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说过“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是把道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现代,有人认为,人才之德有进取型的,有协调型的。前者尤其值得重视。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有一段答记者问,对理解“进取型道德”很有启发。记者问:“你觉得哪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温伯格说:“这个问题同样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以按不同的途径达到很高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中学的基础教育,当然不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但我们同样必须以培养“最好的学生”为标的。我们所谓的“充分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基本的涵义就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立主人公意识,不满足于教师所给的现成的答案,大胆地质疑和尝试,充满信心地主动到知识领域中去探求。根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生出“进攻性素质”的萌芽。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超负重运行的低效状态,与学生学语文缺乏主动性密切有关。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材试教的同志们,正努力在这一方面作有益的尝试。他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凭借新教材所提供的优势,试着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主动进攻精神。他们的试验刚刚起步,我们先睹为快,发表这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过“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是把道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现代,有人认为,人才之德有进取型的,有协调型的。前者尤其值得重视。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有一段答记者问,对理解“进取型道德”很有启发。记者问:“你觉得哪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温伯格说:“这个问题同样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以按不同的途径达到很高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中学的基础教育,当然不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但我们同样必须以培养“最好的学生”为标的。我们所谓的“充分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基本的涵义就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立主人公意识,不满足于教师所给的现成的答案,大胆地质疑和尝试,充满信心地主动到知识领域中去探求。根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生出“进攻性素质”的萌芽。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超负重运行的低效状态,与学生学语文缺乏主动性密切有关。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材试教的同志们,正努力在这一方面作有益的尝试。他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凭借新教材所提供的优势,试着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主动进攻精神。他们的试验刚刚起步,我们先睹为快,发表这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过“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是把道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现代,有人认为,人才之德有进取型的,有协调型的。前者尤其值得重视。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有一段答记者问,对理解“进取型道德”很有启发。记者问:“你觉得哪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温伯格说:“这个问题同样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以按不同的途径达到很高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中学的基础教育,当然不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但我们同样必须以培养“最好的学生”为标的。我们所谓的“充分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基本的涵义就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立主人公意识,不满足于教师所给的现成的答案,大胆地质疑和尝试,充满信心地主动到知识领域中去探求。根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生出“进攻性素质”的萌芽。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超负重运行的低效状态,与学生学语文缺乏主动性密切有关。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材试教的同志们,正努力在这一方面作有益的尝试。他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凭借新教材所提供的优势,试着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主动进攻精神。他们的试验刚刚起步,我们先睹为快,发表这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过“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是把道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现代,有人认为,人才之德有进取型的,有协调型的。前者尤其值得重视。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有一段答记者问,对理解“进取型道德”很有启发。记者问:“你觉得哪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温伯格说:“这个问题同样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以按不同的途径达到很高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中学的基础教育,当然不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但我们同样必须以培养“最好的学生”为标的。我们所谓的“充分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基本的涵义就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立主人公意识,不满足于教师所给的现成的答案,大胆地质疑和尝试,充满信心地主动到知识领域中去探求。根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生出“进攻性素质”的萌芽。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超负重运行的低效状态,与学生学语文缺乏主动性密切有关。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材试教的同志们,正努力在这一方面作有益的尝试。他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凭借新教材所提供的优势,试着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主动进攻精神。他们的试验刚刚起步,我们先睹为快,发表这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过“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是把道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现代,有人认为,人才之德有进取型的,有协调型的。前者尤其值得重视。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有一段答记者问,对理解“进取型道德”很有启发。记者问:“你觉得哪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温伯格说:“这个问题同样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以按不同的途径达到很高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中学的基础教育,当然不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但我们同样必须以培养“最好的学生”为标的。我们所谓的“充分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基本的涵义就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立主人公意识,不满足于教师所给的现成的答案,大胆地质疑和尝试,充满信心地主动到知识领域中去探求。根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生出“进攻性素质”的萌芽。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超负重运行的低效状态,与学生学语文缺乏主动性密切有关。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材试教的同志们,正努力在这一方面作有益的尝试。他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凭借新教材所提供的优势,试着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主动进攻精神。他们的试验刚刚起步,我们先睹为快,发表这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过“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是把道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现代,有人认为,人才之德有进取型的,有协调型的。前者尤其值得重视。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有一段答记者问,对理解“进取型道德”很有启发。记者问:“你觉得哪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温伯格说:“这个问题同样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以按不同的途径达到很高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中学的基础教育,当然不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但我们同样必须以培养“最好的学生”为标的。我们所谓的“充分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基本的涵义就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立主人公意识,不满足于教师所给的现成的答案,大胆地质疑和尝试,充满信心地主动到知识领域中去探求。根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生出“进攻性素质”的萌芽。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超负重运行的低效状态,与学生学语文缺乏主动性密切有关。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材试教的同志们,正努力在这一方面作有益的尝试。他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凭借新教材所提供的优势,试着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主动进攻精神。他们的试验刚刚起步,我们先睹为快,发表这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1994,(6)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温柏格与格拉索因在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而与巴基斯坦的萨拉姆共获197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科技导报记者采访前两位教授时,他们对科学教育发表了一些精辟的见解; 温伯格认为,科学家一个很重要的素质是对于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4,(6)
本期刊首发表的是197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两位科学家对于科学教育的精辟见解。他们认为,科学家一个很重要的素质是对于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下一步,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 我们欣喜的发现,从1981年开始的小学自然课改革使我们的孩子中出现了许多这样  相似文献   

9.
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语文教育论集》)。“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读就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读书。张志公先生很喜欢“导读”这个说法,强调指出:“‘导读’涉及两方面——‘导’者和‘读’者。”“‘读’者是主体,但是要‘导’。‘导’的任务是使‘读’者读得更好,终于能够自己去读。”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进行导读。  相似文献   

11.
教材更是“引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学语文教学界很有些知名度的窦桂梅老师曾应徐州教育学会之邀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堂课,并与听课者进行了交流。窦老师对教材的认识或者说她的“教材观”对大家颇有启发。窦老师说:“有时我们说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例子’不等于是法律,不等于是圣经、圣旨,教材更是一个‘引子’,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把教材看作‘引子’,引发你去学习,引发你去陶冶,引发你去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向忠实于教材,坚持并坚信“以本为本”。即便有时表达对教材的不满,那也是因为发现了教材还有不够“权威”的地方,例如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12.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13.
古语说:“疑乃学之始,思之端。”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博士也说:“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很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课型就是一种由学生向老师(或班集体)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型,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例子”一说,源于叶圣陶先生:“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渎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圣陶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笫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圣陶论语文教育》178页)叶先生的这一教学思想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思想,渗透着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迁移理论,  相似文献   

16.
大语文观念强调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综合全面地开展语文教育。《侍坐》篇是《论语》中最长的篇章,孔子思想中的“仁”“礼”“中庸之道”、以礼治国、因材施教等教育观都能从《侍坐》中解读出来。将大语文观念应用于《侍坐》篇教学有利于跨学科学习,继承与发展因材施教、诱导启发等优秀教育思想。在基于大语文观念的具体教学中,可采取“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大教材’,进行‘大阅读’;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峻岩 《新读写》2008,(12):42-43
“有些同学语文成绩差,读写能力薄弱。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语文没有真正‘动起来’。或时‘动’时停,‘动’不得法。可以说,谁抛弃了‘动’,谁就抛弃了学语文的灵魂。”这是专家切中肯綮的忠告。怎么“动”起来呢,我们特意选编了几位老师的经验之谈。虽说只是一得之见,难免挂一漏万,但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山,只要一点一点“动”起来。相信我们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定会与日俱增。我们不仅欢迎老师们来稿奉献自己的经验,也热忱欢迎同学们奉献你们自己独特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不去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阅读,作文教学不去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写作,请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称什么‘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有一对矛盾。一方面,“阅读特别强调‘多义性’,不能以‘一解’去断然地统一‘多解’,去否定‘多解’,不能用‘人解’(别人的解)去统一‘我解’(自我的解),去否定‘我解’”①。另一方面,“语文课的诠释,因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会有所变化,但也应该有相对确定的、约定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对学生讲演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李教授的这番话说得非常深刻,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