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新霞 《江苏教育》2023,(22):35-38
习作单元编排的内容全面、知识系统、目标明确,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全息特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重组普通单元教学内容,完善习作要素的训练体系;延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追求应用文习作的实用有效;创设实践性习作情境,触发表达交流的真实需要等途径,迭代习作单元编排形式,触发语文教学的“学”“用”合一,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息培养。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此,统编版教材单列习作单元,单元中每一项内容均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皆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可将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3.
从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看,习作单元意在"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加大对相应教学模式的探究力度,以此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深化对...  相似文献   

4.
江婷虹 《教师》2022,(7):27-29
单元教学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特色化理念,从单元习作教学的角度入手细化教学目标,有助于完成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文章探析了目标细化在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整体教学中的必要性,并从导向化、特色化、人本化和实践化四个方面,研究了目标细化与单元习作教学的整合策略,以此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拓宽习作...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两个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亮点:一是每个单元的导语中都直观、系统地列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二是从三年级开始,习作开始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单元,展现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怎样教学习作单元、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呢?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把握习作单元特点,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习作内容在语文教材中的编排上呈现出序列化的特征,注重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习作单元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单元教学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在教学上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立足教材,把握文本教学目标,明确编排意图;掌握课文表达技巧,内化写作技能;巧妙运用例文板块,打好习作表达基础,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新,打好习作基础,有效开展精准教学,让语文要素切实落地。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但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作文内容质量较低,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少写作的灵感。因此,在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单元的学习,积累学习经验以及优美的语句,学习文章写作手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对单元习作教学进行综合地分析和了解,制定出专业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读写不分家,语文教学中,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连接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分解训练,分解单元习作内容,这样就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加强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重点研究了单元习作教学,并将其整合到单元阅读教学中去,这样以习作来统领阅读,使阅读服务于写作,有助于将语文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习作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学习习作是为了让学生提升写作技能,将平时所学的一些优美词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除此以外,进行习作可以将语文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同学们能够自主去创作文章,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或者想法。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习作水平,提出来了小学语文单元习作预习单这个教学方法,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设计和使用小学语文单元习作预习单的意义,最后探讨小学语文单元习作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策略,以此来为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水平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习作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新增的特殊功能单元,教学时一定要发挥其教给学生习作方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功能。我们要用心研读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发现写法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并通过及时的练习加以巩固。在"初试身手"栏目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笔尝试表达,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做好准备。同时要注意,习作例文不能当作课文来教,要用好例文,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从而提升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统编教材创新了语文单元结构体系,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在每册语文教材中都特意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教师要能够聚焦这些语文要素,注重习作单元各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读写互促中切实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汤聚梅 《江苏教育》2023,(44):45-47
大单元视域下的习作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研读单元内容,明晰单元语文要素,巧用教材选文,优化资源整合,聚焦学生的习作过程,针对学生的写作难点,提供有效教学策略,实施多元评价,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说明性文本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十分重视这一写作能力的培养。五年级上册的说明文习作单元编排巧妙,在教学时可着眼单元整体,联动板块教学,充分发挥各板块的效用;聚焦学生习作过程,发掘学生的写作难点,提供有效教学策略,依托素材习方法,巧用提纲查资料,从而提升学生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本教材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材内容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的均衡,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这也是统编本语文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1]单元习作是学生书面表达的重要内容,这对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较好地完成一篇单元习作。  相似文献   

15.
祁丽朵 《天津教育》2023,(5):108-110
<正>PBL模式是一种引领学生探究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学习方法。应用PBL模式展开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教学,能起到建构系统知识框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力转化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为目标,以语文要素为单元习作教学的线索和落点,从创设探究问题、创新问题模式、创造学习成果三个维度出发,探究PBL模式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中的应用策略,以启发一线教育者。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围绕语文要素——"写清楚一件事",安排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以习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系列,其教学顺序不可改变。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的实践中,学习、体验、巩固、运用表达方法,形成表达能力,养成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7.
林莺歌 《教师》2021,(9):14-15
交际语境视城下的单元习作教学,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还原话题、角色、对象、目的和方式等语境要素,让学生的习作置身于真实的或拟真的场景中,激发其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文章从单元习作语境分析、单元习作教学策略、单元习作任务设计三个方面,来探讨交际语境下的单元习作教学,让学生的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在习作中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它联结课文与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习作指导的抓手和支点。教学中,教师如何精准把握习作例文在单元教学中的目标指向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机,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19.
<正>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阅读与写作并行是教材鲜明的编写理念。自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一册教材特意设置了习作单元,更是促进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共生共长,直指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发展。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梳理教材脉络,立足单元整体,整合单元语文要素,构建合理的习作学习任务群,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项目式学习与统编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因此,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以项目驱动问题为引领,以项目任务整合习作单元学习内容,以项目活动重构习作单元教学活动,能够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项目为抓手、项目为内核、项目为载体、项目为驱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展开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