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总体统筹 多元综合──论马承外语教学法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广义的教学法指的是教学法和教学体系。本文所谈的外语教学法就是这个含义。中国的外语教学法应该具有中国特色。从我们的国情出发,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出发,这种特色的具体表现就是总体统筹、多元综合。总体指外语教学的全过程,统筹指在同一时间进行多项活动和取得多种效果。多元指的是外语教学的多种因素;综合指的是相互结合。总体统筹,多元综合,是外语教学高效率的保证,是我国外语教学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也是国内一些外语教学法流派的民族特色表现。近些年来,在不少地方实验成功的马承外语教…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学法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标志外语教学的发展。外语教学是人类文化传承活动之一,所以外语教学法在发展中也具传承性,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一种“全新的”“先进的”外语教学法;任何一种外语教学法也不可能像政治朝代一样地“此起彼亡”。本文将从国外几十种外语教学法流派中选介代表性最强的七种流派,分析其本质特点和对前后流派的继承与影响,希望能帮助广大同行形成自己的观点,从片面追求新兴教学法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科学。本文回顾了几个世纪以来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 ,认为中国外语教学深受国外外语教学法之影响。文章分析了国外先后出现的主要外语教学法流派并对未来外语教学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外语教学中学生掌握外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它的作用在于帮助教学法专家和教师制定外语教学的原理、原则及其基本策略和方法。它是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本文拟就外语学习理论、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掌握外语口语和笔语能力的特点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作些简略的介绍评述。  相似文献   

5.
一 外语教学法与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必不可少,而且往往还要涉及对各种教学法的评价。但是,探讨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并不等于外语教学法的研究。 外语教学是有自身规律的认识与实践的过程,同时还受到种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因此,了解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外语教学流派众多,各具特色。本回顾了几种外语教学主要流派的变迁,分析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外语教师应立足于自己的实践,辩证地整合、优化各种教学法。本还就当前外语教学法的研究趋向及意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学科,顾名思义是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科学。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需要,在外语教学方面产生并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学好外语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必然是一个了解教学对象,使用正确教学方法的教育者。了解外语教学法流派,认识各个流派的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把握住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每一名外语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鲍秀梅 《考试周刊》2014,(78):61-62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是外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的学科。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界最重视的是外语教学法,因为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外语教学法大致可归纳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直接法(Direct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ch)等几个主要外语教学流派。它们各有特点,互相渗透,共同推动外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外语教学法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本文循着外语教学法的发展线索,初步探讨现代语言学主要流派对外语教学法的影响。了解这些现代语言学发展和教学法发展的动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教授和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0.
RALEX外语教学法是在比利时纳米尔大学开发出来的,并被成功地应用于该大学非外语专业的外语教学。经研读,发现了其中有很多规律和原理都适用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现以我校英语专业为例,从学生的学习动机,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分析RALEX外语教学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哲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是以个体为本的教师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哲学,是支持教师获得教学智慧、形成教学个性的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发展的基础。然而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常呈现替代性、结构性及来源性缺失。建构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需要唤醒教师自我并以哲学思维方式追问教学世界、不断转化教学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如何学习掌握并熟练运用教学理论始终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论研究的理论工作者的问题。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看,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存在鸿沟,即立场上不对称,内容上不照应,逻辑上不匹配。当前,我们从教学理论写作的原始冲动、语言定位、价值归属三方面确立新型的教学论写作观,为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向牵引与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过多追求外在的确定性,教师在备课时可能会采用机械占有的方式进行备课,这种备课方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改革。为了改变这种情形,存在式备课是必要的,这种备课方式有存在的哲学基础,并且需要教师行为发生系列转换,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意义建构与生成。  相似文献   

14.
从Bickerton的语言哲学观点出发,引发外语教师对语言教学的思考,从而达到对语言教学信念的反思、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行动研究作为外语教师教学的一个特别手段,对外语教学方法的革新有着不一般的作用。本文在简述了其理论基础后,重点分析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其研究结果既可以加大教师的教学意识,也可以解决一般的教学研究无法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界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是外语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时刻面临的问题。但一直以来,研究重点一直放在母语的负迁移上,而对母语的正面影响关注不多。母语作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应充分利用使其起拐杖的作用,充当帮助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母语是学习者在没有建立任何别的语言系统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第一语言系统,而外语则是在母语系统已经牢固建立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第二语言系统。学习者的母语在外语课堂上究竞起到什么作用,发挥什么影响,一直是广大外语教师关心的问题。本文旨在借助心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对母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浅谈"适当利用母语"的外语教学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教学大纲指出"尽量使用外语,适当利用母语."这是外语教学中普遍被认同和采纳的教学原则.提出这个原则是有其历史依据和现实作用的,同时也符合心理学的规律.对于母语,不应摒弃,也不应全盘采用,而应把握有度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有美学语言学的特征,主要包含,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与理智美的审美特征。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的审美教育作用,力求使自己的语言体现出审美性,从而提高语文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Much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on mentoring has focused on generic issues. This paper looks at subject-specific issues in mento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ly qualified modern language teachers in their first year of teaching. While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in the sample expressed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the mentoring they received, most progressed successfully into their second year of teaching.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nventional conceptions of mentoring may only be a marginal factor in the survival of these teachers in their first year. Conflicts over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particular, emerge as a contributory factor in the breakdown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teachers and their mentors. Equally, it is in terms of their own pedagogical skills and of a clearly established rationale for their practic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hat these newly qualified teachers express their confidence and their ability to survive without formal suppor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requirements for induction of newly qualified teachers and in particular with reference to the selection of induction tutors in sch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