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解放了人的思想,追求人的个性,把珍爱生命的理念植入学生心中,使之成为一个独立、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为此,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重塑自己的生命个性色彩;通过主体的各种感官、文本及生活中的各种生命形态交流碰撞,唤醒主体沉睡的生命意识;通过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生命意识;倡导发展性评价,不断促进整个生命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青少年死亡事件的频繁发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主要表现在通过解读文本,解读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阅读教学让同学们感受、认识生命的意义;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从而重生、乐生。  相似文献   

3.
肖丽 《考试周刊》2014,(28):156-157
传统教育的缺失,让很多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非常淡薄。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必要的。本文以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综合素质课程《文学鉴赏课程》为例,从教师、文本、作者三个方面挖掘生命教育在文学鉴赏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是最富情感和人性的学科,包含有大量的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的内容.我们必须从语文学科教学入手,渗透生命教育,促使语文学科生命价值取向的学科价值观的建设.本文试着通过文本的解读让学生感受生命,树立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当今教育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视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提出生命教育应当关注和舒展学生的个体生命,要真正实现生命教育这一理想,必须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推进生命教育理论的发展.通过对人之生命的历时和共时形态的考察,我们认为走向“类生命”是生命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莫莉 《现代语文》2007,(4):101-102
一、语文教材中存在着生命对话 语文教材尤其是教材中那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选文不仅蕴涵了作者的生命情感、意志、认知、希望、信念、追求和精神,而且当师生对它进行解读时就蕴涵了师生活的生命体的各种体验。作者对文化有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呈现在对象化的选文文本中。教师对选文的解读有他自己的不同于作者和学生的生命体验,他需要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8.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归宿,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天职。语文课堂教学应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情感体验,激活文本、唤醒生命;要运用多种手段,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关爱生命;要不断完善自我,生成智慧、鼓舞理想、张扬生命。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解读生命、唤醒生命、关爱生命、滋养生命、提升生命、张扬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生命意识的投射,蕴涵着创作主体丰富的生命体验。文学教育也应该是植根于生命“沃土”的生命教育。然而,传统的文学教育大多以知识传授和名理分析为主,在强调语文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文学的审美属性,遮蔽了文学的生命活力。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文学教育观念和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活文学的生命律动。  相似文献   

10.
王雅萍 《现代教学》2013,(7):113-114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育人价值,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品质的感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把握生命,从而提高个体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深感对一线教师进行生命教育指导的责任重大,为了进一步了解语文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情况,最近,我在全县小学语文中年级教研活动中作了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问卷调查。现把问卷获取的信息以及本人的一些思考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文本的价值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却经常性缺失,语文教学呼唤文本解读的价值回归。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解读的要义,引领学生真切感受文本生命的美丽。通过欣赏文本的语言美、艺术美、思想内容美,来感受文本生命,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增强知识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不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生命教育更好地渗透于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应挖掘文本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并在课外拓展生命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感知生命丰富的内涵与价值,逐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教育理念,即关心生命、珍视生命和超越生命。其文本编排所呈现出的生命教育内容包括生命意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三个方面。其课文中生命教育的价值维度主要基于个人、政权、社会三个层面。新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教学实施必须通过文本解读和内容选择来确定“教什么”,通过实践创新和活动建构来确定“如何教”。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作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课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纬度,对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对生命教育意义的认识,也有助于对现代教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陈瑞英 《文教资料》2009,(30):133-134
“唤醒教育”的本质在聋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让学生领悟生命或人生的意义.为此.教师要以“生”为本,注重自身能力和生命意识的培养,在德育教学中以聋生的“生命”为原点.充分挖掘文本的意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互动,去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重,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潜意识里的梦想,进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选择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本是师生教学的载体,文本中的每一处语言符号都有其应有的独特的表达作用和丰富内涵,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教师清朗地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语言内  相似文献   

17.
课程: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中心课程”强调课程知识的客观性和公共性的同时,也渐渐形成了忽略个体、忽略生命等弊端。通过解读西方当代课程话语中人及生命的际遇,不难看出诸多课程流派对个人、对种族、对人的生活经验及存在体验的关注,但这些令人鼓舞的思想却很难进入制度化理解的课程文本。课程不可能完全以非制度文本的方式运作,要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生命表现和体验的文本,成为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不竭的资源,必须确立课程即生命历程的信念,并拓展有效的途径、辅以制度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思索与理解,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召唤结构”理论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阅读教学中,融入“召唤结构”的观点,能够对文本中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点进行深入探讨,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丰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使文本多元解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萧红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位个性鲜明的东北女作家。悲苦的人生与动荡不安的时代格局成就了萧红的创作,敏锐的生命感受和艺术能力的把握使她写出了东北故乡生活的沉滞、闭塞,以及民族的麻木。但是萧红又进一步挖掘人的生命活力,对生命的呼唤和渴求。本文主要以萧红小说中对故乡描写的文本分析,解读萧红笔下的东北故乡的原始生命力量和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