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法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本土文化是世俗文化,因此古代人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受宗教影响甚微,不象许多古代西方国家那样必须恪守宗教信条。对这一观点,笔者认为仅可适用于秦汉以后的社会,而在先秦社会则可进一步商讨。本文就先秦婚姻规范的宗教性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时代背景决定了婚姻规范具有宗教性 我国先秦时期,因社会去古未远,人们普遍存在着敬天尊神的社会心理,并受相当  相似文献   

2.
陆英 《文学教育(上)》2010,(23):150-151
宗教性私德在完善个体修养与情感之时,始终离不开社会性道德的影响和规范,而制定和遵循外在的行为准则、规范和制度又似乎离不开宗教性私德的范导和内在熏陶。而传统儒家社会生活中没有发展出独立的社会性公德,它总是伴随着宗教性私德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半宗教、半哲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宗教体验是所有宗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维度。道教的宗教体验有别于其他宗教,它不仅表现为单纯的精神感受,更兼顾到肉身体质的改善和心性境界的提升。我们从宗教体验的角度对服食、行法、内丹修炼这几种道教主要炼养方式考察后发现,“可实证性”乃是道教宗教体验有别于西方宗教最显著的特征,而“对道的体证”则是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宗教性的最终所在。宗教体验构建了道教信仰的依据并成为其信仰得以确立的真正核心。  相似文献   

4.
闽北大腔戏作为我省乃至全国至今保存最原始的一种提线傀儡戏艺术形态,融汇着浓郁的宗教精神。大腔戏的宗教性充分体现在它的宗教形态、行业信仰以及它与民俗礼仪的关系上。在从明清至今的漫长的历程中,大腔傀儡戏时时处处发挥它独特的宗教功能。闽北大腔戏是世俗的宗教祭礼,以最大众、最低俗、乃至最亵渎的神明形式,宣扬宗教思想,强化宗教精神,把宗教文化的种子播洒在每一位老幼妇孺的心田。  相似文献   

5.
汉民族向来较不倚重宗教信仰,不是借助一般的宗教信仰来解决精神问题。因此在今天为了改变我们粗糙的精神,让精神得到相对安顿而选择信教的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恢复、重建中国传统的、十分具有宗教那种能起到整合、提升民众精神作用的儒家之"礼",以此来改变今日国人愈益粗鄙化的生活与精神状态,进而提升我们的存在层次呢?本文试从中国儒家所推崇的"礼"这种"泛宗教性"生活传统来探讨"礼"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民族精神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俄罗斯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历史和宗教特征,例如非欧非亚的独特性、鲜明的二律背反性、浓厚的宗教性和一定的前现代性等.探讨俄罗斯民族精神主要特性可以对理解民族国家现代化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它无处不在,无事不合,和顺、和平、和谐等词汇构成了“和”文化的标记。以“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之和)、“致中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和)为内容的“和”文化,是一种境界与精神。“和”文化全面、成熟的发展成果中涵盖了大量宗教思想。“和”文化所具有的这种宗教性,一方面“替代”了大量宗教活动任务,另一方面又抑制了本土宗教的发展,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8.
本采用东西方学对比手法,以东方神话、史诗和宗教典籍为例,具体分析了东方信仰学的宗教性、伦理性、浑融性特征,对传统的特征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儒家并非宗教,但却有宗教性。厘清儒家义理体系与古代社会信仰系统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准确理解儒家的宗教性问题。孔子"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一语,点出了儒家义理体系与社会信仰系统之相关性与异质性统一的关系。"殊归",赋予了儒学作为哲学义理体系的独立性特质,依田立克对哲学与信仰的区分,儒学是哲学而非宗教;"同途",又使儒学能够以一种"神道设教"的方式因应和切合于社会生活,具有自身内在的实践和教化意义。宗教信仰的对象包含神格与神道两面。中国古代宗教关注的重点在"神道"而非"神格"。商周文明以连续性和整体性为特征,其宗教的观念,以神性内在贯通于人及人伦之世界。经由儒家"哲学的突破",古代社会信仰系统之作为"道德的宗教"义乃得以圆成,因而可大可久,构成为几千年中国社会之超越性价值与信仰的基础。儒家哲学据古代社会既有的信仰系统以引领社会生活,故其教化之所行,于中国社会最具普遍性的意义与广泛的包容性,并赋予其信仰生活以一种强理性的特质。这是儒学之异于西方宗教与哲学之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印度文学是印度宗教的一种诠释,其宗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表现了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的倾向,视精神的解脱为生命的永恒价值;其次,“万物有灵”观对印度人的审美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弥合了人与宇宙的鸿沟;第三,印度的宗教禁欲与纵欲并存,对性爱大胆和率真的表现成为印度宗教文化显著特点之一;第四,印度的非暴力精神已超越了人类社会,成为惠及整个宇宙的一种自由倾向。  相似文献   

11.
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断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外国教育史学科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曾经历两次发展的高峰期,但近些年因种种原因步入低谷,危机四伏。因此,复兴外国教育史学科成为外国教育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坛经》本身蕴涵着巨大的美学价值,但学术界开拓不够深入。挑选学界不太注意的问题加以研究,例如《坛经》潜美学的问题,《坛经》般若境界与潜意识、意境的微细区别问题,《坛经》蕴涵着的几种审美形态的问题,《坛经》美学与康德哲学等的比较问题。希望这些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能填补《坛经》美学研究的一些空白,有助于推进或深化《坛经》美学乃至禅宗美学、中国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一推动作用在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象征的今日表现得尤为突出。劳动者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劳动技能及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尤为重要,所以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作为研究对象的性质如何,这一问题却尚未取得共识.这两个问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作者从此种认识出发,主要讨论了五个问题,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解决了吗,归纳出三种意见;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包括研究对象的总体演变、学派分歧与一分为二;我国对研究对象的看法;研究对象的基本共识,即心理(意识、精神)与行为.而作为研究对象的性质问题,不是该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发表政策导致的学者仅仅满足于发表的批评一直不断。在欧美国家,类似的批评早于1960年代就已经出现。就大学发表政策导致的上述取向产生的制度因素而言,市场化、功利化等二战后兴起的大学改革趋势固然贡献颇多,大学自产生以来被逐步确立为一种惯例、制度原则的专业主义,则在很大程度为大学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提供了可能。要改变这一状况,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分子要做的,就是要走出书斋,走出由繁琐、晦涩的学术语言构筑的沉思默想的世界,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直面社会现实,直面普通民众对知识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Design-based learning is a teaching approach akin to problem-based learning but one to which the design of artefacts, systems and solutions in project-based settings is central. Although design-based learning has been employed in the practice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t has hardly been theorised at this educational level.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haracterise design-based learning from 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Drawing on a perspective that accounts for domain-specific, idiosyncratic and learner-centred aspects of design problems in the contex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50 empirical studies on project-based and problem-based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which the design of artefacts is central, we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design-based learning is characterised with regard to domain-specificity, learner expertise and task authenticity.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for the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资源,因此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研究非常重要。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遥感技术由实验走向实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普及,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进入新世纪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本文在回顾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历史的基础上,论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并列举相关实例,以期为相关领域及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教育虽在理念上形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保障该模式顺利推行的制度建设则相对落后,尤其是保障工学结合模式顺利实现的法律制度更是缺失,未能成为推动社会产业、经济以及教育本身发展的强有力的内在动力。目前,应从职业教育发展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以及法律困境入手,积极探寻并构建我国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制度体系,这种法律制度的构建应当以经济的发展为驱动,政府在其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法律体系的内容应当包括高职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工学结合模式主体权利与义务的规定、高职教育的执法监督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在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本文结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对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社会服务、政策保障这四个重要方面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现阶段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e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KFUPM) requires that all the incoming high school graduates undergo a 1-year orientation programme prior to their enrolment in the various university degree programmes. Towards the end of this orientation year, all students must select a major of their choice. This selection process is influenced by several interactive factors among which are personal preferences, market influence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young graduates, etc. It has been noted, for the past few years, that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taking place in the pattern of the majors selection process. It i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to recognise the current pattern of the students' majors selection process, along with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is process.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carefully formu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has been wide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orientation students. The generated data from this questionnaire forms the basis for th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