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全纳教育的教育原则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要实施全纳性教育 ,就须遵循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教育正常化原则、早期干预原则、成功教育原则、平等教育原则、系统教育原则、个别化教育原则等。当前推进全纳性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必须形成关于全纳性教育的系统理论 ,在全纳性教育的原则指导下 ,推进全纳性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人数少,有利于教师关注、研究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能更好地发展。小班化教学要遵循教育均等、以生为本、适合性教育、交互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周君  吴本庆 《教师》2011,(17):68-68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肯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取体验和进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一、运用观察法,融评价于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  相似文献   

4.
季苏红 《小学生》2013,(12):49-49
伴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教学上开始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谓的发展性教学,就是指不再像从前一样只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参考和考核,也不再是单纯的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选拔,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发展性的目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另外,发展性教学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的体现。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信息技术课本身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地从实践当中摸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一、目前我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当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作了新的要求和规定。但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仍存的一定问题。对于这一现象,评价要坚持和遵循导向性、有效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以保证评价活动的合理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教学公平是当代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在微观教育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平等和教学效率的统一.教学公平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教学公平,应坚持平等原则、差异原则、补偿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实现教学公平应采取树立正确观念,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坚持因材施教,完善教学组织形式,科学会理地进行评价,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全纳性教育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纳性教育课堂教学对象存在的客观性、广泛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开发所有学生尤其是特殊需要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它们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全纳性教育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纳教育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发展全纳性教育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特殊教育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特殊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而倍受重视。“特殊教育”由过去的为少数儿童服务的教育正发展成为为每一个儿童的“特殊需要教育”。在正常化原则、全面参与社会原则的推动下,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化教育。一体化教育又称为残儿童随班就读,在中国已走过了充满活力的十年。现在一体化教育的更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可以分解为全纳教育体系、全纳性学校、全纳性课堂。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重视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课程目标,结合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实际,尝试了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活动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教学中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思想,又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正确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0.
自学考试过程性评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程性评价是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评价活动,它强调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发展,体现了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全面性。自学考试实行过程性评价,有助于自学考试评价的真实性,更能体现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文章通过对过程性评价概念的阐述,以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为例,对自学考试过程性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和内容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评价伦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关键前提.在学生评价中,教师应坚持三个基本伦理原则,即合法性原则、公平原则和正义原则.在学生评价中,教师应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确保学生评价的合法性;坚持学生评价的公平原则,避免评价偏见,实施差异化评价;遵守职业道德,弹性实施学生评价标准,坚守学生评价正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全纳教育的视角下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全纳策略的必要性,认为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是贯彻这一原则的突破点:从教学氛围、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方法和学业评价机制几方面综合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课程标准>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考试甄别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强调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将评价机制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新课标下积极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识的发展水平等方面."那么,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到底是什么?它评价什么?有何要求?如何辩证地看待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在具体实施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时如何操作?需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并且必须搞清的问题.否则,将会在数学教学评价中引起混乱,严重影响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本文是笔者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时,对这些问题的体会与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司相生 《考试周刊》2010,(53):239-239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课堂评价,注重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强调过程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在开展评价活动时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探究,去尝试了,就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因为不论是成功或失败,学生都会在探究尝试中有所收获,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一种以群体协作为基础的评价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身和同伴的表现有着自觉、能动的反应,对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营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改善课堂的有效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基本采用分数的定量评价,只注重结果,已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新型的人本评价模式在评价理念上强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突出评价过程的目标明确性和全员参与性,评价内容以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交流合作精神为主。为体现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体育课人本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指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它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争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教育救助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只有用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对现有的教育进行根本的改造.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新思潮的全纳教育理念正契合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与实施全纳教育,不但能够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而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发展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因材施教原则是全纳教育理念的重要理论基础,以“水的组成”为例剖析了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制订,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纳教育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美国学者认为全纳教育可为所有学生提供均等受教育机会。英国专家提出,全纳教育是对在普通学校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要的进一步发展。全纳教育强调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特别是促进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20.
多维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效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主要强调甄选与选拔功能。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理念上强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突出评价过程的目标明确性与全员参与性;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评价方式、方法的多维性和开放性,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注重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新型的评价模式将评价活动隐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