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判断高等教育区域差异合理性有三种价值标准,即学术层面的能力标准、经济层面的效率标准、政治层面的公平标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价值选择偏好导致"强势"与"弱势"区域分化加剧,以公平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改革滞后又造成高等教育弱势区域的双重束缚。因此,发展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和民办高等教育制度,进行规则体系重建,实现三种价值标准的整合和行动者的权力制衡,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高等教育相对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建国以来的人大运作证明 ,我国先进的民主理念与落后的民主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前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大制度 ,关键是要不断推进人大制度创新。因为创新就是最好的坚持。人大制度创新就是要实现执政党与人大关系法治化、人大选举直接化、人大代表任职专职化、人大职能健全化。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制度环境,这决定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同时,有关区域发展的政策立法、管理模式、政府能力和治理结构、区域政策的公共效应以及区域民众的政治参与等政治资源都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政治的整合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才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试论毛泽东政治文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所致力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凸显了民主、自由、平等与民本思想等价值特征,体现了政治文明的本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具体实践共同构建了毛泽东政治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涵盖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民本思想的本质内涵,以及党内民主与监督和反腐倡廉思想。它是当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论人大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建国以来的人大运作证明,我国先进的民主理念与落后的民主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大制度,关键是要不断推进人大制度创新。因为创新就是最好的坚持。人大制度创新就是要实现执政党与人大关系法治化、人大选举直接化、人大代表任职专职化、人大职能健全化。  相似文献   

6.
宪政与民主政治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与近现代民主政治紧密相联,它以民主政治为前提、为基础、为内容,是民主政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种历史形态,宪政与民主政治有着共同的特性。社会契约论是民主思想和宪政思想的共同理论支撑,保障人权是宪政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共同价值目标,宪政运动使民主政治的内涵得到提升,宪政与民主已成为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民主社会主义由社会民主主义蜕变而来,是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社会改良的思潮,以自由、平等、公平和互助作为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与其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实现途径矛盾,在指导思想、价值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与科学社会主义存在本质差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该文认为,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之义就是民主法治。而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在基层。基层民主的发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民心所向;是由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决定的,为民意所托;是由中国经济结构决定的,为民权所定;是民众的价值取向变化决定,为民生所依;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国情所定。  相似文献   

9.
刘影 《文教资料》2006,(16):75-76
竞选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我国已逐渐具备建立竞选制度的条件,竞选活动近年来也在我国一些地区初见端倪,因此,完善竞选条件,使竞选活动制度化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人大代表竞选制度的建立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变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略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失衡,且区域间经济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国家发展战略、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文环境等社会经济因素。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经济自主有机整合起来的市场经济力量,既有能力又强烈希望约束国家政治权力的运行,这种力量在最后的意义就是由市场经济整合在一起的公众力量,即民主力量,所以,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民主力量是各国走向法治的决定力量。而民主力量支承法治的最后确立则是通过市场经济力量的自整合,市场经济力量对传统政治的民主改造,国家政治权力使用权的公众委托和以制衡政治制度为主的各项政治制度的民主安排等政治运作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比改革开放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现象日益明显,突出表现为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规律,但如果差距过大,就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危及民族团结甚至国家安全.因此,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现象非常明显,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对广东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正确认识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对推进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海西建设中公共行政定位与法治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的大背景下,为确保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健康、快速发展,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新经济增长极,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改革现有公共行政,确立有效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民主政府、透明政府的角色定位,通过全面推进公共行政法治,不断提高公共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并渗透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因素的地域文化,对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西省,地方文化内涵深厚,省域内与省际间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江西经济地理差异背景下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崛起省份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地域文化的构成性影响,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地方经济与区域文化的协同演进与创新促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基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构建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根据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连云港地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结合实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构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其核心,实质和第一要义,是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即发展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发展经济的第一保障是民主法制建设,邓小平实事求是是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客观地分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建设现代的需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国情的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发展的需要第一系列依法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1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从建国后的地区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的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到20世纪末拉开的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本世纪初实施的东北振兴战略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我们党不断研究、实践直至理论升华的结果,是全面总结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必然,是切实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入研究我们党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对于我们自觉地贯彻落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南通“南三县”与“北三县”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这不利于南通统筹区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南通江海联动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借鉴江、海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国际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统筹制订联动开发规划、合理构建区域协调机制、科学选择空间开发模式、优化配置沿江沿海资源等途径,不断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整体结构和布局,有效控制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最终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经历了平衡工业发展布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和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沿海地区发展,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统筹区域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四个阶段。全球经济低迷徘徊、危机四伏,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将更加着眼于稳定增长,优化结构,维护生态,改善民生,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