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道家道教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规范。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传统伦理学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到之处。前者为它与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能性,后者显示了它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价值。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之间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深入研究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和发展当代生态哲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道教科仪是对道教道场法事的统称,是道教宗教实践的主要形式。其不仅具备程序性的外在表演系统,更重要的是集中而又艺术化地体现了道教理念。道教科仪自东汉时期形成以来,一直都是道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长期的演变、发展之中不断吸收民俗,在其显著的宗教功能外,也发挥着其他多种多样的社会性功能,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采用历史学、民俗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从香港黄大仙祠的科仪个案研究入手,尝试探究道教科仪的宗教功能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唐代和宋代是道教比较盛行的时代,其文学作品受道教影响很大。在唐宋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道教类传奇小说,因唐代与宋代的社会背景、政治影响和道教发展都有差异,所以唐代与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也有不同。唐代与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在主题类型、主要人物形象等方面均有差异,而造成差异的原因也与道教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壮族师公教因果报应思想整合和发展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以及道教的天道承负观念,成为反映壮族社会生活、民众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伦理观念,在当代壮族社会中起到弘扬传统美德、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宗教的神秘的教义和山区的优美环境一直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青城山作为道教旅游圣地,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道教文化十分注重养生,这对于现在快节奏生活的人更具有吸引力。但青城山在开发中并没有充分利用道教的文化特点来发掘旅游新亮点。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青城山的发展现状,发现宗教开发中的问题,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道教的劝善思想与当今社会要求的和谐思想有一致之处,对道教劝善思想进行现代阐释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太上感应篇》作为现存最早的善书,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道教劝善思想,该书将深邃的道教哲学思想变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当代道教界人士对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结合《太上感应篇》阐述了该书通过以人为中心的自律、以神为监督的他律、道教"承负"学说的威慑、民俗俚语生动教化来起到劝善的作用。起到对人自我品德素质的内在升华和提炼;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以求得和谐平等的生存状态;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互信体系的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兴起的绿色政治,实质上就是生态政治.绿色政治运动在理论上对中国道家哲学情有独钟,是因为包括道教在内的道家哲学具有丰富的生态政治思想.道教哲学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爱生、重生的生命哲学,表现在其政治理想中就是主张建立一个人与宇宙万物和谐发展,人与人平等而公正,个人身心健康和谐的“太平”世界,体现出了一种高度的生命关怀.这与当代的绿色政治思潮及其实践在核心观念上是相通的.道教的生态政治观为当代绿色政治运动及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道教在现代社会立世需要按照自身的问题意识来言说、展开。道教的境遇正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与写照。唐君毅无奈地依照现代学术话语体系来言说、反省道教的历史、现实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他力图为道教理论杂糅的特质申辩、分析道教追求长生不朽的超越方式的合理性和肯定道教性命双修的贡献,认为道教的宽容品格对未来人类发展有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晋南朝道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期 ,政权迭更 ,时局动荡 ,为道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一批文人道士对道教的教理、教仪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对道教组织进行了清整 ,使东晋南朝道教士族化日趋成熟。特别是茅山宗的创立 ,标志着道教已进入宫观制阶段 ,它为唐宋道教的兴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囿于历史与时代的局限,道教思想家们不可能提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正义理论.不过,他们以自己朴素的话语方式深刻触及了社会正义观的内涵、社会正义实现的基本保障.由道教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正义实现的基本保障可以看出,平等生存与发展权利的正义观念是道教社会正义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道"在老子、庄子哲学中都是绝对的本体和本原,是化生万物、决定万物的不可捉摸的抽象实在。老子、庄子强调"道"的至上性,主张具体对象和人类社会都应顺从"道"的法则——无为,这就间接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进而导致了对现实社会存在价值及合理性的否定。《淮南子》以"气"解"道",以"因"解"无为",将老子"塞而无为"的"无为"思想改造为"因物之所为",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积极关注和强烈忧患,体现了道家立论方向由天道尊崇到人间关爱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道”是老子立论的核心,它的内容之一涉及到宇宙天地万物人类的创生本源。这样的“无”中生“有”的过程正是“道”的玄妙之所在,也是作为创生本源之“道”不可言说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什么是"道"而展开,说明了为什么"道"论是《老子》人学本体论的基础,并对在此基础上的形成的人学思想进行了总结概括,包括人生价值论、人生态度论、人生理想论三个部分。虽然其人学思想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些许的瑕疵和不足,但其人学思想对人们内心境界的提升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尚任虽为圣裔 ,从小受的是儒家教育 ,奉习孔孟之道 ,但他的《桃花扇》中却有丰富的道教思想。在《桃花扇》中他表露出对儒士政治的失望和儒家社会理想的破灭 ,而将希望移向了道教。他为侯方域、李香君等人物安排了入道的结局 ,又将史可法、左良玉等册为道教中神。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构筑了一个道教洞天式的精神家园———桃花源 ;这是他企求的理想社会的幻景。他在此传奇中也是以道教的兴亡观归结兴亡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尤其是儒道两家思想中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探索和追求,先秦儒家孔子的“中庸”思想,孟子的“人和”理念,汉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念;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稷下道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庄周追求天和、人和、心和的自由精神等,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取向,围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传统伦理观中存在着儒道分野的现象,儒家伦理观和道家伦理观的人性论、人生观、本位观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儒家和道家思想对围棋对个体的功用、围棋与社会关系、围棋的品格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道教造像以立体的视觉形象传达道教思想观念,是道教思想观念的具象化与审美化表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道教造像多样的形式特征开显出终极之"道"的神妙与奇异,单一的本色映射出终极之"道"的朴素。它们往往又与日月天光、山体岩石融为一体,以鲜明的在场言说着"我"即"万物"、"万物"即"我"之"物我无分"、"万物齐一"的道教理念。另外,道教造像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葆有永恒的姿态,彰显"道"之永恒与不朽。作为神灵神仙形象的摹写,道教造像呈现出"神圣性"与"世俗性"交融的审美风貌,这一审美风貌由道教文化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美学思想的凝聚点就是“道”,它的有与无、有限与无限的特征进入到美学层面便演化为艺术空白,便能召唤人的无限遐思,给人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儒、道两家,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儒家因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富有积极的入世精神;道家因崇尚“清静”“无为”而富有辩证思维,却采取避世态度。对两家人生观的探研,利于把握古人的价值取向,亦有益于现代人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墨、道、法教育哲学三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儒、墨、道、法的思想是集哲学与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思想以坚固的哲学理论为其根基,哲学理论通过教育思想表达其浓厚的实践意愿,哲学与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哲学与教育是儒、墨、道、法思想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上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很合理地把握儒、墨、道、法的教育思想各自的丰富性、完整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