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在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问题。本丈分别对“学科本位”、“市场本位”、“职业能力本位”三种主要的课程设置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现状及其主要原因,并从更新观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专业和课程设置制度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是一种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支持。而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建立都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通常体现在知识本位价值取向、能力本位价值取向和个人(学生)本位价值取向几个方面。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还应该包括一些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高职课程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课程理论,从而导致不能很好地指导我国高职课程设置实践,影响到高职教育的质量。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入手,提出以“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发展能力”的价值取向重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对专业课程的开发模式和原则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现行的专业设置模式基本上属于“社会中心型”,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专业设置、调整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教育先为人的发展服务,后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我国高校现行的专业设置和专业选择制度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有较大的冲突.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顺利推行有赖于高校在制度上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目前,素质教育缺失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构存在的一大问题,而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课程建构价值取向均存在一定的偏颇,需要从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形同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价值共创等方面探索构建人格本位与能力本位相结合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建 《当代教育论坛》2005,(23):116-117
作为高职人文课程组成部分的语文学科——无论是大学语文,还是应用写作——由于其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上始终徘徊在传统学科教学的阴影中,游离于专业教学与职业准备外,正面临着日渐式微、日渐边缘化的尴尬境遇。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已成为高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师们普通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就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作一粗浅的探讨。一、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在应用写作的课程设计中,应该凸现高职“职业能力”和“就业准备”这一价值取向。1.课程设计必须凸现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它赋予人以生存、发展和享受的权利。“教…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对人的全面自由的追求,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表现在可行能力的提高和充盈上。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向度包括三个方面: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中心是学生的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整体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三个基本条件: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从“成才”转向“成人”。课程价值取向从“封闭”转向“开放”,质量价值取向从“单一”转向“多元”。  相似文献   

8.
裴华尉 《考试周刊》2012,(75):158-159
我国现行高职教育模式还没有脱离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型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职业能力的培养等问题。CBE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流行于北美的较为成功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能较好地解决我国学科型教育模式运用于高职教育的问题,值得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职业能力本位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取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途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仍然受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影响,未能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基于关键岗位能力的课程开发是一种"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知识、技能、能力一体化高职课程体系开发问题,并以软件技术专业编程方向为例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戴伟芬 《教育研究》2012,(5):147-153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同属高等教育范畴;同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前者基本上是学科教育,按学科设专业,以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框架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求培养的学生有“后劲”,对工作有较高的适应性.后者则基本上是职业岗位教育,以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设置课程,进行教学和实际训练.  相似文献   

12.
宋萍 《青海教育》2002,(12):10-1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它是高等科学文化和高等专业理论、高级技能的综合教育,学生毕业实行“双证制”,办学目标是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为生产一线输送技术、管理和智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它不能是“大学模式的压缩”,或是“中专模式的延伸”,而是重在应用。因此根据新型的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专业建设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向宽基础、多技能、高素质、重应用方向发展,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3.
工科“大学物理”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基础课,必须适应国民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根据工科教育与社会生产联系紧密、专业设置针对性强的特点,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使教学内容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有所革新。之所以强调工科“大学物理”在内容上的改革,是因为:①由于科技进步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对应的许多工科专业要求物理课程提供更加广泛的理论支持,以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避免过分专业化的弊端;②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物理课程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实用、更加先进的理论信息。一言以蔽之,“大学物理”的改革,必须体现经典内容和现代内容的和谐统一,反映学科发展成就,适应科技应用需要。本文拟谈谈我们的初步认识和有关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不同于以纯学历教育为目的的其他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而非学科性.高职教育强调从职业能力培养入手,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各环节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经历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标准取向向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转型。前三种价值取向是以未来教师为中心,强调其基本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后一种取向是以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用儿童学习结果来评价教师教育课程及未来教师的有效性,以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这一转型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是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既有与一般高等教育相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且随着当代教育观的转变,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逐渐呈现出人本取向、知识取向、专业发展取向、社会取向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现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弊端长期以来,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高职教育的规律、特点缺乏了解,再加上受过去举办高等专科教育经验的影响,我国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普通高等教育原有的框架体系:在教学中,不仅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等现象,而且教学时间较长,未能体现职教教学“突出职业实践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目标。二、高职高等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目的当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各类应用软件也不断涌现。随着高职院…  相似文献   

18.
国外高职工科类课程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各国的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背景不同,使各国“高职”工科类课程独具特色。但从总体而言,都具有一些共性,即国外的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目标明确、职业针对性强,几乎所有专业都明确指出了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领域或工作岗位。国外“高职”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但也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在经济较发达国家,培养目标综合考虑了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具有多样化的显著特点。一、课程设置强调“以能力为中心”“能力中心”课程观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它主要以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标…  相似文献   

19.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应该用高等教育的视野进行研究 ;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的新专业 ,其专业特征一是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 ,二是具有很大的学科综合性 ;相比较而言 ,使用“初等教育”代替“小学教育”作为其专业名称 ,更加科学规范 ,也有利于与国际教育接轨 ;这一专业的培养模式可设计为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教育和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四个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培养专家型、创新的教师队伍,必须改革现行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育类课程,最终把高等师范院校建设成“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中心”和“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我们从学科教育学建设入手,把学科教育课程分为学科教育基础课、学科教育专业课、学科教育专题课三个层次,按必修课、必选课和任选课三种方式组织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