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规定了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选修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使课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6):21-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中小学"选修课"这一词逐渐在教育者的视线聚焦。各地中小学校从学生个性化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纷纷举起"选修课"的大旗。基础教育阶段"选修课"的实行能够发展学生特长,使学生学会做出选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选修课程的实行需要选修课程的计划、教师队伍建设和选修课程的成绩管理,当前面对选修课的开发缺乏有效的指导与评估、教师缺乏选修课开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选修课的推行受外部评价的影响大等问题,选修课课程的改革仍需给予关注与推进。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修课,谁来选? 《广州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新课程实施三年,还未出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选修还基本处在‘统一’和‘限定’的状态中。本次调查,有94%的教师所在的级组的选修课都是按原教学班集体选修,其中80.19%是按原教学班集体选修,全级同时开设规定的模块。”本来,选修课,学生应该有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相似文献   

5.
熊翠琴 《学语文》2014,(6):36-36
如何促进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合理地实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广大语文教师们去积极探索。在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的过程中,评价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起到直接的制约作用,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过程中的评价问题是研究焦点。现对高中语文选修课在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第一,选修课程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思路 高中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学生面临高考,功课多,时间紧,若选修课全在课堂上安排学习有一定难度。然而,地理课的每个选修模块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学生形成科学的、完备的资源观、环境观的内容支持。把选修课放在网络上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学、多方位地学,从而真正体现选修课程的意义,解决师资紧、时间紧、课时紧等多重矛盾。  相似文献   

7.
选修课是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课程目标、设置模式和比例关系等三个基本问题,认为普通高中选修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流”,还要为学生发展初步“定向”;不仅要增强课程弹性,还要促进办学模式多样化:并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选修课的设置应采取“定向选修”模式,并处理好选修课的两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8.
实施课程改革,广大教育工作必须更新课程理念,即更新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评价观;面对新课程,教师还必须尽快转换角色,即在教学的全程中,真正成为学生的交往,学生学习的促进和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实现教育素质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实施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修课程的落实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理解选修课程模块在整体设计上体现出的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功能,成为实施选修课程教学的前提;把握选修课程模块个体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成为选修课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走出实践误区,妥善处理好教材、教师、教学、课程管理、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成为选修课程切实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新理念体现在三方面: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以往不完善的评价制度,把课程评价观念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2.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3.新课程实施以来.评价发展迅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以及使用的评价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选修课是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着重探讨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课程目标、设置模式和比例关系等三个基本问题.认为普通高中选修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流”.还要为学生发展初步“定向”;不仅要增强课程弹性.还要促进办学模式多样化;并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选修课的设置应采取“定向选修”模式.并处理好选修课的两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新课程全面实施后,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可分为两大类,即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课程又分为指定选修和自主选修。选修课程教学时间差不多占了整个高中阶段的五分之三。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选修内容涉及"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中.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成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学生对选修课给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否从一门选修课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是学生选修这门课的重要依据。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现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这一模块中的“王安石变法”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14.
马骋 《甘肃教育》2013,(24):58-58
一、在创新实践中提高选修课实施水平 1.准确定位.提高认识。促进人的发展是选修课的基点,也是选修课的终点。而选修课程要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选修课的责任就在于丰富学生的阅历.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该实现独立的课程价值和教育目标,不能沦为必修课的附庸或高考训练课。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开设选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开设选修课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学习,也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实践的机会。"[1]必修和选修课程共同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选修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平台。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  相似文献   

16.
赵文昕 《考试周刊》2013,(13):26-27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10年全面推开至今已两年多。新课改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选修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选修课教学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如何选择、开发选修课的教材,如何进行选修课的教学,如何指导高中学生学习选修课,选修课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一一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因此,积极地应对研究,对于选修课课程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对于高中学生语文能力、文化精神的培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体发展,对于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秋季开始,浙江将在全省高中全面施行课改方案,增加艺术等选修课,并将高中选修课程纳入高考招生改革的评价体系。浙江省教育厅表示,希望通过此举,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按照新的课程方案,浙江的普高生必修学分将从116学分减到96学分,而选修学分则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包括艺术课程在内,普通高中的选修课共被扩展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4大类。不仅如此,新课改还将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段,甚至跨学校选课,同时全面实施学分制度和弹性学时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一、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选修课程"必修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程"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有选择地学习是选修课的基本特征"。但在选修课教学实践中,教师都依然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对学生选课指手画脚,学生实际上没有多少选课权。非但如此,教师的选修课教学方式也"必修化",以课堂形式为主,以讲授法为主。这样的选修课也少有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2.选修课程低效化选修课占着语文课程过半课时,但从教学实际情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选修课程要偏重于"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他们受到文学和文化魅力的熏染,就需要老师重视选修课程,而不是把高考作为选修内容教学选择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位置,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内容的详细理解与个性化体验,并提出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方式。选修课是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的构成结构。在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进行思索,切实提高选修课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