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韩海燕 《考试周刊》2012,(50):22-23
西方意象派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由于文化差异等影响,庞德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与中国诗歌的"意象"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的落脚点在于农民,农民的教育观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深受农村传统文化和小农意识影响的农民是"最实惠的",教育观念上也凸显功利色彩,这是农民的教育观念的特点。农村教育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发展目标,必须以农民自身的价值观念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学生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和策略之间的关系及其年级变化,采用自编"学习者可控因素"问卷对50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观念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动机影响观念和策略,观念也影响策略。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中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学科观念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文章通过"CO2制取的研究"的教学片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科观念的教学,深入挖掘知识背后隐藏的学科观念、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5.
"上园派"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诗歌理论群落之一,是继"传统派"、"崛起派"之后形成的具有中间道路特征的诗学流派。它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和《诗刊》的诗歌观念、《诗刊》举行的一些诗歌活动、《诗刊》的有关编辑人员等有着密切关系,是文学期刊推动文学观念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诗刊》这个阵地将这些诗论家集中在一起,又通过这个阵地将他们的诗学主张推向读者。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在小说《河柳图》中,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女主人公程锦蓝的人生轨迹。作为传统女性,"男尊女卑"思想和"男权主义"严重地影响着她;"依附人格"和"贞节观"在她的身上沿袭;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也是导致她丧失自我的重要因素。程锦蓝的情感、婚姻悲剧是男权意识的悲剧,是传统婚姻观念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季桂起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3):69-73,81
"道统"、"文统"观是统治古典文学长达两千多年的一对文学观念。两者之间有着互为关联的思想纽带,这就是儒家思想。在它们笼罩下,古典文学形成了复古主义传统,缺乏创新的活力。明代中叶在文化变革的历史思潮影响下,文学观念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革新要求。这一时期文学观念的变革,突出表现为对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挑战和个性化意识的滋长,形成了人的感性生命的一次重要觉醒,具有重要的人性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蚁族"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牵涉到了教育公平、户籍改革、社会流动等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社会议题。"蚁族"的出现,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观察"蚁族"就业遭遇的社会排斥的表现形式,研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可以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高校改革教育制度和"蚁族"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育中的若干认识误区——基于数学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教育中,某些认识对数学教育观的影响既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如,"数学是绝对真理"、"数学等于逻辑"、"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公理体系"、"数学教学应该很抽象"、"学数学就是做题"等观念,这些偏颇的认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要延续,生儿育女是必经过程。传统社会生产力低下,形成了"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根本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生育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其中有一种就是能生育而不生育的无孩子的家庭生活方式,即丁克家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丁克家庭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二十余年并在数量上不断发展,尤其为年青一代的80后家庭所认同。人们选择丁克家庭首先是具有一定的新的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基础,其次也有中国现代生活中迫于"房奴"、"车奴"、"孩奴"等巨大压力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丁克家庭生育观念的选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和”、“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2.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道教文化依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诸如"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性命双修""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积极因素,有益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吴洋 《天中学刊》2014,(1):55-57
“和谐社会”的概念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体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价值理念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向导和理论支撑。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实践路径,继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磨练出来的文化命脉和文明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谐社会理想经由长期的历史积淀已泛化为民族的社会心理习惯。对古代和谐思想的传承,使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并彰显其中国特色。充分审视和把握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愈益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建构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思想基础,多元性文化的交融是和谐网络文化的基本要素.网络对于社会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易导致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民族意识的弱化;网络文化的"虚拟化"、"数字化"易导致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人们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网络游戏的充斥和诱惑导致人们"网络游戏成癌",损害身心健康.有鉴于此,应加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以利于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基础,推动和谐社会的政治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振兴民族文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应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已包含了和谐社会理念中一些基本内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价值内涵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亲和力、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创造力,是振兴中华的思想基础;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继承、借鉴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在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全社会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显得尤为重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道德文化,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党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当代世界发展现状的现实客观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伸展,是消解"中国威胁论"的客观需要,是基于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