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放式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两大类,表现在开放课程结构、课程运作、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四方面。  相似文献   

2.
分析考察课程结构,有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结构;可以分析、理科课程的结构;也可以分析实习、实践等活动类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结构等。这些分析不难在现有的献中找到,本不打算重复。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技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两种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是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而重建新课程结构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20世纪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程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学科课程可以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教育实践的日益发展,课程理论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其中学科课程理论可以说发展得最为完善,其他课程理论都是在与学科课程理论的对抗中衍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有的课程理论或思潮至今也只能说是初见雏形。在我们热烈拥抱新世纪的曙光之时回顾与展望学科课程理论的发展与流变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对新世纪课程理论的发展,还是对新世纪课程实践的变革,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校长与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调研、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并与校外教育机构合作,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供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这样学校就不仅仅是课程计划的执行机构,而且也是课程的开发机构。这无疑会给校长增加一些新的职责。具体地说,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  相似文献   

8.
蔡铁权 《早期教育》2006,(2):I0003-I0003
课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种范式的转换,就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而当代课程理论人师派纳等人提出的“概念重建”,宣告了“课程开发”时代的终结,替而代之的是“课程理解”时代的开启。教师在“反思性实践”中,课程不是所“开发”的东西,而是所“设计”的东西,所谓“课程编制”无非是指“学习经验的设计”。而对于“设计”来说,重要的是“同情境的对话”。这样,同客体对话、同自身对话、同他人对话的过程正是“设计”的本质。而这种不断地“设计”的轨迹,正是创造着课程。  相似文献   

9.
对课程综合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课程设计的思想和原则,课程综合化已是世界各国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焦点,本文从分析课程综合化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理论背景入手,对课程综合化与缩课程、缩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借以纠正某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课程综合化是当前我国课程现代化改革的焦点之一,其内涵包括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学科与学习之问的联系等三个层面。为实现学科、社会和学习之间的多层次整合,世界范围内业已形成多种颇具代表性的综合课程模式。综合课程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课程综合化的实施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深入探索课程综合化的内涵、基本模式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是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适合我国教育现实的综合课程模式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综合化是一种包含人类对整个世界的重新认识,对科学、技术、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再思考。同时,包含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实施与课程学习、课程实施与课程学习的统一的一种课程理念和原则。综合课程是这种思想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最主要的体现。综合课程有多种模式,高校在选择综合课程时须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和社会的需要,并处理好与分科课程的关系。为了保障综合课程的实施,高校必须建立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同时搞好相关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2.
知识课程忽视了教育的文化使命,它使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丧失,使学校教育面临重重危机.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必须构建自身的文化品性,构建自身的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运行规则,实现从知识课程向文化课程的转变.文化课程是通向教育本真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以活动为轴心开展校本课程实验的意又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的课程研究目前在研究的取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度“西化”和脱离实践的研究态度,课程研究应该坚持的正确取向,一是立足教学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突出课程研究的本土化特点,避免课程成为“他人”研究的领地。  相似文献   

15.
课程设计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它包含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的成分.课程设计水平不仅能够反映课程理论研究的成果,更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解放前,我国的课程设计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因建国后我们全面地照搬原苏联的教育理论,致使课程理论研究受到冷落,课程设计研究一度中断.  相似文献   

16.
国本、地本、校本、三种课程模式之间,存在着互相对立、互相接近、互相包容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不再采用单一的课程模式,而是呈现出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相互接近与靠扰的趋势,以“三本‘兼容课程模式为主要目标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多,终将成为21世纪全世纪课程改革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论课程结构(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8.
综合课程面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体化是综合课程最完美的设想。然而,一体化的成功很难见到,“拼盘”式综合却是普通的现实。这种现象本身源于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决定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都有自己的地位。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同,综合课程在对象、跨度、开设阶段上都应当是多样的,综合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在具体阐述实施中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之前,我们必须澄清“方案实施中的评价”与“方案实施评价(教学评价)”的区别。两者在时间段上可能相吻合,收集信息的方式也可能雷同,但有本质的差异。首先,评价的对象不同。前者评价的对象是校本课程方案,后者是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阻力因素 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并不顺利,在经历了艰难的政策、政府和实践探索之后,问题仍频频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