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主体间的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及利益取向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博弈主体的利益要素和制度的创新,高等教育各主体间的博弈均衡对如何有效的配置提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与实现教育公平的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者,其中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质量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诉求,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进行着质量观和质量保障权力的博弈。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应当重视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诉求和质量保障权力、完善学生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博弈,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办学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致使主体间的博弈不可避免。文章运用博弈理论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利益主体的关系,探讨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何从当前非正和博弈转变为正和博弈,促进利益主体之间互利互惠,为体制机制创新,为高等教育汇聚更多资源,为高等教育更好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因素有哪些,这些办学主体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反映了高等教育举办权的分配状况,决定了不同办学主体的利益结构,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立"与"办"不分、多元办学主体的合作性不够等问题,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结构调整的策略选择为:区分大学的"立"与"办"、以合作博弈理论为指导、选择适合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结构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讨论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现代大学制度视角,提出建立以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为主体,由社会中介评估制度、高校全面质量保障制度和政府公共服务制度组成的多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利益博弈非均衡的制度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的过程,也是政府、高校与学生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这种利益博弈具体展现为利益追求目标的冲突、利益追求价值的冲突、组织定性的冲突与身份定位的冲突。从制度设计的理想层面看,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的利益博弈应该是一种均衡博弈。不过,制度设计和运行中的目标性失衡、结构性失衡与功能性失衡致使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的利益博弈成为典型的非均衡博弈。  相似文献   

7.
利益博弈时代的大学是一个由政府、大学、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各主体都拥有评价的话语权。各主体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大学评价实践中的冲突和矛盾。矛盾和冲突本质上是利益博弈,利益争夺的主观动因是各主体的"为我"倾向,客观原因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厘清各主体的利益观、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观、树立科学的评价观、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有助于缓和矛盾与冲突,实现各主体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领域永恒的话题。英国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前沿阵地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英国从传统的大学自治发展到双轨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又从双轨制发展到统一的“大学”质量保障制度,进而发展到由单一机构实施的大学质量保障制度。这之间有质量保障主体的争议,有质量保障内容的徘徊,但最终挡不住将大学自治与外部质量保障结合的脚步。  相似文献   

9.
运用多重制度逻辑对高等教育结构变迁过程进行解读发现,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四个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和大学各有其自身的行动逻辑,每一利益主体的行为都是其职责立场与自我利益立场在博弈与妥协中利益权衡的产物,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问题主要源于部分利益主体的合谋行为。因此,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方向与路径主要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需要我们在多重制度逻辑的相互作用中认识每一行动主体的角色与作用,进而关注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内生性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宗诚、王常文在《江苏高教》2016年第2期中撰文,用正和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利益主体的诉求,阐述了平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间利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间利益博弈现状,并提出了正和博弈实现的基本条件。平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间的利益是指包括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行业企业等高等职业教育所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合理而准确地定位和协调各方主体利益,明确各主体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融合式全流程协同育人。不  相似文献   

11.
构建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是我国留学生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涉及政府、高校、社会等多个主体,涉及招生、培养、毕业、国际学历承认等多个环节,具有强烈的系统化指向。当前,我国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缺乏外部总领性立法、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不健全、未建立第三方质量认证机制、制度要素间的协同度较低,系统化缺陷明显;需要从制度的本位主义出发,优化顶层设计和规则结构,补足制度缺失与短板,加强制度要素间的协同,系统化构建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构建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是我国留学生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涉及政府、高校、社会等多个主体,涉及招生、培养、毕业、国际学历承认等多个环节,具有强烈的系统化指向。当前,我国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缺乏外部总领性立法、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不健全、未建立第三方质量认证机制、制度要素间的协同度较低,系统化缺陷明显;需要从制度的本位主义出发,优化顶层设计和规则结构,补足制度缺失与短板,加强制度要素间的协同,系统化构建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质量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利益相关者参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审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存在着一些亟待克服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通过落实大学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克服评估的行政化倾向,以及加强中间组织建设等途径,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分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性变革的背景和原因、特征与启示,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已演化成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将高校单纯的一元保障变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复合的多元保障;政府、社会、高校三方保障主体的相互博弈与制衡,使变革呈现相互靠拢的趋同现象;质量保障重点由校外转向校内,彰显校内质量保障的基础性地位;质量保障的国际协调机制,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受到教育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教育质量评估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对英国高等教育中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质量保障评估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教育质量问责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高等教育性质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正是问责主体;高校质量责任的承担者是高校的管理者、教育行为的实施者以及接受者。从这些维度出发来确定高等教育质量责任、责任追究和问责救济,从而初步设计符合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特点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主体由于其"经济人"的属性,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供求主体利益的冲突过程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供需主体利益进行分析,以期找出高等教育供需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更有效地化解高等教育供需之间的矛盾,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跨境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将教育输出国高等院校较为成熟的质量保障制度移植到跨境高等教育项目之中被认为是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将"外生"的制度成功地移植到教育输入国一直以来都是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难题.综合运用制度移植理论、组织战略跨国传播模型以及全球融合和本土适应策略理论可知,跨境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制度移植的影响因素存在于教育输出国和教育输入国之间宏观社会环境、中观组织环境和微观个人环境之中,其中社会环境中的制度距离和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组织环境中的质量文化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程度以及个体环境中的关系质量和移植能力会对质量保障制度移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澳门P学院的组织变革实践中,运用参与观察和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隐蔽性地进入现场,以主体的立场深入剖析高校组织变革中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利益表达者的真实利益诉求都是隐藏的。利益主体面对晋升制度、学科设置中的利益冲突时,通常采取"摸索"的解决方式,每一次"摸索"都附以"合理"的解释。然而先例的影响远远大于逻辑的重要性,诸如关注"核心利益"、"标杆"选择俨然成为利益博弈的聚点均衡。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机构由谁设立、为谁所有是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问题,属于政府与社会之关系范畴,其关注点在于高等教育举办权如何分配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与社会共同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公共高等教育利益最大化。文章以合作博弈理论为指导,循着高等教育由谁办、为谁办和怎么办的思路进行思考,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需要进行多因素、功能分工和合作博弈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