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考生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既可以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考生的情操。基于此,名句名篇填空成为近年来高考中的一类稳定题型。很多考生尽管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2005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得分率仍很低。  相似文献   

2.
马燕 《中国考试》2005,(10):6-7
如何安排高三复习是个老话题。自从恢复高考以来,似乎每年的高三复习已经成为规律,无论用什么方法,目标是共同的:让考生们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相似文献   

3.
每年高考结束后,在对部分考生的试卷进行分析都会发现,影响考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原因是失误.当然,失误的后面最根本的是数学能力问题,但是应试策略不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换言之,每一个考生,不论实力与水平高低,在考场上能否有最佳的发挥,对决定考生的数学成绩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力求就大量考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数学高考的一些应试策略,供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年高考作之路,命题在与考生进行的“防套作”与“反防套作”的“战争”中,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力求创新,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但仍处于命题的两难处境:一方面,高考作要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体现最大的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肩负着选拔优秀人才的重任,要  相似文献   

5.
文科综合     
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来说,文综容易拿分一些,所以考生对文综的期望值普遍较高。文综测试涉及政、史、地3科共有十多本教材,许多考生对文综有一定的畏惧感。在较短的时间内,文综复习与否对成绩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一些考生对文综又抱有侥幸心理一面对文综,考生的心理是复杂的,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文综将影响考生文综成绩的取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理科综合测试卷物理选择题共设置8道试题,分值为48分,占物理部分120分的40%,选择题的高正确率是高考物理获得高分的基础,同时也是大部分非高分考生的主要得分题,因为对大部分的考生来说,压轴题得分较低.从面对全体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临考前一个月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题复习,让学生了解选择题的重要性、试题特点、解答技巧等,对考生提高选择题解题正确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物理选择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复习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很多考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方法,盲目做题、不善总结就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往往是考生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英语学科上,可是成绩却始终不见提高,所谓事倍功半。在复习备考的关键阶段,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会对考生的高考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能够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找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地提高学习成绩。笔者希望通过此文,细数一下这些症结,帮助那些在英语复习方面走了弯路的考生,走出误区,走到科学高效的复习轨道上来,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1.对“一步到位复习法”和“三轮复习模式”的理性反思。现在有人认为高三历史复习应该采取“一步到位方法”,特点是“慢进度”和“深分析”,这种思路有一定的道理。传统的“三轮复习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当前形势,因为习惯上第一轮单元复习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第二轮小专题复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及部分高中教师深受传统的“3+3”模式下大专题复习意识的影响,重视复习的广度而忽视复习的深度,以至于有的考生抱怨有的知识点不是没复习到,就是讲得不透彻。最糟糕的是,有的老师第二轮复习时置单元知识体系于不顾,忽略基础知识,导致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之间往往出现单元知识与专题知识脱节的现象。第三轮复习大多以热点为指导,以练习各地模拟试题为手段,强化突击。这种方法往往使考生陷入题海,将教材丢弃一边,前两轮复习的功虽不尽弃,复习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一步到位复习法”的特点在于,“慢进度”能保证教师有时间讲透教材,“深分析”有利引导考生理解和探究;保证考生能够有时间记忆知识要点,并培养考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方法和途径。但“一步到位复习法”的可操作性仍有待验证与完善。因为只进行一轮复习,时间拉的长,首尾难以相顾,容易造成考生复习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前面忘了后面。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高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各科复习正处于专题训练和模拟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这个阶段正是考生的应试综合能力和解题技巧日臻成熟并得以升华的黄金阶段.近年来理科综合科目加强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学科内部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但主要是学科内的综合,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即综合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7,(4):6-7
在临考前的复习阶段,不少考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上课无精打采,易分心;看书头昏脑涨,记不住;平时心顿意乱,心不安。此类现象就是常说的头脑发“木”,它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复习。  相似文献   

11.
张道荣 《新高考》2005,(6):40-40
历年高考中,改错题得分率都约在50%左右,令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短文改错题的语言材料通常取自学生自己的作品或类似学生的作品;内容来自学生身边的常见话题,且多为第一人称记叙文;语言明白易懂,基本上不涉及生僻的语言现象和复杂的语句结构。这几年的改错题的形式相对固定,问题的设计比例相对稳定。短文改错命题者在文中有意设置了一些词法、句法、句式结构、行文逻辑等方面的错误,让考生按照答题要求做出改正,以便考查考生发现、判断、纠正篇章错误的校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尹宗禹 《考试》2004,(4):6-6,39
没有多少考生面对关系自己命运与前途的高考能够做到心静如水,坦然处之。作为一次极限的冲击,面对一次强烈的刺激常常会使考生焦虑不安,心情烦躁。既然高考是考生的成人仪式,既然考生参加高考就意味着对国家、对家庭、对自己前途的一种责任感,那么责任感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这完全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吴仕勇 《中学文科》2006,(12):102-102
在高三政治复习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在第二轮复习时,总是要不断地解决第一轮复习的后遗症——完善知识点复习的残缺或不到位。这也成了第二轮复习开始后,考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有两个度:一是对教材的熟悉度。  相似文献   

14.
高三第二轮复习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第二轮复习呢?在复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我们请了几位一线教师,让他们来谈谈看法,以期对正在紧张复习的考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晓章 《海外求学》2004,(5):59-59
托福考试的听力是检验考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ETS不断提高托福听力部分的难度,听力已经成为广大考生获得高分的主要障碍。由于中国的英语教育普遍偏重于语法和阅读,考生只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加上系统的复习,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考点,阅读和语法部分取得高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听力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考生脚踏实地的认真准备。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高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各科复习正处于专题训练和模拟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这个阶段正是考生的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日臻成熟并得以升华的黄金阶段.然而,却有不少考生在这个阶段感觉身心疲倦,精神紧张,不能进入考前复习的最佳状态.那么,如何提高考前冲刺阶段的复习质量呢?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庞悦悦 《成才之路》2011,(10):76-76
面对变幻莫测的高考,考生常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针对高考而言,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知识比较零碎、细小、繁多,让学生陷入无边题海,疲惫不堪,而成绩反而不理想。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记忆的方法,快速、准确、牢固地记忆一些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下的综合科目考试,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都至关重要,有人这么说:"成也综合,败也综合."很显然,综合科目考试对考生来说,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让考生在高考理综科目考试中得到理想的成绩,这将使每位学生及其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位理综任课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雪松 《新高考》2004,(7):10-11
文言文翻译是从2002年开始改选择题为让考生自己笔译,今年的《考试大纲》对此又进一步加以强化,不但增加了翻译的文字量,而且分值也将从5分增加到8分。从近几年高考对翻译题的设置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笔译题的形式),尽管考查的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在阅卷中也将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列为评卷时的得分点。所谓得分点,就是翻译时如果译出这个点就给分,没有译出这个点就不得分。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框定得分点一般指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高考命题的改革本着“三个有助于”的原则,充分挖掘考生的潜能,题目转向应用型和能力型,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重在检测考生的综合素质。力图通过高考,既要能考查出考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基本水平,又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测量出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已有的和潜在的学习能力。本文就高中数学总复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