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释高校落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性,分析高校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存在的问题,从其发展与实践出发,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总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与工作模式,以构建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社团"三级平台"为突破口,着力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效性的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系统工程。构建集选拔、培训、管理、举荐于一体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和科学体系,是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造就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科学的选拔机制包括严格的标准、较宽的渠道;系统的培训机制包括目标、原则、途径;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组建管理团队,建立信息库及考评机制;完善的举荐机制包括推优、推介、推举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和造就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也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伟大使命.有必要从界定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特征以及建设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根据系统性、实效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对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过程中在不断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通过积极发展青年党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具体做法,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志群 《考试周刊》2013,(30):30-32
本文从社会管理的层面分析了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性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具备的素质,探讨了在社会管理视角下,将青年的自我教育与组织培养相结合,以基层党团组织为实践砥砺平台,坚持以创业、创新为主线,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0,(2):117-12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牢固掌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话语权,构筑科学高效的话语体系是高校始终面临的重要课题。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改进话语表达机制,通过"抓话题"这一全新方法,以全面培养为出发点、分层培养为创新点、精准实施为着力点,构建话题多元化参与平台、打造话题立体化学习模式、丰富话题个性化选择途径,以巩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帮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树立"四个自信"、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及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7.
要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战略高度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并要突出实践锻炼这个重点,强化网络建设这个平台,深化长效培养这个机制,以此,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新时代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政治保证。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多方联动的培养格局,坚持育人导向,构建课程化培养体系,把准时代脉搏,坚持“三结合”的培养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实践培养平台,为新时代培养出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专攻博览的知识体系、杰出社会实践能力和强大的榜样引领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成效如何,机制建设是关键。针对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构建符合现代系统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寻求导向、选拔、激励、监督、整合、调控等程序或环节的对策,优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外部生态环境。由此,马克思主义方能内化为青年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科学指导青年的外化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10.
体制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体制,应坚持社会实践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指标的评价标准为前提,建立高效的协调领导机制和完善的保障机制,构建多方受益、分层推进的运行机制,构建"三结合"的内形式创新机制,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科学、立体的激励机制,构建多渠道的资金保障机制,构建学习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创先争优活动在高校的开展,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延续和深化,也是高校履行大学使命与责任的具体实践。创先争优,是大学使命与责任的应有之义,是大学内涵建设的载体与抓手,是大学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与不竭动力。各高校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中、社会服务中和引领区域社会文化中创先争优;要持之以恒形成创先争优活动的惯性行为;要搭建平台保障创先争优活动的经常性开展;要褒扬激励为创先争优活动注入不竭动力;要总结创新构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我们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某地方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三平台二载体一体制"的对策建议: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平台,形成"点—面—群"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体系;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平台,全面推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媒体为载体,传递正能量;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应用教学型高校应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从时代要求出发,大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建立激励创新机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以下简称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面临着一系列不利因素的严峻挑战。理工科高校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党团组织培养培训、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长期的社会实践锻炼等多种渠道和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必然有其时代特征和内涵。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质、知识特质、能力特质扣道德特质。高校应从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实践平台,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共同构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大学生中着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可望又可即的命题,但也是一个高难度的目标,是一项多因素组合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青年学生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修养,学习掌握广博科学文化知识,也要积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实践,以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改革精神,运用、践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共产党人所追求的人类进步事业的传承,也是青年一代接力科学民主旗帜的使命。换句话说就是先辈革命理想和创业精神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培养研究生党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把握“党员”、“青年”、“研究生”3个关键词。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素质是: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要求是: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方向一致;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多方面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作为研究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更高要求是:有科学精神,学术上要有专业特长;有批判意识,思想上引领社会思潮;有创新精神,实践中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18.
企业创新主体的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创新主体的机制构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构建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微观机制构建就是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促进创新活动的人才管理机制、创新运行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不断推进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宏观机制构建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政府扶持机制和全民创新的长效机制,给企业提供一个不断催生创新的保障机制,一个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网络背景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对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国内国际形势,从不同着力点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尤其是要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使网络成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状况是好的。多数大学生都能够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