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其思想的先进性、手段的时代性和方法的务实性,已日益成为迈向学习化社会的教师教育的理论典范,大力倡导并实践学习型组织理论,把各级教师教育机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构建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才能适应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教师教育形势。  相似文献   

2.
黄朝荣 《培训与研究》2005,22(6):131-132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图书馆因其丰富的馆藏资源、知识信息、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而成为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最佳的学习场所与最重要的学习机构之一。高校图书馆在创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学习型教师组织,既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呼唤,也是学校发展的必需,更是教师求得生存和自身成长的需要,同时,对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建设学习型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学校里的教师组织成为学习型教师组织,关键在于创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学习机制。那么,怎样才能创建适合形成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学习机制呢?我们必须对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以学为本建设学习型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以学为本’,应成为学校的共同愿景。校长学习的示范性、教师学习的渴求性、群体学习的督促性、学习文化的创生性是学习型学校的基本特征。形成学习“场力”、提升个体学习力、拓展师生思考力、打造团队组织力等,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习化社会”理念自1968年首次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是指个体终身学习和学习机会开放的社会。现代社会必须发展成为学习化社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只能优先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学习型城市,必须围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同时改革学校教育,并建立起学习型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社会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在学习型社会中,教师将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新型的交流者、创新精神的培育者和学习型社会教学规律的探索者。要全面促进学生进步,教师必须加强自我建设,转变成适合学习型社会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7.
论知识经济背景中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立足于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背景,概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理念以及国际上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实践,并就推进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数字化学习港与公共服务体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旨在我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概要分析了学习型社会的特点、对教育体系与学习体系改革的要求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必要性。进而介绍了教育部启动的“数字化学习港建设”教改项目的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推动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探索并实践终身化、网络化和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最后结合“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谈了建设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改革要求和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初,我国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为探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路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于2007年12月开始,组织了由108位成人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工作者参与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课题组",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对学习型社会的本质有了一个清晰认识:学习型社会应是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家庭成为一个教育单位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家庭不但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的最佳场所。只有把我们的家庭建设一所“家的学校”,成为学习型家庭,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因此。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提出创建学习型家庭,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既迎合时代的潮流,又符合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实现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通过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整个社会向学习型迈进,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21世纪的中国应处处成为人人皆学之邦”的伟大构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最基本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论学习型城市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习化社会”理念自1968年次首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是指个体终身学习和学习机会开放的社会。现代社会必然发展成为学习化社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只能优先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学习型城市,必须围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同时改革学校教育,并建立起学习型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建构学习型学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和行动纲领之一。我们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作为社会专门从事教育的部门,担负着传承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理所当然应率先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  相似文献   

14.
李季  温丹娜 《教育导刊》2003,(11):12-15
城市化与学习化是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的两大发展取向,建设学习型城市是这两大取向的汇合点与共同主题,是促进教育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探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义(一)学习型城市是体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模式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学习者需要为中心的学习普及化社会。在学习型社会里,社会为学习者提供满足其多样化学习的条件和全面发展的保障,使学习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导生活方式和新经济的主要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市民终身学习的理想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远程教育将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建设学习型组织,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践,归根结底要落实于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终身学习、加强组织学习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创建农村学习型组织培育了全民学习的社会氛围,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经济合作组织等重点群体;深化载体建设,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做到学有其所;优化网络构建,建好“江苏学习在线”网站,服务全民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是知识型社会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学习型社会中,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型校园,学习不光是学生的事,更应该是教师的事。倡导一个学习型校园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次性学习时代”已经终结,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悄然来到,构建学习型政党,塑造学习型领导干部就成为必然。因而,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学习力,深刻分析当前在领导干部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如何提升学习力,培养学习型领导干部,已成为全面创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及发展的制度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种话语时尚,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社会文明进化的风向标。当“学习”不仅成为一种身份标识而成为一种过程和自然之趣的时候,这个社会的文明开化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校组织无疑会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前站,教师则是学习型个人的先锋,或者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新时期学习型党组织是高校提升干部教师和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现实举措。当前时期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明确学习目标,抓好理论武装;需要注重实践,在新的实践中掌握理论、检验理论;需要适应社会发展,探索学习方式、营造积极学习环境、精心设计学习载体,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推进当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