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西方关于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念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国高等教育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迅猛的全球性教育现象。本文从跨国教育的涵义、出现原因、推动跨国高等教育的行动者、对输入国的影响、政府管制和教育服务贸易协议六个主题出发,综述了西方学者的跨国高等教育研究,并对其优点与不足加以评介,以期为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7,(2):43-49
捷克高等教育起源于14世纪,至今已有667年历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捷克基于欧洲高等教育区改革与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在质量、开放、效率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等教育品质,增进了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捷克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借鉴捷克高等教育改革成功经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还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公平与效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国际间高等教育交流的规模急剧扩大,跨国的高等教育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其质量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际组织和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输出国澳大利亚、英国和输入国马来西亚保障其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经验,对完善我国相关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资本扩张带来的经济一体化格局把各国高等教育置身于全球市场竞争格局的国际背景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在世界知识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的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发展跨国高等教育的政策主旨,而这一发展过程必然要求在一定的制度背景和制度条件下进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政府管理范式以及时外教育政策的转变为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制度环境,而国内高等教育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需求则提供了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和条件分析表明,从各种人员规模指标来看,我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国际化水平、科研质量、世界一流大学数量等方面来看,我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强国仍有较大差距。我国要逐步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必须牢牢把握未来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大投入和制度改革为两大抓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点带面,最终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远程高等教育机构在美国输出跨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美国跨国远程高等教育在提供模式、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办学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成为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参考。因此,我国的开放大学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强化质量保障,以多种形式努力探索将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向海外输出。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大体经历了从阶级内权利公平经机会公平到质量公平的制度建构轨迹。在这一进程中,质量与公平的协调与平衡始终是一个难题。在当前凸显质量提升与和谐公平的整体政策诉求和制度建构中,高等教育质量公平目标的提出现实而迫切。推动这一进程需要从高等教育质量公平的各层次政策要点、多主体质量观念表达机制以及补偿性教育政策模式的生成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2014年在中国重庆召开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为主题,研究了新建本科地方院校转型为职业院校的必然趋势,聚焦讨论了学术评价体制的重建、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慕课为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四大论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厘清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跨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在全球迅速发展。比较日本与韩国跨国高等教育的政策与形势对于发展我国的跨国高等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将从学生流动性的视角,研究分析日韩跨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以期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高校已初步构建了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问题重重.我们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国际化,为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优化策略,以此来推动跨国教育的良性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加坡和波士顿进行了以公平、卓越、效率为主题的教育改革。两个城市的教育改革虽因背景不同有差异,但呈现出下列共同特点:政府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大资金投入;继续推进教育平等,关注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追求优质教育,提升教育品质;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南京应关照上述国外发达城市教育改革的历程,做好比较、鉴别工作,吸取适合自己的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纲要》精神,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两个率先"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今后10年江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全面深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走"职业教育优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之路,为江苏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方针,也是江苏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方针。追求教育公平与保证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永恒课题。为了实现江苏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在区域高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培训、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努力实践和探索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进入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取得新突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等等。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坚持俦发展教育;对教育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保证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把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推进健全对外开放机制,形成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大学发源地的意大利从1999年开始按照《博洛尼亚宣言》的要求对其高等教育体系进行深入改革。改革措施包括实施高等教育三级学位体系、改革学分体系、颁发“文凭补充文件”、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系统、改革博士生培养体系、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欧洲高等教育维度等。改革使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与欧洲高等教育区更易于接轨。  相似文献   

16.
王涛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1):85-93,109,120
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大学数量及教育质量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印度已成为智力外流的主要国家之一。在高教改革的推动下,印度的私立院校较之公立大学在开发创新服务项目和满足西方大学学术研究及学生的需求等方面,显示出更强的竞争力和灵活性。印度只有建立有效的学生支持服务体系及质量评估策略,与国外大学机构实现功能对接,才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成为对外国留学生和教师流动有吸引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和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焦点。抓好内涵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工作;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要创新高等学校的办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统筹配置规划公共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系统构建师资培养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树立全民终身教育理念,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推进经历了以国家行政推进为主向以区域推进为主的转变过程,从新世纪开始,素质教育进入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区域推进深化阶段。当前的区域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对素质教育理解上的偏差;素质教育的推进尚存在巨大的“梯度差距”。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在广大中小学尚未出现实质性突破和转型性变化等诸多现实问题。未来需要从聚焦学校变革,优化推进方式,形成国家、地方和基层的改革合力等方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Higher Education:Students at the Heart of the System)白皮书围绕高等教育经费、高校信息公开、教学招生改革、教育公平、管理框架等内容设计,推进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步伐,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通过市场之手的运用来缓解高等教育中政府财务窘境,竞争促进流动,提供更好的学习经验,保证毕业生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全面质量管理和认证在西方高等教育中从兴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提出我国高校聘任制改革应持有以人为本、公正和谐、共同发展等岗位绩效管理本土化理念。认为该本土化理念介入高等教育管理核心价值层面,有利于解决深层次制约因素,能够最大限度激励广大教师发展潜能,体现了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