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张红军 《山东教育》2011,(11):33-35
问:你怎么理解面积?答:“面”形也,“积”量也。面——无论是物体表面还是线段所封闭的平面图形,都有一个具体、可观的面。可观,就因为它有形,所以说“面”形也。积——在汉语中有多个解释:积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铢累寸);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积、奶积);乘积的简称等,数学老师自然对第四个解释是最熟悉的。  相似文献   

2.
“含金量”的新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金量”原指金元素的含量(“量”有“程度”、“高低”、“大小”等意思),例如:金矿的含金量/黄金饰品的含金量。由于“金”可以比喻珍贵、重要或稀有的东西,以致“含金量”的使用范围扩大,引申出了一些新的意义和用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  相似文献   

3.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从形的角度刻画数,可以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认识“数”,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从数的独特组合结构,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精确规范地阐明“形”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分数是小学阶段“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而分数“量”含义又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次遵循以下两条学习路径开展教学:一是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二是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夯实巩固分数“量”含义。其中,第一条学习路径为: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单位分数—夯实巩固单位分数—初步认识非单位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契机,带领学生感受分数的本质是表示量的多与少或数的大与小,渗透“大小比较”,并将“大小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直观形象,而传统的教学手段较难实现这一点。为此,我自制了一个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应用,采用个别化学习的方式(每人一部计算机),不仅解决了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这里,结合“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的教学,谈谈该课件的操作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哲学以“感性直观”为出发点。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提出了批判,以“感性活动”为实践立场,实现了哲学重心的转移,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的抽象二元论局限,完成了哲学领域的思想革命,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付中贵 《辅导员》2009,(24):35-36
成功的过程绝对是在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后才能达到的:没有经历过苦难的过程叫幸运,不是成功。关于“苦”字,有人戏说,从直观的结构正常去看,它的结构是“口”嚼“草根”;而换一种角度倒过来看,却成了“口”品“花卉”。嚼了草根、百事不难;口品花卉,不正是幸福无边嘛!每个人都无法直抵成功。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社会语言实践中,“泡沫”变成使用频率很高的流行词汇之一。本文围绕“泡沫”的含义,“泡沫”发展运用的三个阶段及“泡沫”的语言学思考这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力求让人们对“泡沫”这个词汇有个直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语义上较为相近的表达形式:“名一量”和“一量名”,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但有时互换,语感上又会难以接受。经过对大量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同时,二者在指称方面均可以充当非指称成分,这时“名一量”和“一量名”可以互换;但又因为“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因此二者互换之后语感上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0.
数形结合思想是高考必考的数学思想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这种思想,首先要知道使用这种思想的途径,然后把握“数”反映出来的“形”.把握“形”的能力包括空间想像、直观洞察、借助“形”来思考问题等能力,而这都需要将“数”反映到“形:.本文通过几个例题,谈谈实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历岗 《小学语文》2007,(9):43-43
问:“作”和“做”在使用上常常发生混淆,请问:怎样辨别它们的不同用法?答:“作”和“做”同属动词,都有“从事某项活动”或“制作”的意义,用法上存在着部分通用的情况,如“叫做”“当做”“做主”也写作“叫作”“当作”“作主”。但是,“作”和“做”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区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与“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对此,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教材,在让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特意安排了一节“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内容的学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扫清障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整个高三政治复习过程中,主要是分“三步走”,注重三个字“全、联、重。”①“全”即教师讲得全,学生练得全;②“联”即教师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③“重”即后期阶段复习重点要放在思维训练和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前行 实施措施:2004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元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办实事、讲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正逐步深入人心。推动着中国的发展步入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前,教师拿出两个橘子,问:比较两个橘子的大小。是比较什么?学生讨论并操作,初步感知“个头”大小和橘子皮的大小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曾强调:“在整个小学阶段,千万不要忽视了识字教学。”这就告诉我们,字词教学并不单是低年级的事情,中高年级也不应该放松。那么,如何落实好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有“的”、有“法”、有“情”。  相似文献   

17.
雷燕飞 《四川教育》2002,(12):29-29
【活动设计】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数“一”时同桌两个学生对击左手掌,数“二”时对击右手掌,数“三”时对击两个手掌。游戏完后,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谁的手掌面大?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充分感知。1.摸、比——建立面积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教科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感觉?哪个面大?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封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18.
物理图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工具,用图象法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叙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达物理量间的依赖关系.物理图象的“面积”表示Y轴物理量在x轴物理量上的积累效果,如压强一体积图象中所围的“面积”代表压力做的功,力一时间图象所围的“面积”为该力的冲量,力一位移图象所围的“面积”为该力做的功、电流一时间图象所围的“...  相似文献   

19.
谢毅 《山东教育》2010,(1):94-96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老师们常常会产生4个方面的困惑:一是怎样理解“表面”的含义,二是怎样理解“封闭图形”,三是为什么要把面积单位统一成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四是怎样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陈独秀是提倡“新教育”的先驱之一。他认为:旧教育问题的核心是它不适应今天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更不适应教育科学的世界大势。主张教育应“趋重社会”、“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提出新教育的“四条方针”(现实主义、唯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和“三大改革”(“自动的而非被动的,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世俗的而非神圣的,直观的而非幻想的”、“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这显然是切中时弊、亟需实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陈独秀关于旧教育“主观主义”(抹杀个性)与“形式主义”(应试教育)的批评也是很值得我们留意的。——陈独秀有关“新教育”的改革设计在北京大学“科学长”任上的实践也是本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