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抗战时期,以海外留学生为骨干的中国兵工高级专业人才成为兵工署及各个兵工厂的领导和专家。他们率领数以万计的兵工专业技术队伍内迁重庆地区,直接主导了战时兵工厂的技术改进与武器研制活动,培养和孕育了一批兵工专业技术工人队伍,也为新中国的国防工业提供了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学校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所培养兵工专门人才的院校。学校为公费学校,在抗战时期吸引了很多家境贫寒但却立志报国的学生报考。学校的课程设置仿照德国兵工大学和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并利用战时紧缺物资吸引附近高校名师、兵工署所属研究所和兵工厂专业人员授课。学校的学风自由,传授学生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所培养的学生中很多人在后来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3.
1994年10月18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以兵教[1994]60号文印发了《关于兵工中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兵器工业第二次创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活力,决定因素在于人才,在于提高全行业劳动者的素质.兵工中专是兵工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兵器工业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以兵器工业为依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改革力度,努力提高综合办学的能力,使学校办好办活,在质量和效益上都有较大的提高.”接着,提出了8条意见.  相似文献   

4.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兵器工业职工教育在“七五”期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折,一是随着兵器工业体制的变化,兵工职工教育管理体制相应地变化;二是职工教育处在一个重大改革时期,从“六五”期间重点进行“双补”转入到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职工教育新阶段。在这两个转折中,兵工职工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对明治日本的贡献表现在各个领域,他们竭尽全力宣传移植欧美各国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思想文化以及军政、军令等军事制度,模仿欧美建立军法、军事教育体系,积极学习欧美各国的用兵战术和兵工技术,使日本在亚洲最早成为君主立宪国家并逐步实现军事近代化,并据此打赢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但留学生之于明治日本的意义还在于,在日本走向军事帝国主义的不归路上,他们是最大的策划者、推动者和执行者。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电化教育的体制化建设中,留学生的贡献功不可没。归国留学生为了实现“教育救国”与“科学救国”愿望,在电化教育体制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探索和实践,从对电化教育的倡导,到专业学术团体的建立、大学电化教育课程的开设、系科的建立及专业期刊的创办等方面,他们积极投身到近代中国电化教育新学科的开拓之中。这不仅为我国电化教育体制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而且阐明了电化教育制度发展的内涵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留日生始于清朝末期,发展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心怀救国图强的志愿远赴日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以近代中国留日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大力革新兵器工业方面做出的努力作了阐述,并得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航空留学生派遣情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以来,随着飞机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所拥有的巨大威力,因而多次选派航空留学生赴国外学习。从1908年至1949年的41年间,我国各级政府选派了大量留学生赴美国、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国学习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和飞机驾驶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我国共选派了3000以上人次的航空留学生赴国外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学以致用,成为我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核心力量,使我国航空事业随着世界航空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发展。他们的杰出工作,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新局面,同时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航空留学生的派遣情况大致分成以下三个时期: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1908~192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和抗战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1937~1949)。我国近代航空留学生的派遣主要有三种类型:出于个人志愿、自动自发地去国外学习;海军和空军系统选派;赴美培训的学生。他们主要是学习航空工程和飞行技术;留学国多为美国和法国。  相似文献   

10.
一、1997年以前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中国兵工学会为了适应兵器工业“保军转民”和第二次创业的需要,于1989年经兵器工业总公司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组建了兵器工程师进修大学。学校旨在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培养一批掌握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为兵器行业服务。学校由校长、副校长和20名委员组成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办学方针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学校的常设办事机构为中国兵工学会继续教育部和校务办公室,负责学校办学政策的落实、招生计划的制定和教学管理等工作。学校内部管理实行总校、分校、输导站…  相似文献   

11.
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和抗战爆发之后的航空留学教育,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的航空留学教育与之有很大差别。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许多航空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对航空留学教育的管理。我国航空留学生,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组织派遣。其中,中央政府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包括学习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的人员,其留学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意大利。而地方实力派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是学习飞行技术,其留学国别较杂,留学时间短,成效一般。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航空留学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并形成了陆海空三军留学局面。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又加强了自费航空留学生的管理与控制,特别是1935年出台文件,禁止其他集团或组织机构私自派遣航空留学生。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在航空留学生派遣资格上,出现了学生与学员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国货展览会。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民元以来蓬勃发展的国货运动催生了国货展览会。按“官商合办”模式,国民政府工商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总商会,在经济民族主义的策动下,共同成功举办了中华国货展览会。中华国货展览会推动了国货的销售和改良,使得人们的国货情结和经济救国观念都有所提高,体现出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官商关系的合作面相和经济民族主义对内提倡发展的理性内核。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采用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设置创新型项目化课程教学、研发产品的创新制作以及自主创业设立公司等方法和方式,对平台"产""学""研""用"四大模块进行应用研究,完善和提高平台的专业建设水平,发挥平台技术和研发力量的优势,使之成为既能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又能真正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平台",为探索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邮政事业建设做粗疏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加深了对邮政的认识,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设立邮政总局,加强邮政行政机构改革,规定各机构的权责,制定政策章程,保证邮政业的发展和邮务人员的利益,拓展了边疆邮务事务,使全国邮政得到充溢和规范,从而出现了邮政事业在这一时期的全新面貌,同时也为抗战时期乃至新中国邮政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早期,随着铁路事业的迅速发展,铁路职工子弟学校作为铁路职工福利设施的一部分被广泛设立,并在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方面有了一定积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对铁路职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制度、视察制度、经费收支、教职员工的任免等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使铁路职工子弟教育的相应管理制度得到了逐步完善。研究民国时期铁路职工子弟的教育状况对于今天的农民工子弟教育和相关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财经政策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各项财经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一度获得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因南京国民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在1942年以后走向破产;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中美商约》的签定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17.
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民国时期呈现出明显的几个历史阶段: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发端时期;北京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的发展时期;战前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时期;战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丰富和完善了文官考试法规体系。在立法上,民国文官考试法制化建设有其突出特征;在运行上,尽管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受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没能得以很好地施行,但仍有闪光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18.
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在其领导层和管理层中有留学经历的人员占绝对优势。以翁文灏为首的留学归国人员凭借资源委员会这一平台,为战时经济建设尤其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们齐心协力,千辛万苦,完成了沿海工矿企业的内迁,不仅保证了抗战物资的持久供给,而且彻底改变了中国不合理的工业格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运用先进的知识和经验,重视对钨锑、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电力等基础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基本勾勒出中国工业的现代化框架。  相似文献   

19.
持续开展高中以上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全面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政府抗战准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国防教育,青年学生的军事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八年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为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被迫实施了一系列统制经济政策。在诸多统制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收效显著的是商贸管制中的统购统销。统购统销的范围,包括一些重要农产品、矿产品类的外销物品,以及粮食和棉花纱布等的国内日用必需品。通过对这些物资的统购统销,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它的一些预定目标。更重要的是,这种政策的实施,对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并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文章试图从背景、内容及影响等方面对统购统销这一政策作出评析,以期使我们对它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