对佤汉数词"一"的语法特征进行了初步描写和对比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法化体现了人的认知及语言的共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以英语人体词"head"和汉语人体词"头"为例,分析英汉人体名词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与英语and的语法化过程都可以归纳为:动词→介词→连词。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比分析它们语法化的过程、原因和理据,发现不同的人类语言的结构类型,在语法化的演变途径上具有一些共性,其机制是人类对语言的相同认知。同时认为,“和”与and的语法化过程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研究者在语法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入手,对汉语动词"上"的语法化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论述其在不同语法化阶段的表意功能、句法形式特征,概括分析其语法演变和语义演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探讨其语法化的动因。通过分析动词"上"的语法化这一过程,为现代汉语中其他一些趋向词和动词结合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有利于语法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类型学的视角对比时间连词主观化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体现,通过对比发现时间连词主观化的共性是时间连词主观化后新的语法功能相同或相似,并且原来的基本意义并没有消失,新旧功能同时共存,同时通过词库调查发现此现象在世界许多种语言中都存在。由此可以推断,时间连词的主观化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共性。  相似文献   

6.
陶玲 《凯里学院学报》2011,29(4):113-115
"贼"一词在汉语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动词演变为名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贼"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阈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指示代词“那么”的用法是汉语语法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用语法化的理论考察汉语“那么”的各种用法出现的先后顺序,及最终演变为话语标记的历时过程。并证明其是否符合E.C.Traugott在《语义变化的规律性》一书中提到的“语义-语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构式是语言演变的载体,语言演变的实质亦是构式在使用中的变化与新构式的产生。在以构式语法为视角的语言历时研究正在兴起之时,《构式化与构式调变》一书秉持语法和词汇之间没有严格界限的构式理念,强调语言演变探索中形式和意义并举的研究价值,充分展示了以Goldberg,Langacker和Croft为代表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对语言演变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词汇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汉语词汇语法化的演变使汉语中产生了一批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虚词。“不成”是近代汉语中新兴的一个语言成分,其最初由偏正词组演变为表反诘的副词,又进一步演变为语气助词。①本文拟就其由词汇成分演变为语法成分这一语法化现象作一些考察和探讨。一、第一次语法化——由偏正词组到反诘副词  虚词一般是由实词转变来的,复音虚词的形成也多与实词的虚化有密切的关系。从汉语典籍记载的语言事实来看,“不成”在唐代以前尚是一个松散的偏正结构,表示各种否定的动作和状态。如:…  相似文献   

10.
在毫无关系的各种语言中存在着几条特殊的语法化路径,它们最终形成语法功能相同的语法结构。语法化的同时通常也发生主观化。语法化程度和主观化程度呈正相关。文章重点考察汉语的"要"和英语的"will"的语法化和主观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机制和动因,并论证两者的语法化路径和主观化路径存在的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当代汉语中也有语法化的现象。本文讨论以下几种语法化现象:从实词到虚词,从词组到词,从词到词缀或类词缀,从词缀到词尾。此外,我们还谈了对当代汉语语法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朴正林 《现代语文》2016,(4):155-158
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离不开语法化,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法化也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两种语言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人体名词汉语"头"和韩国语"??"为例,对比分析汉韩人体名词"头"从基本义到功能扩展及产生的特征与机制。希望能为第二语言教学和汉韩翻译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语法学史上,着眼于语言共性的阶段、着眼于汉语个性的阶段、共性与个性并重的阶段对汉语特点及人类语言共性有不同程度认识。当前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探讨呈现多元化特征,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研究正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频"历史演变的考察,分析了频度副词"频"的语法化过程,总结了诱发"频"语法化的若干因素及其语法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意义虚化,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一过程或现象.汉语语言学界将它称为"实词虚化".因为几乎所有的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英汉介词的语法化及其进一步语法化过程,并指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汉英语法演变的共性特征 当代语言学家Chomsky认为,普遍语法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中,人们能够掌握任何一种语言的可能性证实了这一点.正是由于普遍语法是所有人类语言由于生物遗传而必备的共同特征,因此人类语言必定与普遍语法一致,如果哪一种语言违反了普遍语法,人类就不可能掌握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郭莹 《海外英语》2012,(21):224-226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语被动句语法化进行比较。从语法化和语法结构体两大层面入手,分析英汉语被动句在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相似、相异、相关的语法现象背后的特征,发现:英语被动句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汉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则由于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来帮助展现其句型特征。尽管英汉语被动句在句法形式上虽然有差异,但是在表达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上机理还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19.
一、汉英语法演变的共性特征当代语言学家Chomsky认为,普遍语法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中,人们能够掌握任何一种语言的可能性证实了这一点。正是由于普遍语法是所有人类语言由  相似文献   

20.
英汉表量结构都经历了虚化度最低→虚化程度较高→虚化程度更高的语法化路径。英汉表量结构语法化都涉及到语义演变、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类推和重新分析的语法化机制。通过英汉表量结构虚化程度的对比,可以得出汉语中出现了典型的表量结构,其虚化程度比英语表量结构高;通过对英汉表量结构语法化路径的对比,证明汉语表量结构的结构更加固定,英语表量结构有着向汉语表量结构的结构发展的趋势。因此,汉语表量结构的语法化程度比英语表量结构的语法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