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青少年道德内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将外在的道德规范、社会准则、传统习俗等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自觉的过程。在道德内化过程中,青少年要接受道德知识、进行道德判断、形成道德人格,这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发挥。应从道德内化与主体性角度出发,分析青少年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提升青少年道德主体性、促进道德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对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调查发现,电影电视是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稳定媒体,媒体影响在道德价值观的类型与范围上存在差异。媒体影响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在年龄上基本已经形成了差异明显的两类群体。同时应该注意到,以教师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主体仍然以一定优势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但其道德教育者的身份已有出现严重危机的迹象。从总体来看,大众媒体是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绝对力量,而青少年对大众媒体的道德价值观影响具有一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的道德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形成有区别的道德人格。我国青少年的社会化方式有着家庭化、时间长、重养轻教等特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必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从而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许多不良冲击。促进青少年优良道德人格的形成,需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以及文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道德内化就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习俗等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信仰和道德行为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泛滥,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信仰虚无等问题突出,给青少年道德内化带来许多新困难和新挑战。因而,应深入分析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动力问题,探究道德内化动力缺失的原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道德内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黄琴 《教育探索》2006,(4):99-100
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化的新生途径。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伦理规范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一种教化途径,与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一起,呵护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公益广告应当遵循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规律,净化他们的道德精神家园.改善他们道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行为情境下,个体内在监督和调节能力减弱、道德情感体验趋于弱化、对网络道德规则和规范产生的敬畏感降低、个体内在道德建构自觉性下降、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面临挑战等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的践行.要增强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现实性认识,提高青少年网络角色与现实角色的认同统一性;完善网络社会规则,增强青少年对网络社会规则的认同与内化,提升个体内在道德建构效能;加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与执法,增强网络法律与道德的权威性,提升个体网络道德敬畏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培育,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水平,有效促进青少年网络道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不断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多重道德价值体系并存,给青少年的内心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导致其道德信仰方面选择上无所适从,出现道德混乱信仰模糊甚至缺失的可怕现状,为此笔者有针对性的就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股影响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力量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道德认知纬度,深入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从而立足于网络时代背景,为学校改革、完善现有的德育教学模式,指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并达到高层次的道德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仰扎根于健全的自我意识,良知产生于自我的两重性。要形成健康的道德信仰,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在心理发展上依次要经历四个阶段:对于结局的信念、对于行为结果的信念、对于人性的信念和对于社会关怀的信念。安全的家庭环境、公正的制度环境、建设性的人际交往、必要的社会实践,再加上道德主体的思考与反思能力,共同造就了青少年健康的道德信仰:相信善良是人不可缺少的心理能力、公正是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0.
道德直觉与道德信仰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直觉使道德主体能够洞察道德信仰的本质和内涵,形成统一、稳定、持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坚定对道德价值理想、目标和规范的信奉。道德直觉的整体性造就了道德信仰的完整性,瞬间决定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直接性,“非逻辑性”暗合了道德信仰的本质性要求,无意识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超越性。奠定道德信仰的基础、提供道德信仰的方法、坚定道德信仰的理想性是道德直觉促进道德信仰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就是不同文明形态更替的过程。在不同文明形态的更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道德信仰危机现象。我们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毫不例外也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关键是进行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和如何进行道德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学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无论从校园人际关系、同辈群体,还是从校园文化、德育课课堂气氛等各方面来看,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因此,有必要通过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同辈群体的规约、校园文化建设及促使德育生活化等途径来改善学校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活动现象的两种重要形式。二者在对于人的道德品质形成, 调节社会行为, 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有重要意义, 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二者在社会活动中产生、发展、演变, 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并能产生互动相互转化, 呈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道德智慧:生命的激扬与飞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道德教育必须肩负起唤醒生命、提升道德自觉、寻回道德品格、促进生命创造性生成发展的使命。道德教育回归生命,即是回归生命本质力量的道德智慧的生成。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道德事件中生长,是道德智慧最生动、最理想的生成与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门德育课程中,围绕道德、法律、哲学3个方向进行实验项目设计,每个方向确定了6个实验项目,共设计并开出18个实验.德育情境教学模拟实验的过程设计应该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具体包括4个环节.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以上设计开展的德育课实验教学得到广大学生和同行专家的积极肯定和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6.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7.
把培养学生道德能力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符合道德品质生成发展规律,符合学校德育环境的变化,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首先要从真理性的道德知识入手,同时又要重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论高等教育转型期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催生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和与之俱来的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的新课题。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应秉承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注重人文精神,注重道德教育和转化,强化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主要途径包括:强化道德教育和内化,抓好基础道德文明教育;鼓励道德教育和修养,完善个体道德建设机制;坚持一元道德教育,高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现代性的生成与转换是社会现代化和人自身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幼儿道德教育也应实现这一转变。当代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发展成果是其实现现代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社会转型期。在此时期,美国出现了因严重的社会失范而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与问题。基于社会危机主要是一种道德危机的判断,杜威围绕着寻找新道德的基础和维持、再生产新道德的机构这两个主要课题展开了其民主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实现民主主义,以民主主义改造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道德教育改革有两点启示:一是凸显道德教育的民主目的;二是重视道德教育自身的民主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