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 蒙古语有元音和谐律。那么,什么是元音和谐律呢?至今许多人认为,蒙古语的元音和谐律指的是词的第一个音节的元音制约其后续音节中的元音,使它们在舌位或嘴唇方面与词的第一个音节的元音相适应的规律,这就是说,它是元音的间接顺同化规律。(顺同化型元音  相似文献   

2.
陆贵山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提出并建构了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和倾斜理论、宏观文艺学理论、文学系统本质理论,主张以审美主客体为中心,从历史的、审美的与入学的维度进行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围绕学理的广度、深度、矢度和圆度,在文与自然、文与史、文与人、文与美、文与文化、文与文本的关系中来研究文学的系统本质,通过实践、对话、综合与创新,建构富有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王仲在《哲学研究》1993年第5期发表论文《世界的根本规律到底是什么》,与乌杰《系统辩证论》一书的观点商榷。乌杰认为其“新的哲学——系统辩证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发展到系统辩证论这个新阶段”。乌杰系统辩证论体系的中心规律是差异协同律,其  相似文献   

4.
主客体管理与审美意识具有对应共生关系,主客体管理审美意识是主客体间相互作用中的一种非线性涌现,并具有功利与非功利二重性。它将审美统一于非功利与功利的欲求,相生互长,同步实现。主客体管理的审美目标是激发主客体的审美超越,增强主客体间的协同效应,提高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科内容与艺术化形式出现在同一信息载体上,这对学生接受知识、认识事物本质将会带来一定影响,从审美思维规律的角度探讨现代教学软件中的审美思维现象,按照辩证思维规律进一步探讨,表明审美思维过程对学生辩证思维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自调节审美论”是一种泛审美论“自调节审美论”之所以是一种泛审美论,是因为它把人类的一切娱乐、消遣、欣赏、鉴赏和创作活动统统当作了审美活动。譬如“自调节审美论”者认为:“审美既有无目的的‘无为而为’,也有有目的的‘有为而为’……为了好好地观看一场著名演出,为了尽情地品味一篇优秀文学作品,而实际上我们如愿以偿了,这就是有目的而合目的的审美了。”还认为:“有为而为的审美,即鉴赏家、美学家、艺术家的审美,它不仅具有直觉式审美的一切特点,而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对审美对象品评的能力,从而达到情感与理智,直觉与认识,自觉与非自觉的完美统一,成为最高层次的审美。”这显然既把审美与娱乐、消遣、欣赏、品味等混为一谈,又在审美与鉴  相似文献   

7.
审美形式的意蕴来自世界象征之网中的客观对应,“象罔”神话揭示形式的这作用审美形的生态本质主要在于其节律特征所具有的动力性,它使形式的意义通过美感体验而为生命所持有。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兴”揭示了审美形式的动力性本质。  相似文献   

8.
王朝闻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他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吸收阐发,在这个过程中,王朝闻对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的审美关系的共同规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对古代艺术理论中审美关系特征的归纳和总结,也使王朝闻自己的审美关系理论逐渐丰富。形成了中国当代美学中比较独特的审美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为塑造怪诞型人物运用了陌生化技巧和夸张修辞操作手段,成功地创造怪诞审美范畴的审美价值———惊奇感。小说中审美范畴怪诞的恐惧性和再生性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怪诞的肯定性和否定性之间的辩证张力。  相似文献   

10.
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使主客体相互沟通的一种媒介体。审美体验的唤起和深化离不开客体的激发,但也离不开主体内在的情绪和心境。审美体验可以由对象的形式所引起,还有赖于一定的主观条件,是在审美主客体相互感应中生发和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