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带头人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是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索的“建构者”.但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既有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存在大量把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泛化、形式化的现象.本文结合几则教学案例,从建构的角度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自主探索活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并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将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他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何引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再创造”过程呢?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把“已完成的数学”变成“未完成的数学”,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1.引导学生参与数学问题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真能“创造”数学(或“再创造”)吗?我想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  相似文献   

4.
1背景介绍 解读大纲,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学“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要“设立‘数学探索’‘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也许我们通过传授和操练能够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但是看看大纲便知这样做差之太远.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构建知识的过程。荷兰著名学者弗登培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习者个人学习风格,特别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可以预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必将促进教与学改革。一、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观点的本质是:变更以知识…  相似文献   

6.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地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关注学生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带头人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是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相似文献   

8.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数学学习应提倡自主探索、交  相似文献   

9.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生真能“创造”数学(或“再创造”)吗?笔者有幸在福州听了连城县吴声季老师上的“圆的认识”,体验到他是如何通过活动实现数学“再创造”的。课堂片段实录如下:师:(投影出车轮、硬币等)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是什么图形?生:圆形。师:你们想知道圆形的知识吗?(生答后板书“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学习,乐意…  相似文献   

10.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数学概念是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核心,更是提升学生该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概念形成的方法和过程,而且要运用“再创造”理论,不断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应积极研究,将“再创造”理论运用于数学概念教学中,充分发挥该理论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1.
关于“椭圆、双曲线第二定义的教学” ,文 [1 ]、[2 ]、[3 ]、[4 ]、[5 ]都提出了改进意见 ,并做了有益的探索 ,笔者在文 [3 ]、[6]中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觉得衡量一个教学设计的优劣 ,关键是看它是否“去努力寻找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与某个教学难点最近的知识或经验作为‘固着点’ ,以实现顺应或同化” ,[6 ] 并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经历认识所学知识的过程” ,[7] “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向” .“数学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 .教学层次和要求要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  相似文献   

12.
荷兰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时代呼唤教育教学改革,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再创造”学习理论。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 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  相似文献   

14.
“再创造”理论是数学学科实践育人的理论阐释.文章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再创造”设计为例,阐述数学教学应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设计以数学化进阶为主线的数学活动,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促进素养习得.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有效合理地组织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因此,探究式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  相似文献   

18.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这一原理强调了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在一定意义上,数学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因而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去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与此相呼应,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部分都明确提出了“理解”“体验”“探究”等行为动词所界定的过程性目标。正因如此,关注学生数学理解性学习的教学研究也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20.
徐平 《学周刊C版》2014,(6):59-59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而运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迅速达到此项教学目标。“数学实验”是我的市级课题—《数学实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在激发学生掌握新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