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搭车"现象,导致合作学习成了形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合作学习中形成"搭车"现象的具体表现和主要原因,从而为下一步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搭车"现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媒关注司法的有多重原因。网民因不同利益和满足不同情感需要而关注司法,网站为提高点击率而关注司法。因司法是社会矛盾的浓缩,网络媒体关注司法有其内在的动因。网络媒体也在通过其"修剪"功能营造一种剧场效应,吸引人们的眼球。从主体看,网民关注司法有多重心理,不同类型的网站出于自身的价值考虑也会以司法为聚焦的对象。而反过来,司法的张力对网络传媒也产生了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导致了网络传媒与司法之间简单又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精神主体的界定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考虑。狭义就是把新闻精神理解为纯粹的新闻职业精神或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其主体是职业新闻传播者;广义就是把新闻精神理解为社会精神的一种,其主体承担者还包括新闻源主体、收受主体、控制主体和作为非职业主体的个体新闻传播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网络世界,接触"虚拟社会",这一现象在作为网民主体的当代大学生身上显得尤为突出,他们在网络生活条件下,人际交往活动出现了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孔祥年 《中国教师》2013,(Z2):21-21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交流沟通工具,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追捧。微博渗透到校园的各个领域,既能成为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导火索"和"催化剂",也能为妥善处置提供"助推剂"。一、微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微博网民3.31亿,青少年学生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网民总数的26.8%。微博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大学生通过微博随时随地成为新闻的制造者、评论者、传播者,为了追求传播信息的高关注度,松懈心理防护底线,传播、关注、评论、转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个体的属性,情感表达是个体交往方式之一。网络集群是网民的一种行为方式,也为网民提供了情感释放的平台。集群后网民情感表达,主要存在"重构利益、建构场景、传递态度、引发共鸣"等方面的指向,在策略上主要是对"网民身份、媒介平台、表达方式、传播符号"等方面的利用,进而达成"推进身份共意、形成凝合力量、建构交往桥梁、助力网络动员、助力舆情抗争、建构社会认同"等方面的影响。把握住集群舆情中的网民情感,有助于对其进行深度分析和有效处置。  相似文献   

7.
所谓亚文化往往是一种矛盾综合体,以亚文化跟社会主体文化的"认同-对立-疏离"为轴向,对中国大陆互联网32个时政论坛网民取名进行了一个类型属性分析;研究发现:这些论坛上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网民是在网名取向上认同于社会主体文化的,对立型网名的网民活跃度和影响力次之,而以疏离作为网名取向的网民是活跃度和影响力最低的。我们认为,对互联网的亚文化分析要防止将它过分"反抗"化和问题化的偏向。  相似文献   

8.
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解公民新闻的作用,需要将公民新闻作为一种"集体"行为而不是个体行为来考察.需要超出个别案例中公民新闻的表现,从宏观层面来观察公民新闻整体实践的意义.从现实观察来看,公民新闻活动主要存在着三种典型的关系:一是由网民的社会网络构成的传播网络,二是网民间由于种种目的而结成的同盟,三是公民新闻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权力分化.这也是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重要机制.第一种关系可以用社会网络的理论来加以认识;第二种关系可以从自组织的角度进行考察;第三种关系的研究重点,在于"意见领袖"这一阶层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标题党"等不良现象曾在新媒体领域盛行一时。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写作的成熟,"标题党"现象基本已经消失,其中有益的写作思路却被新媒体从业者打磨提炼,形成一种良性标题写作方式——"新标题党"。本文借用新闻传播领域的"亲和力"概念,探讨"新标题党"写作中的重要技巧——亲和策略,拟从关注度、亲切感、互动性与接受度四个方面分析其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共事件大都是通过"网络(论坛)载发—版主推荐—网民关注—传统媒体记者介入—影响扩大—问题解决"这一循环链条不断扩散传播。在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的今天,研究如何促进网民与政府的相互作用,促进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传记     
2007年课改实验区高考语文科目增加了"新闻与传记"阅读选做题,对于这方面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从它们的特点入手。新闻,在内容方面的重要特点,一是报道及时,二是真实。在形式方面,一则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引题,或在后面加副题。导语在开头部分,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一般是简明扼要地叙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概念,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主体则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其结构形式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二是按逻辑顺序写的。结尾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社会主体的青少年站在了最前沿,成为这一技术的创新者、传播者和受益者,成为“网民”的主体人群。青少年上网状况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12300多万网民中,  相似文献   

13.
周洁 《考试周刊》2014,(61):123-124
本文就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搭车"现象展开论述,从学习者角度分析导致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搭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强化合作学习效果,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乐乐 《教育》2012,(25):5
近日,央视等媒体就"疯狂奥数"现象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8月21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将采取四项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坚决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同时欢迎社会媒体广泛参与监督,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健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应当重视它、研究它。网络语言是网民们群体内部使用的形式,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及其特点,并强调要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变异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啃老族"现象的出现是诸多因素造就的结果,防止这一现象的继续恶化,成了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对"啃老族"的具体情况、形成原因、及应对决策进行了阐述。首先,简要描述"啃老族"现象、"啃老族"这一群体的特征及类型。针对这一现象,分别从就业和生活的压力、艰苦创业意识的缺乏、就业教育的困境及"啃老族"自身的问题对"啃老族"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究。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提出了应对"啃老族"现象的四个措施。政府应给予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自我转变和提高从业技能;改革高校的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知识"的兴起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学术现象。析其涵义,"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所指相近,但在研究(生产)的主体、主要环节等方面有所不同,都有存在的学理空间。探其缘由,"教育知识"的兴起以教育研究权力的解放为背景,以突破教育研究的困境为契机,以普遍的个体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为基础。论其意义,"教育知识"标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强调以知识的主体间性超越其主观性,注重以社会与境的历时变迁理解生产方式的转换,认为教育知识生产与其所在的社会与境之间具有本质性联系。  相似文献   

18.
"客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高校大学生"客文化"是网络"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大学生"客文化"的传播在传播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方面有独特的行为表征:网络技能熟练、个性意识强、思想积极向上;传播内容聚焦在记录学校生活、分享社会信息、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名人明星;传播对象集中在同学老师、家人朋友、普通网民三类群体。传播特征主要表现为开放性、互动性、包容性、多重角色性、依赖性、盲从性。  相似文献   

19.
网民新闻评论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新闻评论就是人们利用网络发表意见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新闻评论具有自己的传播学特征,网民新闻评论也成为网民情感表达的载体,折射出评论者主体身份表象上的大众化、平民化色彩,显示出舆论映射功能和道德伦理状况。对网民新闻评论进行正确的管理、引导和培育已成为网络传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是当今从政府到社会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公共服务的主体是多元的,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最主要的供给者,而作为"公共资源"的新闻媒体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之一,因而新闻人具有公共服务意识十分重要。高校的新闻教育是培养新闻人公共服务意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必须从理念的培养、知识的教育、情怀的养成和技能的训练等方面强化新闻人的公共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