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距今已流传2500多年,包括原始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回鹘佛教等诸多体系。其中,"原始佛教"是对佛教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最初所创立的佛教教义的理解。汉唐以后,中印之间海陆交通联系不断增强,达摩东来、玄奘西去,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佛教不断融入中华文化内涵,"汉传佛教"由是而立,并最终形成了"佛道儒"  相似文献   

2.
佛教装饰艺术,因地域不同,其风格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在叙述九华山佛教装饰艺术起源及其应用范围的基础上,从"题材"、"造型"、"精神"等方面分析了九华山佛教装饰艺术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在佛教教义研究中,对佛教戒律的科学认识对于佛教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对佛教戒律的科学界定,首先要把它与禁忌、劝善书、清规和伦理道德等"类戒律现象"区别开来,并作了较为详尽的甄别;认为佛教戒律具有经典性、宗派性、教内强制性、层次和体系性以及变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肇论》一书是僧肇佛教思想的集中体现。僧肇在《肇论》中,通过对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思想。因此,对《肇论》的"本无"、"动静"、"真假"、"无知"、"涅槃"等核心范畴体系的解读,可以更好的把握僧肇的佛教思想。由于受到当时玄学思维的影响,僧肇在进行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时,很多地方运用了老庄的哲学范畴来阐释佛教思想。但僧肇并没有把佛教引入玄学,而是把中国固有的哲学思想会通佛教般若空观思想,从而把玄学纯粹的思辨概念及其范畴体系引向了佛教的信仰,这是僧肇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其教义、教理等很难为中国人所理解;但是,佛教的"空"跟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无"等概念形成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共鸣;于是,早期佛教的传习者,特别是魏晋时期的佛教传习者,便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跟佛教思想相近的概念来解释佛教的"事数",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概念跟佛教的"事数"进行一一比配,于是便有了"格义"之法."格义"在佛教传播中土初期起到了文化上的"摆渡"作用,为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某种"方便法门".虽然后来佛教的传习不再需要借助于"格义"之法,但这种沟通两种文化的方法.仍然为后来的文人和学者使用;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便借助于中国经籍中的"天"向中国人解释"上帝"的观念.同时,"格义"一法作为古代中国融通中外文化的一个先例,也成为中国比较文学较早的源头之一,并对当今的中外文学、文化的交往和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岛国,对于生死的看法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自从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它所宣扬的"无常观"、"生死一如"等思想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及变容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佛教的葬礼、日本人生死观中的佛教色彩及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生死观三个方面阐述了佛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具体渗透及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代既是佛教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们反佛的关键时期.傅奕、韩愈等人的理论批判揭露了佛教的欺骗性,使人们认清了佛教的本来面目和巨大危害.玄宗、宪宗、武宗对佛教的政治打击不仅使佛教势力暂时消沉下去,而且使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禅宗分化及南宗的发展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韩愈借鉴佛教的祖统说提出了道统说,李翱将佛教的修行办法运用到个人修养方面,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条件."三教可一"的理想最终以"三教归儒"的形式得以实现,古老的儒家学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龙在中国神话中地位十分崇高,属于"天神"一类,也被视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在佛教经典中也常被引用,龙在佛教中的定位则是归属于"畜生道"的众生。同时佛教对于龙的出生、特质、灾祸和龙王等皆有分类和对其形象的建构。依据佛教经典中对龙形象的建构观察,可知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明显带有印度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质,也为探索昔日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法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
本着"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宗旨,慈善赈济一直是佛教自创立以来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末民初,随着湖南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湖南地区佛教组织开始创办初高级小学、佛学讲习所、慈儿院、慈济医院等一些具有近代性质的慈善机构,逐步走上了佛教慈善的近代化之路。这种转变不仅对湖南佛教本身和对湖南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为如今湖南及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龟兹是印度佛教东传重要的中转基地之一。龟兹佛教不仅承载了印度部派佛教的义理,还发展了印度佛教理论。龟兹佛教直接影响了中国内地佛教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它理所当然地应该在中国佛教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百年来,对龟兹佛教及其艺术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在以"大乘佛教"为统治地位的中国佛教中,龟兹佛教因属于"小乘佛教"体系而长期被轻视,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其表现为,在中国历来的佛教史中,龟兹佛教史的记述极其简略,轻描淡写或材料堆砌,内容雷同;用大乘佛教理念解读龟兹佛教及其艺术内涵,背离原来思想,导致长期以来龟兹佛教的真髓不能被真正揭示出来。改变这种状况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理论求新。首先要为龟兹佛教作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找准龟兹佛教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在前贤研究成果基础上,贯彻"科学发展"和"继承与发展"的方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展望未来,龟兹佛教史研究定会迈向更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五四"作家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作家之近佛是一个普遍而又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以及文学方面的原因,亦与传统价值系统的解体密切相关,近佛一方面使“五四”作家入世不忘出世,积极中隐含着消极,另一方面佛教中的自贵其心、不依他人的精神追求,静观默照,直觉顿悟的禅宗思维以及明智通达,理而有情的慈悲境界对他们的人格塑造,文化创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两晋南朝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发展给本就式微的儒学带来了危机,为了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士人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努力,柳宗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提出了"统合儒释"的思想,吸收佛学精义以改造儒学,使儒学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如此,柳宗元的"统合儒释"思想还对后世影响很大,二程朱熹正是借鉴了这一思想,以"援佛入儒"的方式对儒学进行改造,建构了新儒学———程朱理学这一庞大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晚明以来佛教在社会救济事业远不如唐宋以前,除了政府政策的立意、乡绅势力的积极涉人与新兴民间宗教的相继参与,及频仍的战乱局限了佛教的社会救济能力外,如闽南地区某些寺僧受雇于宗族家庙(寺),担任提供宗教服务的神职人员,代为执掌祭拜家族先人的祭祀工作,流为家族之附庸。而这层雇用与依附的关系,似乎也隐藏着明清时期寺僧难以独立承担社会救济的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要素。透过闽南地区的几部家谱资料,就寺僧与家族在社会救济方面的推动与互动关系,进行更具体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的《大同书》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清末的学术背景以及康有为早年求学的经历,使佛学在其思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于世间"苦"的描写,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都体现出佛教在作者思想中的痕迹。深入把握佛学在康有为"大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潮的流变以及认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道信、弘忍禅学在黄梅的改革、发展及其特点的分析可知中国佛教禅宗在道信时期已具雏形,在弘忍时已经形成。道信、弘忍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两位极具建设性的重要人物,他们顺应时代发展,对印度佛教进行改革创新,为印度佛教中国化、大众化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和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彻底颠覆了此前构造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而这种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迅速勃兴,作为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和化发展的结果,佛教广泛地影响着隋唐及以后中国的政治、社会、学、艺术、哲学甚至于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中国儒学思想影响的社会基础。借鉴本土的儒学“心性论”,佛学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其中禅宗的思想对中国儒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金代居士李屏山在佛学、文学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他一生追求儒、释、道三教合一,佛学为主,回击道学家们的恶佛、辟佛言论,阐明自己的佛学思想。这不仅促进了三教思想、特别是佛学思想的传播,而且还影响到了金代的文学风格。然而,由于三教是不同的学问,加之李屏山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是以佛学为主的,所以三教不但没有糅为一体,反而进一步凸显了它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佛教在其东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儒道二教的思想,逐渐形成既有别于印度佛教伦理又不同于中国传统伦理的中国化的佛教伦理。中国佛教独特的伦理思想在中古小说中保存的"地狱巡游"传说中有丰富细致的表现,研究这些传说对于了解佛教伦理中国化的过程很有意义。中国佛教独特的伦理思想在古代中国影响深远,有其特殊的历史作用,同时其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伦理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