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即忽视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方向。改革重点放在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建立职业资格认定,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放式的创业实践模式,来推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就文化创意服务与交易平台构建,对大学生实践、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以此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建"双师"责任制设计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推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师"双师型"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要条件。测控与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建设,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作为人才培养思路,将创意、创新、创业有机融合,按照兴趣引入、实践融合、拓展提高的构建思路,积极探索平台软硬件资源建设方法,在硬件资源、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指导教师团队以及学生社团培育等方面进行整体筹划、系统建设,经过3年多的建设实践,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通过总结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按照会计专业"厚基础、宽知识、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创新实践教育中存在的学生自主性欠缺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围绕"发展是创新的源泉、能力是创新的核心"理念,提出"发展—能力"驱动的本科创新实践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强化院、中心、系、学生社团4方联动,建立"发展分类—思维启蒙—知识培训—能力培养—重点培育"的5阶段培养生态链,搭建"创新课堂—实验中心—实践基地"3层次多元化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将创新实践教育贯穿于水利工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取得成效显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汽车类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该模式下的教学课程,以求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快学生融入就业单位为主旨。本文结合我院自身特点,从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用以指导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探索采用"项目导入+专利驱动+专创融合+实习实践"培养模式,即以第一、第二课堂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以专利发明驱动创新实践,以创新创业大赛检验创新创业能力,以毕业实习平台对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构建起"全闭环四步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育出具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团队管理、运营服务等综合能力的机械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点。以某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例,结合近几年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分析科技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出实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是其创建特色和提升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总结了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通适性角度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使学生成为探索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5):82-85,76
该课题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践反馈修正、对比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围绕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优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训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探索和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认为,改革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突出"五大创新",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带动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创新教学模式,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评价机制,以评价的政策导向为助推器推动教与学的全面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以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培养途径,以学科、产学研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电力工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医学院校工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科教融合与校企融合不充分、产学研结合不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育人模式单一、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探讨了通过"校企医孵"四方共同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试行"三协同""三尽早"和"四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摸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近5年的实践表明,该育人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初步创业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校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承担"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综合性全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国家教改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为契机,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在各个层面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实践,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特色突出,整体优化"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及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构建了以"育苗计划"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为载体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将有意愿、有能力的教师组织起来,把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得对学生技术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个性化指导更有规划、更加规范、更具规模。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阐述了该模式存在的瓶颈、实践教学思想及教学体系构建,为高校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该模式有助于有效整合优化高校资源,强化学科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重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旨归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理念上应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实施方略上应推进"学生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目标取向上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带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文章结合多年的教育探索与实践,指出作为当下高等教育"再造运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诉求和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8.
提出并分析了基于TRIZ理论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促进作用,总结了该模式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及"融入"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应用的情况,介绍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求职中遇到了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2007年以来,南华大学开展了"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以需求导向的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提出并实践了核类专业"2+1+1"的"3+3"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的好评、核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获批,表明了"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成功性。该"培养模式"将为国内开设核类专业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传统手工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阐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并总结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就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