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生活视角看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过程内含于生活进程中,并与人的生活相始终,现代学校教育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烈推动下,以科学知识的灌输为中心,崇尚教育为生活做准备,造成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和过程疏离了人的真实生活,终身教育的旨趣在于打破教育与生活相疏离的状况,它把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和过程与人的生活整合起来,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人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并伴随一生,生活在终身教育中得到改善,并不断走向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背景下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技能的学习历来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教学内容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执行和掌握过程,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进而使其参与体育运动成为终身教育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杜威学校改革思想是其学校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通过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提出了学校改革的基本设想。杜威认为,传统学校与儿童生活相隔离,教育目的和内容缺乏有效联系。现代学校作为整体教育机构和作为整体生活的有机结合,是联接社会多方面生活的中心,儿童在与多方面生活的联系中成长。杜威学校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学校要参与社会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杜威的学校改革思想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玉芳 《中国教师》2011,(22):21-24
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现代学校教育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方面都出现了和生活相疏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回归生活,学校教育需要树立以生活为旨归的教育价值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设置开放式课程、实施建构式教学和实施多元化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学校探索是美国学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实验和学校设想。杜威的学校实验和学校设想检验并论证了杜威的教育理论。杜威认为,传统学校与儿童生活相隔离,目的和内容之间缺乏有效联系,使儿童处于被动地位。现代学校作为整体教育的机构和作为整体生活的有机结合,是联接社会多方面生活的中心,是促进儿童成长的机构。学校改革的目的是使学校机构适应社会变化,与社会、与儿童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成为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整体建设学生的价值世界,全面提升学生的价值品质。现代社会的深刻转型冲击着传统的核心价值,致使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失去了稳定的核心内容体系,因此系统研究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基于价值的基本内涵,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的价值主体应该是兼具“社会性”与“个体性”的人,因此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应该以社会和谐一人生幸福为中心来建设,最终形成包括终极理想层、生活精神层、公共生活层、个人生活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系。基于这个内容体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加强:要进行系统的价值教育、要抓住核心价值层次和核心价值条目、要注意协调各个价值品质层次之间的关系、要准确定位具体价值的内涵、要适度加强价值理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余清臣 《教育学报》2013,9(1):13-20
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整体建设学生的价值世界,全面提升学生的价值品质。现代社会的深刻转型冲击着传统的核心价值,致使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失去了稳定的核心内容体系,因此系统研究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基于价值的基本内涵,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的价值主体应该是兼具"社会性"与"个体性"的人,因此现代学校价值教育核心内容体系应该以社会和谐—人生幸福为中心来建设,最终形成包括终极理想层、生活精神层、公共生活层、个人生活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系。基于这个内容体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加强:要进行系统的价值教育、要抓住核心价值层次和核心价值条目、要注意协调各个价值品质层次之间的关系、要准确定位具体价值的内涵、要适度加强价值理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方娇 《文教资料》2014,(25):79-80
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教育领域古老的研究课题,教育、生活各自有着自身的内涵,在原始社会教育融于生活之中,现代社会伴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教育与生活分离的现象,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及教育过程等方面处处都体现出这种分离状况,而在当下及未来的社会中,我们殷切期盼教育与生活融合。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受现代主体价值追求的引导,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认识和教育理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包括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观、教育功能观、教育制度观、学校观、师生观等方面的根本性转换.  相似文献   

10.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我国现阶段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主要采取与其它课程渗透的形式,在生物课中渗透健康教育更已成为传统做法。分析中考生物学考试试卷中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试题,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内容在生物学教育中占有相当比例,主要是身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在生理卫生部分讲授;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考核仍以知识为主。目前,生物学中的健康教育在内容、目的、方法等方面与现代健康教育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培养人,意味着教育应当关注受教育者作为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生命教育应成为现代教育反思的起点之一。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就应当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生命教育应成为教育内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具备大素质的人才,而大素质的培育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本文以大素质人才目标为基点,以传统大学教育为比较对象,揭示了现代远程教育对教育宗旨、教育手段、教育模式等方面的革新,阐明了现代远程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化、生活信息化、空间全球化和体制市场化人才的优势,展示了现代远程教育在大众化教育和终身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便有什么样的生活形式。生活过程是保证人成为人的重要场域,如果离开生活世界,人们的生活及人类的发展都很难想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育史上出现过“教育生活一体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建构说”、“教育交往说”等,都是针对某一个时代教育与生活关系所表现出的问题而言的,都在尝试走出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困境。现代哲学中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我们理解新时期教育与生活、教学与生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课堂生活的构成出发,变革课堂生活的样态,进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教育“专业世界”回归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社区教育的嬗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教育的嬗变和拓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具有原生性特征、虽无其名但有其实的古代社区教育,到20世纪初社区教育成为一明确的概念,再到20世纪70年代社区教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中可以看出社区教育对社区发展、对人的发展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重读“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教育"是陈鹤琴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著名教育主张,旨在探索建立中国化新教育之路.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观"是"活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并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值得人们研究、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教材渗透了大量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也按照教学要求对学生实施了生命教育,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观依然严重缺失。为了更好地凸显生命教育的目标,激发学生在实践中的生命潜能,笔者尝试构建富有生命教育色彩的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并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随现代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不仅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而且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直接动力。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现代教育特征,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教育要随社会的变革而发生改革,以便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是大连教育学院"十一五"期间确立的奋斗目标。本文以终身教育思想、公共治理理论以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学院工作实际为背景,结合大连教育学院"十一五"工作实践,从专业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模式建设、基地建设以及网络平台建设六个方面出发,对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让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的教育研究由于远离了个体的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本文认为,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也就是说,教育研究是在真实教育情境中以个体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教育研究是研究者作为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价值负载活动;在教育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因此,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叙事研究,关注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知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