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当“的、地、得”三个字都作结构助词,都读轻声de时,很多中学生朋友不太会区分和使用,总是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其实把这三个字区分开了,使用起来就不成问题了。那么,如何区分使用呢?方法有五种:一、彻底弄清三种句子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定语是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等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形容词前边的表示状态、程度、时间、处所等等的修饰成分;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一种补充成分,是用来回答“怎么样?”之类的问题的。这三种句子成分弄清了,“的、地、得”的区分使用也就容易多了。一般规律是:“的”字用在定语后…  相似文献   

2.
“的、地、得”被认为是现代汉语中三个性质和作用不同的结构助词,它们在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概念被逐步明确,使用却一直随意且混乱。但其中“的”字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句中用“地、得”的地方常被写成“的”字。把这三个结构助词看成一个词。用“的”字甚至拼音字de表示是否具有可能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的、地、得"三个字,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普通话中都可读轻声"de"。但这三个字又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有不同。不少同学在朗读时,往往对"的、地、得"三个字的读音把握不准,经常读错,甚至乱读一气。究竟怎样才能读准这三个字的读音呢?其实这三个字的读音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就和同学们谈谈。  相似文献   

4.
“的、地、得”这三个字常常用混。下面先说“的”和“地”的区别。“的”的用法范围广,“地”的用法范围窄,只有在修饰语后面,这两个字才有发生混淆的可能。我们用以下四条规则来概括二者的区别。 一、名词前头写“的”。例如: 新的情况 高高的个子 丁丁当当的声音 认真负责的精神 “情况、个子、声音、精神”都是名词,这时我们不管前头的修饰语是什么,一律写“的”。  相似文献   

5.
“教、倒、肖”这三个字在教学中使用频率高,但读错声调的人却不少。如“教材教法”中的第一个“教”读jiào,四声;第二个“教”则应读jiāo,一声。不少人把第二个“教”也读成四声。又如“倒叙”“倒装”的“倒”应读作dào,不少人却读成dǎo。在讲人物描写的“肖像”时,不少人把“肖”读成xiāo,正确的读音应该是xiào。这三个字是多音字,字典中讲得很清楚,为什么还会读错?大概是习非成是吧。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的”“地”“得”三兄弟,在句子中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不少同学常常发生混淆。其实正确使用我们是有方法的,下面请听我们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7.
结构助词是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的助词。最常用的结构助词是“的”、“地”、“得”,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多年来,有人主张只用一个“的”,也有人主张这三个字都用“de”代替,但都不容易实行。词典里对这三个词的使用各有明确的规定,教材里使用它们时是有严格区别的。“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的”用在定语后面,“地”表示它前边  相似文献   

8.
“■”、“皙”、“■”形体近似,在文献使用上有混淆现象。从训诂角度来讲,“■”与“哲”是同源字,“皙”与“■”是异体字中的广义分形字;从汉字构形的角度来分析,这三个字有一个相同的构件“斤”,有相同的构件数目、结构方式、层级数目等,结构上确实极为近似。但是它们各自的不同构件决定这三个字具有不同的造字意图,所以,它们只可能是三个不同的字,而不可能互相合并。  相似文献   

9.
名词前面白勺“的”,“的”宇前面定语多。“哗哗的流水rl前过”。形容词后土也“地”,“地”字前面状词多。“高高兴兴地唱起歌。”形、动词后双f“得” “得”字后面补语多。“坏蛋吓得直哆咦”。逢到用时细斟酌,写话作文勿用错。的、地、得用法口诀@杨万翔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06,(Z1)
我们无论在说话还是写文章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应该是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很多同学为了省事,不管什么都用“的”字来代替。其实,这三个de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只要在平时多留意,就会使用正确。  相似文献   

11.
从呼和浩特坐火车去卓资山的黄花沟草原风景区,同行的几个人大呼票价便宜,才8块钱。我也这么想。然而我想得更多的是“卓资山”这三个字。我想“资”这个字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姿”,这山应该真是具有卓越姿色的吧。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论语〉选读》时,经常把“视”“观”“察”混为一谈,过于粗疏,不利于学生养成踏实的学风。运用训诂学的方法,结合语境,仔细辨别三个字之间的区别,证明这三个字其实呈层层递进的关系,有一个从内到外、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细细地辨别每一个字,方能洞若观火,察知至深。  相似文献   

13.
田凤山是原黑龙江省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有一篇专门写此人蜕化变质过程的章,作巧妙地把“田凤山”这一姓名的三个字拆开后加上引号写入正标题《“田”“凤”“山”人生三部曲》支中又分别以这三个字作为三个小标题的领字,与田的人生轨迹对接。请欣赏这三个小标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抓好“趣”、“点”、“活”、“适”四个字李品玉,李思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地、适当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程序,抓好“趣”、“点”、“活”、“适”四个字。一、导人课题抓一个“...  相似文献   

15.
造句     
语文课上,老师叫用“的、地、得”三个字造句。一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说:“妈妈说我家的地得拖了!”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区别“的、得、地”。在普通话里,“的、得、地”这三个词都念作轻声“de”,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它们很难加以区别。更难于准确地使用。因而往往发生错误。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语法,无法也  相似文献   

17.
时金林 《师道》2002,(11):13-13
一次我到朋友家作客。不经意间,看见朋友的爱女胸前挂着一张显眼的封塑的小牌。近前一瞧,原来是一块类似“二道杠”的标志,上面写着“好孩子”三个字。孩子说,这是他们的班主任发的。两个星期评一次,根据平时的表现评比得来的。孩子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得意与喜悦。我的这位老友也喋喋不休地告诉我,孩子为了评上这个称号,连续十多天上课、作业、答问等方面做得都很出色,这一次总算评上“好孩子”称号了,这也给我们争了光,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呢?不过,上次评比时,孩子没能评上,一回家就挺不高兴。为这个小标志,她…  相似文献   

18.
鲁迅“应对”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本名叫周树人。他12岁时,老师寿镜吾先生 在课堂上写了“独角兽”三个字,让学生应对。就是说,每个学生也要写三个字,这 三个字必须与老师写的相对应。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什么“一头蛇”、“八脚虫”、 “九头鸟”等等,但老师一个也不满意。周树人在座位上静静思索,然后以古代专著 《尔雅》中的“比目鱼”相答,老师连连说好。因为“独”字虽有“单”的意味,却 不是数词,而“比”有“双”的意思,也不是数词,两相对合,非常准确。周树人 答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读书读得多,读书用心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简讯、补白     
玉门花海所出汉代七棱觚断句之误叶爱国《敦煌研究》2001年第1期刊有张小锋先生《玉门花海所出汉代七棱觚新探》一文,文中将觚文130字全文移录①。据附注,知其断句一仍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及吴竍骧、李永良、马建华《敦煌汉简释文》,无更动。案觚文“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履道,此绝矣!”张文将“道”字属下,殆因不识“道”字所致也。道、蹈二字古通用,《释名·释道》:“道—达曰道路。道,蹈也。路,露也。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又《释姿容》:“蹈,道也。以足践之如道路…  相似文献   

20.
高考语文文言选择第三题的错点在“错位”两个字上。错位基本集中在七个字上:人、时、事、地、官、无、词。把握了这七个字就可以解决这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