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实验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铜的氧化锌(Cu/ZnO)复合材料,并采用单一变量法,探究了该合成Cu/ZnO复合材料协同微波对羽绒的抗菌作用。改变Cu/ZnO复合材料的用量、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和微波时间,探讨Cu/ZnO复合材料对羽绒制品抗菌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Cu/ZnO复合材料协同微波对羽绒的最佳抗菌条件,并进行循环回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u/ZnO复合材料协同微波对羽绒的最佳抗菌条件为:羽绒与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1∶2,微波功率为200 W,微波温度为50℃,微波作用时间为1 min,最佳抑菌率为76.27%。将该复合材料回收三次后作用于羽绒,其抑菌率分别为35.15%, 22.00%, 12.26%。  相似文献   

2.
竹炭/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液相合成法制备了竹炭/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研究了竹炭与羟基磷灰石的配比、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温度以及复合材料用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吸附Cu2+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炭与羟基磷灰石的质量比为3/5,在pH值为5~6条件下吸附120 min,竹炭/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对Cu2+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可达96.08%,同时复合材料对Cu2+吸附受温度影响不大.认为竹炭/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可作为除铜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简单的静置合成法制备出Z型g-C_3N_4/Cu/Cu_2O三元复合材料.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对其形貌、结构、性能等方面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半导体材料g-C_3N_4、Cu_2O及二元复合材料g-C_3N_4/Cu_2O和Cu/Cu_2O相比,具有Z型结构的g-C_3N_4/Cu/Cu_2O三元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CuCl2.2H2O、FeCl3.6H2O和Na2C2O4为反应物,利用水热法合成CuO/Fe2O3复合材料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且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仪(IR)分析.结果表明:所得CuO/Fe2O3复合材料形貌为立方体结构.研究了CuO/Fe2O3复合材料的红外特性,在670 cm-1到450 cm-1之间出现了Cu—O键伸缩振动特征峰.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5,(6):20-23
不同强化相的组织特征不同可能导致材料不同的力学性能.利用高真空电弧炉制备(Cu50Zr50)100-xAlx非晶复合材料,并采用XRD、S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析出相B2-Cu Zr相的含量及分布状态对非晶复合材料压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非晶复合材料基体中适量弥散分布的B2-Cu Zr相可有效提高非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压缩塑性,直径3 mm的(Cu50Zr50)97Al3屈服强度已达到2 200 MPa,并能产生23%的压缩塑性.这主要是由于非晶复合材料基体中的析出相B2-Cu Zr相会阻碍剪切带扩展,使剪切带分叉成多剪切带,实现了多剪切带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其具有更大的屈服强度和更显著的塑性应变.  相似文献   

6.
Mo/Cu材料具有高导热系数和低热膨胀系数及良好的耐热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封接材料、电触头材料和散热器材料.本文阐述了Mo/Cu材料传统制备工艺和新型Mo/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Mo/Cu材料应用的性能要求指出了今后发展的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苯胺复合材料(MWCNT—ANCT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可能反应机理;本文还对该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其荧光强度的因素及原因进行了讨论.另外发现该复合材料膜能促进电子的转移,对Cu^2+有特殊的响应,这将使得该复合材料在Cu^2+的定性定量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Sn Cl4,Zn Cl2,Na OH,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Zn O/Sn O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Zn O/Sn O2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粒径大小等方面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溶液为降解物,对该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与未经掺杂的Sn O2相比显示出不同的性质,前者不仅有更大的表面积,也表现出更高的耐高温性能;在降解罗丹明B时,Zn O/Sn 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Zn O/Sn O2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其高的比表面积和Zn O与Sn O2之间电荷分离能力的增强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采用冷压二次烧结法制备出Al2O3/Cu复合材料,Al2O3颗粒的尺寸分别为1.5μm、7μm、10μm,体积含量分别为5%、10%、15%.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Al2O3颗粒可以大幅度提高Cu基体材料的抗磨损性能,且Al2O3含量多(10%、15%)的比含量少(5%)的复合材料耐磨性更好;而Al2O3颗粒粒径适中(7μm)的比其它粒径(1.5μm、10μm)的复合材料抗磨损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钛酸正丁酯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化学键合法制备出玉米淀粉-Ti-Si复合材料,通过FTIR、S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水溶液中Hg2+、Cu2+、Pb2+及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钛、硅无机氧化物与淀粉发生了键合作用,并均匀分布在淀粉中;淀粉-Ti-Si复合材料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与淀粉及淀粉-Ti复合材料相比,淀粉-Ti-Si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罗丹明B的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RF。研究发现在V乙腈∶V水=1∶1介质中,化合物RF最大发射波长为566 nm,Cu2+可使探针RF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同时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Cu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RF的选择性荧光增强是由于其对Cu2+的识别开环引起的。该探针对Cu2+的识别是不可逆的,而且pH对探针RF在中性水溶液中检测Cu2+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LPR-SC-MS/TE法制备一种亚波长结构金属薄膜:铜纳米线/金属膜复合结构。在这种复合结构中,铜纳米线平行镶嵌于金属膜中。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复合结构膜的形貌及光学吸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采用LPR-SC-MS/TE法制备的铜纳米线/金属复合结构膜中仅同质的铜纳米线/铜膜复合结构在656 nm波长处出现一个明显的SPR共振吸收峰,而异质的复合结构在可见光范围内未出现SPR共振吸收峰。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对铜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在乙腈/水(体积比1∶1)溶液中,当加入Cu2+后,探针显桃红色,随Cu2+浓度增大,荧光强度增强,发射荧光波长红移。并在2.8×10-7~2.8×10-5mol/L范围内,Cu2+离子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它常见离子引起很小的荧光光谱变化,合成的试剂可用于高选择性的检测铜。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系列TiO2/Cu2O光催化剂,并用其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酸性大红.研究了TiO2含量和H2O2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5%TiO2/Cu2O的光催化活性曩好,在加入少量的H2O2情况下酸性大红的脱色率可达到86%,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达到65%.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荧光分子探针RBA,研究了其光谱性能及对Fe^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RBA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和乙醇/水溶液形成的混合介质中,对Fe^3+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荧光检测。在pH为7.0,553/576 nm条件下,随着Fe^3+的浓度递增,RBA荧光强度呈现显著线性增强。其荧光增强主要是由于Fe^3+诱导了分子中的酰胺闭环结构发生开环,导致分子结构的共轭程度增大。此外,RBA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Cu2+,Ag+,Zn2+,Cd2+,Hg^2+,Na^+,K+,Mg^2+,Ba^2+,Mn^2+,Co^2+,Ni^2+和Pb2+等的硝酸盐溶液几乎不引起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Cu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u2+使得内部疏水区域的色氨酸(Trp)等芳香环氨基酸逐步暴露出来,在荧光光谱中表现为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Cu2+与BSA的结合常数为8.73×104,结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乙酰丙酮铜,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Cu(C5H7O2)2;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336(7),α=90°;b=4.717(3),β=91.909(10)°;c=11.375(7),γ=90;V=554.3(6)3,Z=2,Mr=261.75,Dc=1.568mg/m3;R1=0.0580,wR2=0.1498[I>2σ(I)].在该化合物中,Cu(Ⅱ)的配位数是4,与来自2个乙酰丙酮负离子(acac-)的4个氧原子进行了配位,处于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环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417 nm处产生了很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18.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运用荧光光谱、Scatchard图、热变性效应和盐效应等技术手段,研究了3,5-二溴水杨醛缩4-溴苯胺铜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既有静电作用,又有部分的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合成法以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制备了Cu2O/CNTs复合催化剂。初步考察了复合催化剂对X-3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并对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