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事"四题     
本文对"佚事""轶事"和 "逸事"由于意义相近而通用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以为这三个词语都不同程度地与"失"字相关,并都能解释为"散失"义,故能通用.对个别不能通用的情况,本文也特别指出并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敦煌变文中“亦”与“一”通用的现象,认为“亦”为“一”的俗体,并判定它流行的年代为中晚唐( 公元800 —900 年) 。  相似文献   

3.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象”在古代书画美学理论中上下文关系的剖析入手,着重指出“象”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的词汇,并通过与其密切相关的几个字词的分析尝试划定“象”的能指与所指的界限,从而使读者对于“象”在古代书画美学中的使用及词义的界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象”在古代书画美学理论中上下文关系的剖析入手,着重指出“象”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的词汇,并通过与其密切相关的几个字词的分析尝试划定“象”的能指与所指的界限,从而使读者对于“象”在古代书画美学中的使用及词义的界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再”“重”“复”都可作副词,都有“重复、再次”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但又有细微差别,各有一些固定搭配,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7.
“帝”与“天”是《诗经》中的一对高频词,研究者们为考察周代社会思想文化而对此多有提及,却常常把两者简单等同。实则,“帝”与“天”的含义、来源是与殷商至周上帝崇拜意识的流变息息相关的。“帝”与“天”两者关系密切,大多时候都是指位于天上的至高神灵,两者经常通用但又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8.
“花儿”是流行于甘、青、宁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工作者对“花儿”都有诸多论述,其名称的由来也引起了颇多争议,如这类民歌为什么叫“花儿”?它与“少年”的关系是什么?还有另外一些比较特别的解释。本文对这些有争议的观点进行了综述性的说明,并认为要给“花儿”正名,需进行综合考察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给“花儿”一个正确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唯”“惟”二字在现代汉语应用中长期处于混用状态,这种现象在语言中并不多见,它违背了语言的经济性、标准化和信息化原则,因此现代汉语中对“唯”“准”二字的规范势在必行。对“唯”“惟”进行考察分析,发现二字的本义并不相同,通用也具有一定的条件,从而提出在现代汉语中,除“惟其”、“惟妙惟肖”个别词语外,对其他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惟”与“唯”的异形词,应该考虑合“惟”取“唯”。  相似文献   

10.
脑科学的发展与"差生"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今学校教育中所谓“差生”存在的现象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与认识,并结合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利用大脑的不同机能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来探讨影响人的发展和造成“差生”的原因,并希望通过这一科学认识,让学校教育重新审视对“差生”的认识和评价,树立起一个真正科学的“学生观”,让每一个青少年儿童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神”“妙”“能”“逸”自唐开始便作为中国绘画的品评标准,从这个体系内部来看,前三者的关系更为紧密,且有递进关系;“逸”则游离于法度之外,有自身的特殊性。关于“神”“妙”“能”,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对其进行理论溯源,索求各自特征,或者考察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这些都是从个体角度分别对“神”“妙”“能”进行讨论,而没有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若联系中国艺术的体道观点,就会发现三者对“道”的体悟是在逐步逼近的。以“道”为旨归,愈能见其高下。所以从横向看,“神”“妙”“能”是中国画三个不同的品评标准,有着各自的内涵;从纵向看,“能”“妙”“神”的一步步推进体现着中国画对体道的逐级向往。  相似文献   

12.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体意思是依托《诗经》发表意见,借此观察彼此的心志,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并对他人进行怨刺。春秋“称诗”分赋《诗》、引《诗》两种形式,“兴观群怨”对二者都是适用的。前人或认为“兴观群怨”乃指作诗或读《诗》而言,这种看法是颇需斟酌的。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多见。“先生”作为现在比较通用的一个称谓词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交际之中,它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诸多阶段,备了多且褒贬不一的义项,它在感情色彩上表现出的无论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义,都有它的发展渊源,从“先”和“生”两字的意义结合而来,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钟彩虹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27-128,134
运用语言学理论,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对出现在单句中的时间词“刚”、“刚才”和“刚刚”进行对比。主要对“刚”与“刚才”对谓语的要求,与“了”、“在”、否定词、时间词的共现情况及二者能互换的语境进行考察,并从语义上进行解释。其次分别对“刚刚”与“刚”、“刚才”与“刚刚”的异同进行考察,揭示这三个时间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神奇的植物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感的,更别说智慧了。然而,随着科学家对植物的深入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而且还能“吃”。  相似文献   

16.
汉字的调侃     
《家教世界》2013,(11):48-48
“晶”对“品”说:你们家都没有装修喔? “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 “熊”对“能”说。怎么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相似文献   

17.
刘志天 《甘肃教育》2008,(17):43-43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町以这么说,凡是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实践中,我们主要运用了“议”、“比”、“读”、“写”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杰 《文教资料》2013,(35):163-165
“并”是汉语中十分常见的一个虚词,而词典中对于“并”的释义通常都过于笼统.因此,本文想通过对自然语料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并”字的深层语义.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并”字的各种语义关系进行形式化描写,使其得以清晰展现.  相似文献   

19.
解析几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解题时苦于烦琐的计算和缺乏思路.文中从“直译”和“转化”两种思想方法入手,对解析几何例题的通性、通法进行探究,得到大多数解析几何问题的通用思路和简化计算的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普遍左倾,追随苏式共产主义一度成为风尚。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潮转向,不少左翼知识分子转而批判苏式“极权主义”。1968年“五月风暴”促成左翼思想时兴,但至70年代末,伴随着极左革命理想的幻灭,法国思想界对“极权主义”的挞伐也达于顶峰。至90年代,法国已由昔日“欧洲左派之都”变为“保守之都”。本文以法国左翼思想变迁为主线,对二战后至20世纪末法国思想界的图景作简要勾勒,并借此窥探法国左翼知识分子独特的“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