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辉 《中学文科》2006,(2):33-33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以及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普遍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指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了解、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人类已有文明以及国家或学校的举办者所规定的内容的认知活动。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核心和根本目的?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它的核心在于促使中学生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进行学习。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对象?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如果从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提出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算起的话,研究性学习开展到现在已经六年多了。如果作为教育实验,六年正好为高中试验的两轮。这两轮实验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实事求是地面对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现实,客观地分析我们是否具备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真正展开并且内化为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而不是一阵风一样地吹过,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迫在眉睫.因此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围绕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从两大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其次.如何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1、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2、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3、学写思想品德小论文。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开展研究性阅读则成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 ,什么是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有哪些特点?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开展研究性阅读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许多语文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知如何操作 ,或者行之效果不佳 ,甚至完全变样。为此 ,本人根据平时指导语文教师开展研究性阅读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一、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次改革在学习方式转变上,尤其强调了研究性学习。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源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理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遣军。就开展研究性学习而言,师范院校比中小学更有条件,也更有能力。那么,师范院校将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几点建议。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了跟随时代发展的教学观念,就会产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行为。众所周知,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模仿而不能创新,那就很难适…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研究性课程,因为当初“研究性学习”就是作为一个课程名称提出来的。随着课程改革深人发展,现在看来,研究性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课程名称,它还是(并且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课程固然是以这种学习方式为主,就是在学科课程中也应该大力推行这种学习方式。目前,我们正面临着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的艰难任务,研究性学习可以作为改革化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更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中。那么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什么不同?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推动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而“研究性学习”正是适应着这一要求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何谓“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本文将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精子的形成过程”一课为个案展开阐述。一、中学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从广义上理解,中学生物课“研究性学习”是泛指在中学生物课中学生所进行的一种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也就是主要指学…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主体研究精神,促进教育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为基础,创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必将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基础和职业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家都在进行积极思索和实践。下面,笔者就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见解,供同仁参考。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意义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各地正在掀起“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热潮。但是,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周课时为3节,高中三年总授课时数为288节。这标志着“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它要达到什么目标?包括那些内容?如何实施和评价?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期望能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变革有所裨益。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涵界说自杜威(J.Dewey)在20世纪初提出“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什么?选题是否合理?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是有效利用信息环境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也是使每位学习者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郁爱娟 《成才之路》2010,(30):73-73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和探寻追究。这种学习方式有什么意义呢?首先,研究性学习突出了主体性原则。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学论坛》2002,(3):26-2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要问:“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是什么?怎样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时代特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性学习”在现实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80年代末提出"学会关心",许多人,许多学校,都在提"学会关心"。这里,我们讨论一些更基本的问题:"关心"需要去学习吗?如何学习关心?怎样才能学会关心?怎样才算学会了关心?还可以说:关心些什么?什么都要去关心吗?有什么不必去关心?什么叫不关心?既然人们普遍在提"学会关心",而且"学会关心"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学校教育关切的目标,那么,多问一些"什么"、"为什么",把它弄得更清些也很必要。但我们不可能在这篇短文中系统地讨论这么多问题,我们将结合"关心"的对象,主要就"为什么'关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今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在开发和实施时,人们对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及这种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的类型有何不同,仍然感到难以把握。有的人直接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套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界定中;有人主张研究性学习课程可以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课程来开设等等。这种对“研究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在走入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校。然而,从许多中小学校近一段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不少的教育工作对研究性学习的性质认识不太清楚。因此,准确、完整地阐释和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对于澄清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模糊认识,深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文件的课程设置表中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具体的安排:研究性学习每周平均3课时,高中三年间总授课时数为288节。从去年9月起,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在高中开设。那么,研究性学习与我们的学科课程、课外活动有什么关系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一)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区别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评价、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实施范围以及教师指导等方面。1.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在课程目…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中的研究性学习正在实施过程,但由于认识和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对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等之间的关系认识不透彻,方法处理不当,出现一定异化现象,很有必要加以纠正和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