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针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存在的成本高、安全保证难等问题,该研究构建了智能制造仿真实验系统。首先,以智能产线为基础、车间信息化平台为桥梁,融合产线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面向智能制造仿真实验的数字孪生系统框架;其次,对系统中包含的产线物理实体模型、数据采集及车间信息化平台、数字孪生产线的多维度模型及智能制造仿真实验平台展开了详细阐述;最后设计产线生产调度优化实验,验证了该数字孪生仿真实验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开放教育是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理论教学和课程建设已较为完善,但由于实训条件受限,实训教学发展相对缓慢,难以满足现代开放教育人才培养需求。文章以Smart智能机械臂物理模型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Smart智能机械臂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构建、设计流程和应用。实践表明,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突破了传统实验实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开展立体式、多元化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创新开放教育远程实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在线实验教学,文章以ROS平台为依托,设计了机械臂在线实验系统。该系统由Windows软件客户端、ROS主机和六自由度机械臂、实验台及实验装置构成。其中,客户端软件基于ROSBridge协议,用Python语言编写,实现了人机交互及发送障碍物信息和目标位置信息,ROS主机接受到信息后控制机械臂运动并避障,通过远程控制机械臂,结合视频监控和实验数据读取来完成实验。文章在实验室环境采用安诺机器人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证明该系统的设计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机械臂适应智能制造业高灵活度的要求和不断变化的场景需求,该文设计了一套人机结合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使用双摄像头采集图像,嵌入式核心模块处理人体手臂动作图像,提取标识点,确认坐标值并将其输入运动数学模型。基于模糊控制理论驱动4个小型直流伺服电机,实现4自由度的机械臂随动功能。该装置可作为机器人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学设施,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理论,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飞机大尺寸机身筒形结构件插接装配过程为对象,围绕插接部位不可见、不可测问题,基于数字孪生思想,提出了一种虚实结合、以虚控实的迭代递进式精准调装算法,搭建了包含飞机前机身、中机身比例实验件(以MA700前机身和中机身为参考)、六自由度并联调姿系统、手持式激光扫描仪、双目摄影测量系统、集成控制系统的实验教学平台,给出了“以虚控实”的实验流程。构建了大空间测量的实时感知、六自由度并联调姿和基于数字孪生的试装配仿真验证3个实验模块,不仅实现了智能装配、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方法与飞机装配知识互补的理念,更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中小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实时信息掌握困难、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数字孪生可视化智能监测系统。在数字孪生的背景下,建立了该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并阐述了数字孪生模型搭建、基于OPC UA的异构设备实时数据获取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实时映射这三大关键技术。最后以某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为例进行试验验证,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可视化监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数字孪生是智能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新兴热点技术。在总结数字孪生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界定数字孪生内涵与特征,凝练数字孪生研究和应用在信息领域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异构模型精确构建与融合、虚拟模型自主更新与可靠评估、多维数据一致感知和基于语义的互理解保证等。提出基于模型池滑动窗口的计算进化分离自主进化机制以应对虚拟模型自主更新挑战,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场景进行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通过分析交通类专业创新人才需求,建立了产教融合“双闭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然后,在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整合路侧感知计算系统、驾驶模拟器等实验设备,并结合数字孪生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交通类专业的数字孪生实验系统;最后,从学生专业认知程度、课程满意度、竞赛获奖等多个角度对实验系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开放共享嵌入式系统实验网络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装置与智能设备不能通过互联网相互通信、设计的实验内容层次性不足、缺乏实际行业应用等问题,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嵌入式实验教学设备,提出了开放的、远程的、共享的、基于物联网思想的一种嵌入式系统实验网络平台方案、配套的实验装置及相应的层次化实验。  相似文献   

10.
结合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教学及实践要求,综合分析了3C产品的结构及工艺特点,构建了一条智能柔性生产线,适用于PLC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和智能制造生产线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受限于成本及复杂的流程等因素,对于智能生产线运行、调试及工艺验证等技能、知识领域,难以组织较大规模且高效的实践教学。基于数字化设计、机电一体化、虚拟仿真等多学科交叉技术而开发了生产线数字孪生模型并用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该生产线运行过程稳定,孪生模型与实物高度对应,在教学过程支撑了生产线建模设计、数字孪生仿真设计、机器人离线编程、运动部件轨迹规划及定义、虚拟PLC编程及通信配置等实践教学项目。数字孪生模型可以代替物理空间的生产线实物用于全流程实践项目教学,开辟了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