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道具"来辅助教学。利用黑板、白纸板将重点知识记录下来,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方便教师突出重点;利用手工制作的"道具"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理解知识;屏幕录像软件记录了教师操作的过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离开计算机到学生中去;实物道具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道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教师能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前预设——备学生的学以往教师的备课,多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预设好教案去上课,对于学生的学是很少研究的。现在,教师在备课中除了研究教学标准和教材外,还十分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很详细地预设好学生的学。在实录课的课前说课中,教师都清楚地分析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和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从而预设了适切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风光宇 《上海教育》2007,(5A):48-48
课前预设——备学生的学 以往教师的备课,多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预设好教案去上课,对于学生的学是很少研究的。现在,教师在备课中除了研究教学标准和教材外,还十分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很详细地预设好学生的学。在实录课的课前说课中,教师都清楚地分析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和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从而预设了适切的教学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听写"是小学阶段让学生记住生字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使用这种方法,但是传统的"听写"方法比较呆板,老师报生字词,学生一边听一边写,学生只要记住生字就完事了。在这种"听写"方法中,教师起绝对的主导作用,控制"听写"的全过程,并且听写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只是被动呈现出教师所读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定位与安排预设,使"生成"事倍功半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我们的备课要从着重于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预设,真正让学生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过分注重预设,完全把生成抛在一边,把课堂看作是展示自己完美教案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制约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如何预设才能走出传统预设的种种误区,让预设真正适应新课改的需要,真正为学生服务,以收获精彩生成,实现充  相似文献   

7.
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上课要遵循备课所写出的教案。这个备课的教案用新理念产生的新名词说就是预设。但这种预设是否就一层不变照本宣科呢?我想,这关系到心中是否有学生。如果心中有学生,它就不是定稿的“剧本”,只是上课的遵循、依据、导向;如果心中没有学生,那它就成了教师上课的台词了。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相当多的公开课、展示课中,随时可见——教师是演出的真正主角,学生只是构成演出的台词、道具与观众。这样的课堂,一切都围绕着教师预设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师通过自己的精湛表演,牵引着学生不断走进预设的情势之中。然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虽然也会怦然心动,也会热血沸腾,也会由衷感受到教师教学形式的精彩和教学内容的震撼,但总还是缺少了亲身演绎中所能够体味到的真正触动。实际上,教师应该只能作为这出表演的舞台工作人员,只负责为表演创造空间、布置道具、提供字幕,并通过布幕开启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鲜活的,是一个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课堂中,当我们带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与学生面对面时,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框架,使我们陷入毫无准备的意外之中。当课堂不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之处造就精彩?  相似文献   

11.
正常有教师上课的时候被学生突如其来的回答弄得不知所措,何故?预设不够充分。预设表现在备课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预设表现在课堂上,师生按照课前的设计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预设表现在结果上,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达成了原先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解读,要活用教材,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力求让课堂教学达到"挈领而顿,百皱皆  相似文献   

12.
顾丽萍 《考试周刊》2011,(41):64-65
数学课堂中"非预设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的学习生成。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的老师手拿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使我们陷入毫无准备的意外之中。当课堂不再是教案剧演绎的舞台时,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时,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的生成中造就精彩?  相似文献   

14.
当提及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时,一般都会认为指的是语文教师上课的时间。的确,《现代汉语词典》也是这样来解释"教学"和"时间"含义的,"教学"指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时间"在这里指的是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看来,字典的解释是侧重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定义这一概念的,强调的是语文教师传授完预设的内容所用的时间。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一旦大家对某个概念的内涵达成默契共识,约定俗成的含义便成为指导我们生活学习的航标。  相似文献   

15.
"备学生"是教师备课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备学生"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做充分的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新课时个人的学习能力达到了什么程度,以便教师设计出更合适学生特点和要求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与学生面对面时,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使我们陷入毫无准备的意外之中。当课堂不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时,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中造就精彩?  相似文献   

17.
"预设"对应于"生成",尽管在课前的预设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设想,但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不尽相同的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课堂上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常常会超出教师的主观臆测。当课堂中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如果教师能运用机智,直面"尴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将尴尬适时转变成五彩缤纷的"精彩",往往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效果。  相似文献   

18.
1.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精心备课,上课精心施教,课下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问题是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关心的侧重点是自己上课讲了多少?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还是能将教学的备课重点放在学生在课堂"学"了多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真正的进步,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基于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世界然不一样的,前一种教师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我认真上课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后一种教师会不停地思考:我这种教学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会了。  相似文献   

19.
一、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上课之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堂课教学重难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是我们每位教师上课之前必备的条件。但我认为精心预设更为重要,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骨干,在40分钟时间里,教师准备的课堂教学要经受学生的考验。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会让教师应接不暇,手忙脚乱,难免造成教学内容的底线不保。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能应付自如,教师的“预设”也要精心准备。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就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讲一堂课,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的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根本提不起精神。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上语文课有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成绩呢?我认为道具的作用不可忽视。1.巧用道具,设置悬念,引发学习兴趣。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学生对学习了无兴趣,上课提不起精神,影响学习效果,再加上教法生硬,更使这种局面"雪上加霜"。而巧用道具,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我提前准备了一幅画,当把鲜艳明丽的荷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