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晚期,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此窟位于莫高窟三层楼以北,其所处的莫高窟南区北端崖面是中唐洞窟密教内容较为丰富成熟的一区。以莫高窟第361窟为研究中心,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讨论莫高窟第361窟与第359、360窟及周边其他中唐洞窟的关系,进而认为南区北端洞窟群是莫高窟中唐晚期最为重要的从事密教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王子洞窟区是麦积山石窟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前期未编入麦积山洞窟总录中,也从未向外公布。此次调查,将此窟区窟龛编为15个号,和主体窟区的窟号相连.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初唐前期(唐前期第1期洞窟)至盛唐后期(唐前期第4期第2类洞窟)的代表性洞窟为例,分析了敦煌莫高窟初唐(唐前期第1期洞窟和第2期洞窟)和盛唐(唐前期第3期洞窟和第4期洞窟)诸窟造像各自的形式特点。敦煌莫高窟第220窟之后制作的造像存在着3个顶点:一个是以第328窟为代表的第2期诸窟末期,一个是以第66窟为代表的第3期,还有一个是以第45窟为代表的第4期。可知敦煌莫高窟唐前期造像不断地受到中原(长安)新的流行样式、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莫高窟洞窟内微气流的运动规律,2014年9月对第131窟、第138窟及第172窟的窟内温湿度及气流速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洞窟内气流速度分布范围为0.15-0.3m/s,与温差呈正比,与距门的距离呈反比;夜间,洞窟内气流分布具有特殊性。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洞窟内气流符合热压通风原理,并提出了洞窟内通风有可能还受莫高窟周边自然环境影响的猜想。  相似文献   

5.
云冈第三期洞窟均为中小型方形窟,可分为三壁三龛、侧壁双层龛、三壁多层多龛等形式。龛像配置更多采用横向组合,重视对称构图。尽管图像布局富于变化,但第二期流行的法华与弥勒图像仍为基本组合元素,其造像思想与第二期洞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游客流量对莫高窟洞窟内小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大小和形制基本相同的开放和不开放两个洞窟进行了游客流量对洞窟小环境的影响监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开放洞窟第320窟,洞窟内的小环境比较稳定,温度在12℃-15℃之间,相对湿度在20%-25%之间.而在开放洞窟328窟内,在旅游旺季随着游客分批进入洞窟,在窟内停留5~6分钟,洞窟温度相应上升3℃~10℃,相对湿度变化差值会有RH10%~RH20%的波动,这样的洞窟环境需要6~12小时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其中20个洞窟内有中心佛坛,在洞窟中工作时,发现个别佛坛边沿分布有排列较整齐的孔洞,因而对全部佛坛进行了一次普遍细致的调查探索,其中在61、108、146三个洞窟佛坛边沿上找到有排列较整齐的孔洞,经过对这几个洞窟佛坛上孔洞位置、距离、大小的测量,初步认为这几个洞窟在修建佛坛之初,佛坛上曾经是有栏杆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晚唐龛内屏风画的题材内容赵秀荣一前言敦煌莫高窟唐代是开凿洞窟的鼎盛时期,壁画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和新内容。窟内西壁龛内屏风画始于盛唐,晚唐趋于尾声。晚唐开窟71个,龛内屏风画破坏严重,除残毁外,还有一些被后代绘画履盖,目前龛内屏风画较清楚的只有27...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大千编号:128,伯希和编号:140),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小窟,北壁小窟现编为第325窟,南壁小窟现编为第324窟。前室表层壁画均西夏时重绘。通后室的窟门为长方形,平顶,表层壁画为西夏时重绘。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顶为覆斗形。后室正壁(西壁)凿一平顶方形敞口龛。龛内有清塑山峦及改塑塑像一铺,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佛,南北两侧塑夹侍弟子和菩萨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内顶部仍存有初唐开窟  相似文献   

10.
云冈石窟的早期洞窟又称昙曜五窟,洞窟形制较为独特,与现阶段所知的大像窟窟型均不同。论文通过对昙曜五窟大像窟平面形状、洞窟内的雕刻风格以及云冈石窟山顶寺庙遗址的分析,同时对比克孜尔石窟、巴米扬大佛的洞窟形制,得出昙曜五窟的洞窟应是受到印度石窟寺的影响的结论。除此之外论文还对传统佛教文化传播的路线以及石窟寺之间的影响问题、昙曜五窟洞窟的性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敦煌莫高窟第45窟为代表窟,窟内南壁观音经变同属唐代艺术精品,学界传统认为该铺经变为盛唐作品,是在洞窟营建之初与其他盛唐壁画同时绘制.但是经过我们对洞窟营建的考察发现,第45窟作为盛唐未完工中唐补绘洞窟,观音经变如同窟内其他几身中唐补绘的观音、地藏菩萨像一样,实为洞窟停工后由后人续修补绘作品.与窟内及其他窟相关的盛唐、中唐壁画作一比较,发现其确与盛唐壁画有所区别,却与中唐壁画有所联系.同时,作为当时独特背景下观音信仰的流行,观音经变的绘制也符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分析的结果表明,莫高窟第45窟南壁观音经变,不大可能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属于洞窟营建之初整体设计思想与布局观念指导下的一部分,绘制于盛唐第一次营建之时,而应该是受吐蕃战争影响下洞窟停工后的续修补绘作品.具体的时间有可能是沙州陷蕃(786)前,仍属盛唐时期,但不会早于东壁门南补绘盛唐观音立像;也有可能晚到沙州陷蕃后的中唐时期.无论如何,该铺观音经变作为洞窟停工后由后人续修补绘作品是可以肯定的.但并不因此而否定或贬低该铺经变之艺术、历史、学术价值,它作为莫高窟唐代艺术之精品与代表作仍无疑问.  相似文献   

12.
选择敦煌莫高窟10个典型洞窟用六氟化硫(SF6)气体进行洞窟内外空气交换速率的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洞窟内外空气交换速率除受洞窟内外温度差、窟外风场(风向,风速)的影响外,还与洞窟所在层位、洞窟形制、主室大小、有无甬道及大小、有无游客参观密不可分.在有游客参观时,洞窟主室大小、甬道大小与交换速率具有指数相关性.在没有游客参观时,第一层(底层)、第二层洞窟主室体积、甬道体积与交换速率之间存在指数关系,而第三层洞窟体积和甬道体积与空气交换率呈正比例关系.游客参观对洞窟空气交换速率和洞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不同层位的洞窟影响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大千编号:128,伯希和编号:140),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小窟,北壁小窟现编为第325窟,南壁小窟现编为第324窟。前室表层壁画均西夏时重绘。通后室的窟门为长方形,平顶,表层壁画为西夏时重绘。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顶为覆斗形。后室正壁(西壁)凿一平顶方形敞口龛。龛内有清塑山峦及改塑塑像一铺,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佛,南北两侧塑夹侍弟子和菩萨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内顶部仍存有初唐开窟时壁画。西壁龛沿以下部位,西夏时重绘结跏坐佛一列。窟顶和南、北壁,均为初唐壁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莫高窟壁画由于赋存环境改变而引发病害深度恶化的风险,本文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在突发性强降雨条件下,崖体同层、大小与形制相似的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微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研究表明,强降雨对窟内温度影响较小,但相对湿度出现了较大波动,具有时间滞后性.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相比,相对湿度波动频率更明显,滞后时间均为10小时,要持续7小时才可达到另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洞窟管理者及调度人员合理安排洞窟排查时间及游客参观时间,并为决策者制订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敦煌隋代中心柱窟有4座,分为两个类型:一是须弥山式的中心柱,包括第302、303窟,中心塔柱形与须弥山造型有关,表现的主题是三世十方佛;第二类是中心柱正面不开龛的大型窟,包括第292、427窟,洞窟前部的三铺佛像表现的是三世佛主题。三佛造像在中国石窟中出现较早,北朝后期华北地区的石窟表现为较典型的三壁三龛窟,敦煌隋代洞窟受其影响,在中心柱窟中也表现出三世十方诸佛的主题。从造型及装饰风格因素来看,反映了敦煌隋代石窟在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印度和中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夏时期的敦煌石窟研究,是近年敦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敦煌西夏时期洞窟的分期,虽几经修订,仍是学者们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关于敦煌西夏前期的莫高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绿壁画和回鹘窟的时代归属以及莫高窟西夏前期标准窟的确定.本文在对洞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传世史料与前辈研究成果,对莫高窟与西夏前期营建有关的洞窟进行全面梳理,再次对其中所涉及的断代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认定,绿壁画洞窟主要属于北宋曹氏归义军后期和沙州回鹘时期的重修,沙州回鹘洞窟基本上可视作北宋曹氏营建的余绪,西夏前期实际上在莫高窟只进行了极少的补修重绘,以莫高窟第340窟、第395窟和第206窟为代表.  相似文献   

17.
469窟与莫高窟石室经藏的方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69窟与莫高窟石室经藏的方位特征梅林一敦煌莫高窟469窟是53窟的附属洞窟,位于53窟主室北壁东侧。覆斗形顶,东、西、北壁各开一龛,龛内均置阁架一层。北壁龛外西侧墨书题记三行:①藏内记府主太保就窟上造贰仟仁广顺□(叁)年岁次癸丑八月十五日得姜伯勤、...  相似文献   

18.
须弥山石窟现存唐龛150个,分别为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开凿。其中属于唐代开凿的窟龛多达95个,几乎占全部窟龛的三分之二。无论就其窟龛数目,还是造像形式的多样和造型技巧的精美,都冠于其他各代之上。不仅在须弥山石窟的各代造像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就是在全国主要石窟的唐代造像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9.
莫高窟85窟微气象环境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8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底层 ,是一个较大型的唐代洞窟。 85窟的气象环境监测始于 1994年 4月 ,在 1998年 5月前 ,在洞窟主室的中央和主室的北壁分别布设 1个温湿度探头和 1个墙温探头 ,分别用于监测洞窟的温湿度变化和窟内壁画表面的温度变化。洞窟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环境变化对洞窟壁画的影响 ,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固沙保护壁画。本文通过对 1995 - 1997三年数据的分析 ,总结了莫高窟 85窟气象环境的变化状况 ,可为今后对 85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刘韬 《家教指南》2016,(6):93-101
关于库木吐喇石窟唐与回鹘时期壁画的年代问题,长期以来模糊不清,尤其是对回鹘时期洞窟壁画的分期与断代,目前条件尚不具备。本文尝试以样式论与风格学等方法,综合石窟形制、图像内容与题记等因素,试对库木吐喇唐风洞窟第15至17窟、回鹘风洞窟第12窟壁画的绝对年代进行探索,并以此为标型窟探索唐与回鹘时期库木吐喇部分洞窟壁画的相对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