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逐渐向创新发展。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幅图: 教师问学生要想求一共有多少个五角星,能列乘法算式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提出怎样移动,就能列出乘法算式呢?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得出三种思路: 第一种,第3堆移给第1堆1个,原图变为: 第二种,前两堆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传统的教学大都沿用谈话法,教师把教材拆成许多单个的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学生对所学知识“见树不见林”,只能在教师定的框框里转。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懂得了5+5+5+5可以写成5×4,当出示2+2+2+3式题时,有的学生就说老师您把题目写错了,第四个数应该是2。当时有的学生就议论起来,通过观察、讨论,有的说不能写成乘法算式,有的说可以写成2×3+3;有的说可以写成2×4+1;还有的说可以写成3×3,我觉得“3×3”就有创造性。学生把3分开给每个2,2加1得3,有3个3相加,所以写成3×3。这种思维就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灵活运用了乘法意义的知识,发现了把加法算式改写为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一、二册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学生在运算和认识上的一次质的突破。初次接触乘法,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上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好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自然地弄清乘法的意义及来源,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尤为重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②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并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为此,我对这一…  相似文献   

4.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1]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简称科技创造 )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创造活动,创造性思维在这一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离开了创造性思维,科技发明与发现就无从谈起。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创造性思维在科技创造中的作用,来探索创新教育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在科技创造中的作用   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5.
一、模式简介(一)模式界定高中历史创造性课堂教学“思疑启悟”模式,是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原则、选用创造教育方法、培养创造思维形式、挖掘创造思维训练点这四要素构成整个历史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思疑启悟”,来完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智能,达到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加强操作,丰富表象。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先通过学生用学具摆一摆“3个2”、“4个3”、“5个4”,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的表象;接着教给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意义;最后通过乘法与加法...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想象”———创新的翅膀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培养,珍惜他们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把加法算式“2+2+2”改写成“2×3”的乘法算式,而对于算式“4+4+4+3”,学生一般只会改成“4×3+3”或“4×4-1”。此时,教师要指出学生写出的算式只是含有乘法的算式,然后引导…  相似文献   

8.
“两个乘法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诀”教学一得红河县第一小学罗丽娟“九义”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8页例4是让学生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使学生知道计算乘法时,交换被乘数与乘数的位置,计算出的得数一样,因此只用一句乘法口诀。要紧紧抓住“手表图的看图方法”和“乘法的意...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写成乘法算式。由于有  相似文献   

10.
小议“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郭运广(南康市隆木乡中心小学)前不久,笔者在乡小学举行了一次二年级乘法口诀的过关考试。从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口诀”与“算式”不分,突出的问题是误把算式当口诀。例如,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在5的乘法口诀中,只能写出一道乘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第一种读法.(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P13—P14)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第一种读法以及算式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怎样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理解“相同加数”、“相同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是“四化”的需要。对小学生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我谈谈我的设想。一、要正确认识创造性思维与“双基”的关系目前教师对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创造性思维神秘化,认为对小学生谈“创造”高不可攀。二是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双基”教学割裂开来,认为思维发散会使学生所学知识混淆不清,“双基”削弱,考分下降,影响毕业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体现 ,故创造性教学有两层涵义 :第一 ,从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的角度讲 ,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第二 ,从创造学的角度讲 ,是指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创造性教学目标关注的中心始终是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 ,是创造性活动成功的关键 ,集中表现为强烈的创造动机 ,顽强的创造意志和健康的创造情感。它反映出创造主体良好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创造性思维属于创造性活动的智能机构 ,它是创造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美术”这个词,人们通常注意“美”而不注意这个“术”字。所谓“术”,通俗地说是指技能性活动,但它是一种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活动;与此同时,它还是指创造性思维与激情相碰撞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作品。好的美术作品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是指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高级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研究与深思。1.创造思维及其特征。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三册第13页“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有三: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一种简便计算; (2)认识乘号,能读写乘法算式; (3)能准确地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根据这些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时,教师有时可采用无声授课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追  相似文献   

17.
修订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对乘法概念的教学,在原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其中,乘法算式的读法和以前相比有了改变,取消了以往乘法算式的两种读法。规定在乘法算式中“×”读作“乘”,如6×5读作6乘5。改动后的乘法算式的读法和以前相比,简便多了,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当学生学习了除法的两种读法(60÷3可读作60除以3,也可读用3除60)后,问题出现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种:一是把学过的乘法或加、减法算式读错,如6×5读成了6乘以5,30 20读成了30加以20等。二是读错除法算式,如60÷3读成60除3。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通…  相似文献   

18.
创造是指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活动和过程。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会了新知识,通过观察认识了数和形的特征,比较中发现了算式的运算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要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同样具有创造性,这是创造性活动中的类创造。类创造和真创造在探索活动中的思维特征从本质上是类同的。类创造的思维结果虽然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对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备创造性思维。下面探讨一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问题。创造性思维的涵义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所谓创造,一般是指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获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等,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质,则这种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从广义讲,创造性思维中的“创造”就是指相对人类而言首次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严格意义下的创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创造性思维的积累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实…  相似文献   

20.
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算式的意义后,老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说出它的意义。学生回答诸如“2×3”表示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但是,书上有这样一题:“2×1”,学生脱口而出:“一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很明显,回答是错误的。“2×1”这样的乘法算式不能用乘法的定义去解释。那么,它们之间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 的确,数学教材中象这样的地方很多。如第十册教材中举例“2、4、6、8、10……是偶数”,那么,“0”是不是偶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