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推进社会现代化必须关注人的现代化。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农民工的现代化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流动的经历使得农民工初步接触了现代性,然而城市社会的排斥、职业选择困难以及受教育程度低、较少接触大众传媒等因素则制约了农民工进一步现代化。产生这些障碍的根源在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传统观念及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教育公平的缺失。此外本文还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乡生产或生活方式及适应它们的文化心理差异,农民工到城市中工作、生活,其原有的不适应城市和社会变化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部分将成为他们城市适应的文化心理障碍。农民工要想适应城市,就需要将其心理和行为城市文化化、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改变不适应城市和社会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农村文化心理和行为特征,消除其城市适应的文化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一、相关研究及问题的提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庞大农民队伍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当前,农民工进城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以前农民工个体流动演变为家庭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日益增多,他们的教育需求也愈加凸显。  相似文献   

4.
学术简讯     
农民工流动就业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已经形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转移。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工队伍已经达到1.2亿,成为城市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的主要力量。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由目前的43%提高到2020年的60%,每年仍然会有大约10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各项权益和工作、生活质量,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子女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质量不能保障、心理障碍、道德问题与学习行为上。采取对策:法律保障、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经费制度、建立寄宿学校或特许学校以及加强对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与监管。  相似文献   

6.
由于产业升级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开展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农民工就业机会和融合城市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针对当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的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提出了建设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和人力资本多元化投资体系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民工潮”现象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批农民流向城市,形成农民工人群体,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流动人口为1.2亿,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人流动。可见,农民工人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他们作为身份与职业相分离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从传统农村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转型的一个转折点,也就是说他们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一个显著特色;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未来,故而具有研究价值。同时,研究农民工人的社会流动、社会分化及社会整合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对于这个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中国农民工人产生的原因中国农民工人的产生是直接与农民的流动与分化相联系的,正是农民的流动———从农民向非农产业,特别是向工业的转移,带来了农民的分化,从而产生并形成了农民工人阶层。然而,什么又使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和流动的根源?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主要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1.我国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自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以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再加上现代化的农业...  相似文献   

8.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新生代农民工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一个外在体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有其独特作用,加快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在追求生活方式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延缓了其城市融入的进程.在融入城市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应当追求和谐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并构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间的合理平衡,努力将“以成才为导向”的学习作为其日常生活方式以不断提高融入城市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如果现行法律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由传统人格向现代性人格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期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格发展状况表现为:经济和思想相对独立,重视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正在向自主型人格转型;具有明确的务工目标和理性的职业规划,彰显进取型人格特征;乡土痕迹明显减弱,心理和行为上呈现城市化趋向,正在向开放型人格转型;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并在工作中务实、担当,具备效能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开始形成并注重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尚法型人格特征逐渐形成.深入分析这些状况可以看出,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具有发展性、双向性和不平衡性.在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特征、家庭背景、大众传媒接触、城市生活经历、工作组织化程度和社会交往等因素,共同构成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发展的成长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打工文学已然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学现象,打工文学现象是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出现的,展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打工文学表现了农民工在进入城市打工后充满焦虑心理的生存状态,农民工渴望融入却被拒斥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在外来人口宏观调控问题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外来人口的宏观调控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调控,也不仅仅是人口准入制度的建立,而是一个如何让外来人口和本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正确评估城市合理人口规模对城市人口调控的指导意义,充分认识到城市合理人口规模只是一个理论概念,而不是一种操作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定位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是实现外来人口和城市协调发展的长远措施.城市政府应该以劳动力市场干预为主要手段,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切实保障外来人口权益;同时以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口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为抓手,消除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负的外部性,特别是外来人口的社会不适应性及其不良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3.
世界范围的广泛的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它排斥了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实质上不但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中忽视了农村社会不同于城市的需求,漠视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农村教育处于艰难状况,这意味着也威胁到城市的发展。而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使农村的义务教育更加适合农村的实际与发展,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是解决农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文献综述法的基础上结合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性研究经过了初步摸索、快速发展、深化创新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内涵认识、影响因素、程度测评与实现路径四个主要研究主题。随着实践的发展与研究队伍的扩大,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性的总体研究成果丰硕,方法多元化,研究价值融入了人文关怀,研究结论逐渐深入,但仍缺少跨学科、体系化、综合化及实践性较强的研究。在新时代城镇化的背景下,今后的研究将在实践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研究方法,探索信息化研究的创新点和城市性测评的生长点,建立中国特色的“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性”的理论研究体系,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奠基。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变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到允许并鼓励农民进城、控制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还须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致力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外来人口犯罪问题尤为突出。外来人口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今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分析外来人口犯罪的现状、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对于有效的控制城市外来人口犯罪,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了解四川省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状,通过对四川省8个市的96所学校和32个教育局的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雏形基本形成,但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以20世纪末国际上和上海、天津等县区的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与参数为参照,提出了推进四川省农村教育现代化机制与策略,建构其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中的城市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城市农民工产生的制度前提,农村劳动力过剩以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因素促使农民走上进城"淘金"路.农民工不但为城市繁荣做出了贡献,对于农村的发展也功不可没.但农民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生活需要较长的过程,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户籍制也将农民工拒之于"城市人"门口之外,因此城市农民工成了城市边缘人.变"城市边缘人"为"城市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城市化是现代化必经的一个环节;让"边缘人"成为城市人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估算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于指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的迁徙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而同时农民工回流的决策对于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推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推一拉”理论的思想以“城(流出地)一城(流入地)”为分析框架,利用对曾在外打工的回到江西省内工业园务工农民工的调查结果,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能否在城市稳定体面的生活是农民工回流决策的决定因素,户籍制度反而没有政府想象的那么重要。发达地区城市高昂的居住成本、日常生活成本及处于城市底层的就职状态促使外出农民工选择回到原流出地就近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