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教师教学观念的研究是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进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课程观、语言观、语言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从社会建构主义角度出发,教师观念的建构需要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专家、同行以及学生的力量,加强对话与合作,交流与互动,促进新课程观念的内化,实现英语教师的观念重构.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先导。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四个教学观:第一,教学不再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第二,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第三,新课程重结论,更重过程;第四,学科教育的落脚点应该在教育,最终在人。教师应努力树立上述教学观,并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努力落实相应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统一认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应该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从微观上看,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学校观,这涉及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人才标准、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宏观上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是...  相似文献   

4.
张兆成 《甘肃教育》2009,(17):21-21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从素质和方法等不同层面作出调整,真正保持与新课程同步成长。建立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新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应当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周汉锋 《职教通讯》2012,(21):17-19
宏观社会、中观学校、微观课堂是对课程评价的三个层面,从中观学校、微观课堂层面对职教课程评价的研究,相对于宏观社会视野下的研究较多。以"就业导向课程,课程服务就业"为宗旨,介绍了宏观社会视野下护理专业课程评价的特点、指标和要求,为学校、课堂层面的课程评价指明了航标。  相似文献   

6.
评估 ,对高校来说并不陌生。学校德育评估、教学评估、体育评估、学校总体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学校其他人员评估等等都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笔者认为 ,高校的评估还缺一个层面。如果学校是宏观 ,学生、教师是微观 ,那么还应有中观层面的评估。本文从学生工作角度 ,就中观层面的评估谈点粗浅意见和体会。一、中观层面评估的主客体评估主体如何构成 ,客体如何设定 ,这是颇有讲究的 ,它直接关系到评估能否顺利进行 ,能否取得预期效果。院 (系 )、年级、班级都属中观层面 ,取何者为评估的客体 ,我们认为这要依校情而定 ,不能统而论之。规…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育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践者,教师能够承担课程设计,并且在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参与度.教师主要参与微观层面即学校课程的设计.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路径有通过参与课程决策,将课程理念、文本转化为课程实践,进行课程实施及评价.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内容有课程标准的...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课程的实施是教师,课程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建的关系。任何新课程的施行,都会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都需要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之相适应。因此,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和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正>在今年第二期"编者的话"中,我曾简要分析了教师教育改革的三个层次,即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调整、中观层面的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微观层面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变革。其时,我重点强调的是中观层面的学校内部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时隔近四个月,我依然认为,就高等师范院校而言,如果校内的教师教育体制机制一仍其旧的话,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改革终将形同空中楼阁,流于形式,收效不大。然而,作为由  相似文献   

10.
洛晶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111-112,121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对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课程意识包括目标意识、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和评价意识,但是这些意识在小学教师身上的表现还较为薄弱。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应该从小学教师的后备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抓起。本文欲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促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课程意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依据新课程理念,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差异性教育,从而直面社会,回归生活,弘扬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当代语文教学的课堂应是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因。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民族教师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师范教育院校来说,具有明确和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是教师教育的起始条件。目前,民族教师教育理念还停留在诸如终结式师范教育、重学术轻师范、分科设学、办学行政化等理念上。严重制约着民族教师教育的发展。民族教师教育若想实现快速发展,应对的策略首先是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包括树立发展性师范教育理念、师范性特色理念、课程综合化理念、教师为本理念等。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课程大课堂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师生教和学的双主体作用,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外学习、相应的实践、体验活动,更加有效地实现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高校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该课程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课程理念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二是不断丰富教师教育课程内容,逐步形成彼此联系的教师教育课程大课堂的课程体系;三是实施过程需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创新实践的关系;四是课程资源建设问题是有效实施教师教育课程大课堂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In this paper, some ideas are put forward, developed by the writer from his own experience as an engineer and teacher, which it is thought might lead to improved engineering courses giving a better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a broader cultural outlook. The aim is to reduce the tendency to materialistic thought which inevitably arises from a narrow pursuit of efficiency. It is hoped that these propositions might stimulate some thought and discussion when new courses are framed or existing syllabuses are revised.  相似文献   

15.
从“素质教育”、“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回归自然”三方面对初中生物新教材呈现出的综合化、人本化、生活化等特点进行人文解读,旨在把新教材置于大范围的视野中,从而有利于教师、学生宏观把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殷波 《培训与研究》2003,20(4):95-97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专业品质不断提升。即除了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外,应当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修养;较高的情感投入;理解新课程中的教与学;具备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7.
浅谈课堂提问的设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用以启发学生思考,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问设计需要注意七个问题和六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发现,我区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虽然对校本培训有足够的重视,但仍存在着培训观念陈旧落后、培训方法传统单一、培训管理松散无序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和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理念、认识及我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吴小鸥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92-94,101
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提高师生创造力水平 ,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 ,许多教师不了解自己的情绪智力 ,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以提高情绪智力 ,由此造成一系列因情绪智力而引发的教育问题。因此 ,教师应转变教育的功利观 ,掌握与学生进行情绪、情感交往的技巧 ,学习与情绪智力相关的课程 ,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是我们基于当代教师教育理念开发的一门以“教会学生像职业教师那样思维”为基本宗旨的课程。该课程是一门新课程,也是我们政造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一次实践。就该课程开发过程及课程实施效果、困难、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等方面做一些有益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