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景(选二) 残花酝酿蜂儿蜜, 红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 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 十里清阴柳影料。 洛阳花酒一时别。 春去也, 闲煞旧蜂蝶。【中吕】阳春曲@胡祗遹!元~~  相似文献   

2.
元初曲家胡祗遹首次提出了俗乐表演理论的"九美说",包括气质与神采是女乐艺人形象美的根本;艺人必须要精熟于一套富有审美意义的表演技巧;艺术表现与创新是女乐伎艺日臻妙境的关键。"九美"说对于当代艺术教育也同样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祗遹的诗论中并没有对诗歌艺术的精微探讨,仅立足于功用、政教,虽取镕经意。却缺乏自铸伟辞的独得新见,从诗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其价值确属有限。但是如果从文化方面加以观照则会发现,其基于理学起点的诗歌理论中反映了元初理学在北方传播的状貌,也折射出当时文统与道统合而为一的思想趋势;其有关诗之功用的论述则体现了他为民族先进文化在交融中保持继续传承而做出的自觉努力。在元代,类似胡祗通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这种文化视角的观照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普遍意义,而这恰是容易被仅关注诗学本身的研究者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元代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与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元代戏曲的繁荣局面。以胡祗遹为代表的传统文人对戏曲的关注以及他们零散的曲学理论,到专门探讨演唱技巧即元杂剧与音乐关系的《唱论》、专门记录戏曲作家的《录鬼簿》、专以戏剧演员为记录对象的《青楼集》,再到总结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的高度理论性著作《中原音韵》,反映出元代戏曲理论与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同步而稍后的逐步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昳丽 《文教资料》2006,(25):57-58
彭孙遹是清代词坛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其才华让王士禛和朱彝尊都自叹不如,他的《延露词》清新俊逸,文采斐然。本文尝试从彭孙遹和妻子朱氏的感情入手,探讨《延露词》中爱情词的内容和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清词号为中兴,名家云集,而彭孙遹独以《延露词》惊才绝艳,闻名于世.其词虽以艳冶著称,其实风格多样,自然流丽,尤其在咏物词和和韵词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其卓尔不群的艺术特色独立于清初各大流派之外,为世人所赞赏。  相似文献   

7.
宋徽宗政和五年泸夷大首领卜漏在泸南起兵反抗朝廷,系当年赵宋朝廷第一军国重事。卜漏事变的性质较复杂,称之为起义或叛乱,均不甚确切,或可定性为泸夷民众因反贪腐而起兵,被野心家卜漏利用的超大型群体事变。宋高宗时,将平定卜漏事变作为宋徽宗“好大黩武”的例证之一,将事变的平定者赵遹定罪为“泸南开边”的祸首,虽然出于对“六贼”的义愤,但与史实不符。赵遹并非宋徽宗的宠臣,不是“六贼”的同伙,他在宋徽宗时或许算得上一位反对贪腐的正直之士、较有作为的干练之臣。  相似文献   

8.
朱燕 《文教资料》2009,(18):165-167
胡祗通在<紫山大全集>中为艺人作序文,记载珠帘秀、李心心、赵真、秦玉莲、赵文益、宋氏、黄氏等艺人的精彩表演和精湛绝技,并提出著名的"九美"之说.他不但成为戏剧评论的第一人,也是尊重赞美艺人的第一人.他的记载为戏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材料,其在观念上也给了艺人平等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小Q填字     
纵向1.水果。球形,黄色或紫红色,生长在树上。2.正好。也指一种舞蹈。3.新加坡一位男歌手,成名作《他一定很爱你》。4.晏殊《浣溪沙》“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前句。5.陆游《示子遹》诗句。  相似文献   

10.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冷遹、褚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等6位国民参政员,应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之邀,为推动国共团结商谈,飞赴延安访问。飞机于上午9时35分起飞,下午1时半平安到达延安。 中共中央领导人隆重地接待了他们,到机场欢迎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30来人,一一握手致意。  相似文献   

11.
现存的陆游诗集《剑南诗稿》九千三百余首诗中有很多与读书有关的诗,其中不少是陆游在读了他人诗作之后而写,从中可以看到陆游读书过程中的反思与学习,这些诗歌批评是陆游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示子遹》是陆游晚年向其幼子介绍自身学诗经验的诗,本文将以此诗为线索,论述陆游在其读诗诗中所体现的诗歌批评。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以来,镇江这座古城的教育事业得以逐步发展,为地方建设培养了众多的人材。其中“三老”兴学的业绩,至今仍为人们传诵。镇江的“三老”是陆小波、冷遹、严惠宇。陆小波(1882—1973)镇江人,学徒出身,长期担任镇江商会会长。解放后,历任全国工商联常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民建和工商联副主委等职。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是在继承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发展成熟。元代,是一个戏剧丰收的时代,优秀剧目层出不穷,表演技巧日臻完善。尤其是在反映社会生活上,较之元代其它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更为广泛深刻。元人胡祗遹在《送宋氏序》曾经这样说明元杂剧内容的广泛与题  相似文献   

14.
胡祗辶以理学家的身份评论元代戏剧,他不仅以传统《乐记》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对新兴文艺样式进行理论指导,还从宋儒“以笃学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的理学观念出发,成功地总结了元杂剧内容的充实性和反映的广泛性等艺术特点;同时,他的阐述抓住了元剧的叙事性、表演性和人物塑造性,由此而提出戏剧美学思想和原则,丰富了中国古典戏剧学的理论建树。胡氏以其对元代戏剧学的贡献而占元初戏剧学第一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一书,1933年被列入国立清华大学整理的古籍丛刊之一印行,为现代《吕氏春秋》研究奠定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基础,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征引广博、注释规范,补高诱、毕沅注之阙,纠高诱、毕沅注之误,辨高诱、毕沅注之正,上承汉、清,下启近现代,沾溉吕书研究,其泽甚远,是一部可以传世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经》有言:"文王有声,遹骏有声。"这实在是在点醒人:人是有名声的。一个好名声,抬你一辈子;一个坏名声,砸你一辈子。一辈子都完不了呢,周文王的好名声流传了几千年了。名声两个字,真叫人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相似文献   

17.
丁爱华 《语文知识》2016,(21):16-18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彭孙遹、梁启超、叶嘉莹等人在古典诗词研究著作中对此词都有专门的评述,王国维先生认为此词的境界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历的第三亦即最终、最高的境界。周汝昌先生甚至说:"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这首经典之作已被收入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  相似文献   

18.
李军 《考试周刊》2013,(5):19-20
对于沿袭旧词语而又是新出现的戏剧种类,元人对于杂剧本体的认识,从元初胡祗遹的《赠宋氏序》到元末杨维桢的《沈氏今乐府序》和夏庭芝的《青楼集志》,在"名"上经过辨析得以明朗化、固定化,并得到后世的认可;在"实"上经过对杂剧内部艺术要素的多角度探索,趋于理论化、系统化。元杂剧的名与实终于得以揭示,对于杂剧的戏剧本质与特征的认识得以明确,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杂剧本体观。  相似文献   

19.
元曲曲牌“一半儿”属仙吕宫,源于词牌“忆王孙”,惟末句七字增为九字,“一半儿”三字重复出现,故名。今存胡祗通、王和卿、关汉卿、周质、张可久、王举之、徐再思、查德卿、宋方壶等作家和无名氏的作品共三十八首,可见此曲牌为名公士大夫、下层吏员乃至平民墨客所共擅。据《太和正音谱》,其五句三十三字的标准格式为:上平平上去平平,(上)去平平平上平,平上上平平上平。去平平,(上)去平平平(上)去平上。此曲只用于小令或散套,一为题情,一为写景。  相似文献   

20.
<正>元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众多作家和大量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作为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它和唐诗、宋词并列而称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元杂剧的内容异常广阔,元人胡祗遹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紫山大全集·赠宋氏序》)对于元杂剧的分类,历来众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