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中国山东、河北、广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数据,分析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对孩子学习设施投资和与子女互动时间投入方面的影响,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教育投资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在子女教育投资方面并不存在用“学习设施投资”替代“与子女互动时间投入”的现象,相反,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提高,对子女的学习设施投资和与子女互动时间投入同时增加.研究还发现,父亲受教育程度在对子女教育投资影响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而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在子女学习设施投资方面更加偏爱女孩.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父母日益重视家庭的子女教育功能。但是,并非每一位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都达到理想的效果。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走入了“重智轻德”的误区。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的消极后果不容忽视。因此家庭教育应坚持德智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的问题“养不教,父之过”是中国的古训,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规定:“父母有教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负责任,那就是违法行为。可是,生活中不负教育责任的父母还是不少。上海郊县流传着一种“双脱手”的说法,它借用骑自行车时双手脱把来比喻父母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一手推给学校,另一手推给祖辈的推卸教育责任的现象。孩子满3足岁进幼儿园的第一天,不少父母少不了会对老师说一句:“孩子交给老师了,拜托。拜托。”好像接力赛跑一…  相似文献   

4.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怎样才能把子女培养成有用之材却困扰着许多年轻的父母。文章通过对现实中家庭教育误区的分析,得出结论:要把子女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的人,必须使家庭教育道德化,坚持“热爱生活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对119名高成就和111名低成就初中学生心目中的父母教育态度与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与低成就组相比,高成就组父母对子女有更高的期望,尊重子女的意见与选择,给予子女较多的鼓励而不是惩罚与责备,在批评子女进会顾虑其自尊,与老师联系时能客观地评价子女的优缺点及讨论其需要改进之处。高成就组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较少使用“惩罚与严厉”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父母教育观念的误区   (一 )人才观  父母的人才观[1] 是指父母对人才价值的取向和对子女成长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从而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1 成材 =高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片面追求升学率 ,把分数看得至高无上。学校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运转 ,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到竞争机制、政策导向都是为了分数和升学。对儿童的评价也是以分数的高低为标准的。不仅学生的优劣以分数评价 ,教育质量、教师水平和学校的工作无不以分数与升学率来评价。自然 ,“成材=高分”这一公式…  相似文献   

7.
“亲子教育的实践先于概念的形成。”“有关亲子教育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以至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关亲子教育的规范、统一的概念。”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几种,如胡育学者认为“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有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两个主要部分:一为‘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二为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高情感教育”。赵晶学者则认为“亲子教育是以负有教养责任的成人为对象,以增进父母和子女关系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资格,资格只有通过争取才能得来。父母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成功地赢得了这一资格,而父母资格的合格性与其说是由父母的身份、地位等决定的,毋宁说由父母自身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所决定。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就要对自己的资格进行审视。什么是父母的资格?父母的资格问题实质上就是探讨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合理性或正义性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不是“你”是不是,而是说“你”配不配充当父母这一角色的问题。这一问题之根本,就在于对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0.
“大球理论”是在“自由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大球理论”认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希望和理想并不意味着要为子女规定固定的成长模式。父母拥有选择子女接受何种教育的权利;但同时,子女也有接受教育的自主权。关于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权利,应该既反对压制子女,同时也要公正地对待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和他们为抚养子女做出的牺牲;关于子女受教育的自主权,应重视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使之懂得追求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教育实践上都比较模糊,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者合力,共同建立起"四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研究,能够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择业,它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从有效性上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包含职业分析、职业目标、职业知识、职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当前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系统的职业生涯体系建设、真实的职业训练平台建设、客观的职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人手,共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竞争能力,以达到与职业的匹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如规划意识淡薄、自我认识片面、缺乏职业目标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树立职业理想、开展自我评估、正确认识职业、分析外部环境、确定职业发展目标、设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实施和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保障机制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而且影响他们将来的职业成长。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使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适合自己职业成长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政府和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大学生就业心理不成熟,高校应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把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必须担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义务。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网络体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使学生掌握使用“职业锚”“岗位群”,为自己职业生涯定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徐州市区普通高中的523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发现,高中生在自我认识和职业了解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社会了解、规划意识及规划行动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严重缺失;父母在孩子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指导缺位。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涉及到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只有协调好各种因素、整合好各种资源,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和方法,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自身问题,给出了在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进入职场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了解个人发展的外部环境,训练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抉择的能力,提前做好个人生涯的技能盘点,让学生对自身学习风格、学习型态及适合就业的职场方向进行初步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涯规划并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20.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生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第一步,是树立、形成和实现正确职业理想的关键。为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教育活动,高职学校应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提高暨业素质,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