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相比,社会实践有着不同的功能,同样能够在育人方面发挥出独特的效果,能够使高校学生对于社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使其在进入社会之后不会出现适应性的问题,同时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帮助。从现阶段高校社会实践的效果来看,很多高校都尚未完全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本文立足于高校的角度,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进行分析,探究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发挥了助学解困的作用,还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勤工助学与专业学习、创业实践、思想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师生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勤工助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的观念。湛江师范学院在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成效,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粤西地区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当今高校培养综合发展人才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发展平台.但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长期规划、科学管理、学生认知、内容创新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社会实践的思想引领作用,创建科学化机制,推动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从而拓展社会实践的发展路径,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以实践育人为基石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基于此,探究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供同志们参故。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是高校课程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和检验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例,提出了地方高校的社会实践应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实践育人的要求建立起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拟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着手,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基本经验,以期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内、校内、校外“立体化”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化”工作模式,旨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好地把握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效果等,用以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学生综合能力不足与群众体育开展不广泛的现存问题,高校体育专业社会实践培养模式对于拓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形式、整合高校体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高校学生就业与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组织机构、社会实践岗前培训、建立实习基地、建立社会实践奖励机制以及社会实践的多种服务形式等培养模式对高校体育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深刻理解实践育人科学内涵、坚定实践育人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要结合学校实际探索构建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要不断创新实践内容与模式,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更有效地拓宽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实践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主题鲜明,时代感强,促进高校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理论认知到实践真知。本文主要从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推荐方案设计、重点举措三个方面对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20,(2):122-128
高校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造就新时代新青年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工作,不断拓宽实践载体,创新实践内容,着力"专业联接促就业、项目联动促育人、阵地联网促活跃、机制联合促支撑",打造"四联四促"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新体系。文章研究以"博云"社会实践为例,立足"四联四促"构筑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新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出发,对"新体系"社会实践育人的目标任务、时代价值、实践路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新体系"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延伸,为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育人活动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突出专业特色,推进社会实践与第一课堂、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推动医疗志愿服务与中医药科普文化宣传进西部、进乡村、进社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2015年暑期,学校组建了149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依托深厚的传统医学学科优势,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的大众普及化,对工程类本科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高校需通过强化实践教育来满足社会需要。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一脉相承,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可以更早地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激发学生能动性、提升创新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理解社会。同时,围绕专业组织实施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工程实践存在着较多的联系和交集,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对接、共同促进的可能性。未来,由社会实践走向工程实践,高校可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利用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参照社会实践模式对工程实践进行项目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成绩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科学开展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增强实践育人成效,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以过程评价为分析视角,通过对社会实践组织策划、组织实施、过程监测和实践总结等不同阶段评价要素进行动态分类探析,能够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远  牧士钦 《江苏高教》2021,(10):104-108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应树立精准化理念,以"目标导向精准、任务设计精准、人岗适配精准、指导保障精准、考核评价精准"为基本要求,以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为支撑,通过"定方向、定任务、定岗位、定导师、定要求"的运作机制,建构高校实践育人的精准化模式.高校实践育人精准化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精准衔接、学生需要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契合、评价体系与实践效果的精准匹配、多元参与与资源供给的精准协同,推动"高校-政府-社会-学生"四位一体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构,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义 《宁夏教育》2012,(9):12-13
社会实践是学校不可或缺的课程。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内容,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和体验教育为抓手,以“教育引领社会风尚”为目标;坚持“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常抓不懈,整体推进”的原则;抓内拓外,达到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依托专业背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而且可以增强社会实践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其路径主要是:构建社会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通体系;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引领学生职业能力成长;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章拟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着手,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基本经验,以期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内、校内、校外"立体化"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化"工作模式,旨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好地把握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效果等,用以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探索社会实践工作思路,实现实践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现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全面参与、结合专业、创业实践、系统推进"的16字方针,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思政教育在高校整体教育内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能够将思政教育的各项理论内容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使思政教育具备更高的实际价值,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政治水平。本文深入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并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学生工作对指导和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投入程度,促进学生专业素质、认知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从实践育人思路入手,坚持将实践教育贯穿大学四年,设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如何将学生工作融入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并最终培养出具有"大工程"意识和技能的优秀软件工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