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力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对我国竞技体育现状进行反思与批判,以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和我国竞技体育文化迷失研究为突破口,分析我国现阶段竞技体育文化迷失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危机,围绕我国竞技体育的文化迷失问题,从市场经济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与人的发展,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理论分析,人文奥运它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各种价值追求,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国竞技体育文化及其功能的理解,强化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谐发展的观念,我国竞技体育要谨防文化迷失.  相似文献   

2.
黄燕 《中国教师》2009,(Z2):135-13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总结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后奥运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宏观背景的变化与构建和谐体育的新任务,通过系统分析08奥运后竞技体育多元化带来的发展与挑战,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的盛会,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鼎盛时期,被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分水岭"。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从我国的体育发展现状,推断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高校体育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人文奥运"理念成为高校体育价值取向、后奥运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后奥运时期的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等几个方面,特别是人文奥运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在总体上推动着人们确立以生命的健康为宗旨的观念,它不仅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凝聚力,而且展现出民族的伟大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5.
解读体育的首要伦理价值是反思体育类本质属性的元伦理问题.本研究运用伦理学目的原理辨析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善恶价值取向做出首要伦理价值判断.全民健康生活和健康长寿是新时代社会体育首要伦理价值追求,培养青少年体质健康、身心健康、人格健康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引领健身生活方式、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是新时代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结果表明:健康理念贯穿新时代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各个价值领域成为统领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却面临着重要的转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于举国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田径作为竞技运动中最基础的项目,将如何发展?这不仅影响了田径项目自身的发展,而且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都有着主要的影响。利用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作者对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田径运动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分析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田径运动进入学校,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竞技田径运动的中心,同时竞技田径必须和中国竞技体育以及职业体育的发展想契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田径运动框架模式是中国田径运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侯胜川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51-15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内涵做了比较.认为竞技武术直接产生于传统武术.同时受西方体育文化思想的影响,采用了“体育”的训练理念和评判方法,引起了传统武术的一系列误读:还分析了传统武术对竞技武术误读的原因,认为正是通过竞技武术的发展,展示了传统武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应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对我国学校体育中的田径运动内涵进行了再思考,通过对田径运动在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田径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从其内涵价值在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探讨了田径运动作为学校基础课程的发展和回归。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全面了解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要求和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格局,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后备人才规模偏小、选材覆盖面窄、教育资金短缺、运动员文化教育落后等问题,系统研究了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青少年体育,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青少年体育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保障。青少年体育的主要形式是学校体育,而我国却面临着学校体育不足以成为竞技体育的源头活水。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原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现在很大程度上却共同存在、独立发展。这也导致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青黄不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稀缺且不足支撑我国竞技体育的蓝天,因此让"体育回归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体教结合"已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是一种现行体制下的发展和延伸.本文探讨了"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为促进学校体育目标和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理念对体育教学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使教育和人文精神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人为本理念的传播能够积极指导学校体育教学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反映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确立以人为本具有重要意义,这将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高校体育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人文奥运”理念成为高校体育价值取向、后奥运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后奥运时期的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等几个方面,特别是人文奥运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在总体上推动着人们确立以生命的健康为宗旨的观念,它不仅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凝聚力,而且展现出民族的伟大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对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提出"人文、经济、健身娱乐"取向是今后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三大核心价值指向。人文取向的内涵是关注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健康与就业状况;经济取向的内涵是重视竞技体育的产业属性、发挥经济功能、加强商业化运作;健身娱乐取向的内涵是引导国民锻炼、增进国民健康、愉悦民众生活。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影响下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从1984年到2008年参加的6届夏季奥运会影响下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探寻奥运会影响下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和促进学校体育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而使中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三大理念:第一就是要协调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要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其次就是要和谐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要实现体育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最后就是要可持续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要保证成绩不下滑。  相似文献   

17.
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依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社会历史观点,文章就"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模式的构建,竞技体育协调、持续发展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的优势所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增量改革和举国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最后提出适合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模式:竞技体育自身内部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竞技体育职业化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一种趋势,分析研究竞技体育职业化对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影响,总结竟技体育职业化的经验教训,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比较研究,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奥运会的人文及精神内涵进行理解。结论:了解现代奥运会在人文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在奥运精神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其体现程度,找出其中的弊端给予建议希望能化解奥运会中的"人文危机"及弥补奥运精神体现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扎根于中国传统民族体育的同时融合养生理念,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结晶。中国传统武术体育思想的内涵包括身心一体、动静结合以及中庸思想。中国传统武术的这些内涵特点对当代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以及大众体育都具有重要价值。对当代竞技体育而言,中和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中庸思想,以防过激思想;对学校体育而言,促进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育理论的完善,其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成为贯彻课程思政的重要发力点;对大众体育而言,有利于增进国民身心健康,尤其是成为年长一辈的锻炼习惯,培养与发展终身体育思想。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内涵,对其当代价值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