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美教育在教育思想中的明确性从我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即可看到审美教育的内容。古代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又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发展。“礼”的教化作用在先,“乐”的情感教育作用又在诸多教育要素之首。孔子曾在齐地听到《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认为“乐可以修内”,培养人的思想感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强调了诗对人的感化教育作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造就完美的人性。无论音乐,无论诗,作为审美的载体,“发乎情”…  相似文献   

2.
《礼记·乐记》是表述儒家乐论的经典文献。儒家认为 ,乐的本源是生活 ,乐是折射现实的镜子 ,故察乐可以知政 ;儒家以礼、乐并提 ,认为乐与礼皆法自然而生 ,乐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精神 ,礼体现了自然井然有序之特征 ,故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 ,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 ;乐有“移风易俗”、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故儒家注重乐的社会功能 ,提倡乐教。墨家“非乐” ,是出于对社会现实、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腐朽统治者的批判 ,有历史的合理性 ,但墨家又滑向了“矫枉过正”之极端  相似文献   

3.
《乐记》所言之“乐”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形式。从深层次看,它是具有道德象征功能的文化形态。“乐”作为道德的象征载体,可以对个体人格修养和社会伦理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因这种道德内核,“乐”的价值得以提升,成为一种造就完善人格的重要修养途径;同时也备受君主、圣贤的推崇,被视作维持社会伦理秩序不可或缺的道德教化手段。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在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初期阶段,孔子已把“乐”列为“四教”之一,“文”教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是指通过“乐”的“美”与“善”的感化作用,陶冶人的性情,最终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孔子把“乐”看作维持奴隶主统治,治理国家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 ,人类早有发现。在我国奴隶制时代商周时期的“国学”里 ,所制订的基本教学内容“六艺” ,即 :礼、乐、射、御、书、数中 ,我们就可以看出 ,“乐”同“礼”一样 ,放在“六艺”的首要位置 ,是培养人道德情操的重要内容。“六艺”包括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因素 ,可以使人才得到和谐发展。其中“乐”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对音乐的教育作用高度重视。他曾说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儒家亚圣孟子也说 :“仁言不如乐声之入人深也。”荀子说 :“乐者 ,治人之盛也。”太史公司马迁还说 :…  相似文献   

6.
王静怡 《文教资料》2012,(25):66-68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不仅是教育家、思想家,其对音乐的研究更是先秦诸子中的领军人物,单《论语》中关于"乐"的观点就达20余次。虽然"乐"并非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但可以从孔子的乐教思想中看出其对乐的重视,以及乐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乐的起源、孔子与乐、孔子的乐教观和乐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乐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而揭示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带着生活走进语文,带着文本走进生活.让生活与文本融为一体,是我们语文课堂努力的方向。我一直在努力尝试与实践着“快乐语文,快乐生活”这一主题,也是初尝其乐。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生活积累、激活生活思维对孩子写作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围绕“生活作文”展开,因为这样可以让写作化难为易、化虚为实。下面谈谈我的一点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8.
关于德州鼓乐班器乐曲目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德州鼓吹乐的恢复和发展,使优秀的民间吹打乐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顽强的传承下去。目前德州鼓乐班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曲目,还可以表演流行的现代曲目,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礼乐制度,而且正在重构新时期的“礼”与“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历史上,音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始于孔子。他最早注意到音乐具有艺术感情特征,他认为音乐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对人的思想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倡导的音乐精神核心是“仁”。“仁”具有伦理的意义,它首先体现在与“礼”“乐”的关系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其中以“仁”的实现作为“礼”、“乐”实现的前提。“乐”作为感染人情、陶冶人性,以及培养“仁”的精神的最好行为方式(“成于乐”)在孔子的美育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音乐审美教育功能认为:乐是实施“德”…  相似文献   

10.
妈妈淘宝     
《父母必读》2009,(9):148-149
生活充满乐趣。找到新鲜的玩意儿是乐,找到好使的妙招儿是乐,找到给宝宝使的好用的物品更是乐。让我们在淘中乐,乐中淘。只要生活继续,就淘“宝”不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庄子》一书的文本出发,主要探索了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苦乐观,分析了其“乐”的因素。本文认为,庄子的“乐”是一种超越世俗价值观的“乐”,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对于今天人们认识生活、对待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好说“为乐”、“作乐”是因为生活“无乐”;表示自己“极乐”有两个原因,除生活“无乐”之外,更兼有前途不能把握,命运不能自主的忧惧。并非堕落的“为乐”、“作乐”与“极乐”成了他痛苦的关键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作文题目]二选一(1)半命题作文“启示了我”;(2)以“快乐”“、痛苦”或“快乐和痛苦”为话题作文。要求:请从两题中选一题作答,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作文,既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也可以编写故事等等,要求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不少于600字。[佳作展示]苦与乐山东省青岛市一考生苦与乐从来都是形影不离的一对。苦点缀着乐,乐充满着苦。其实,苦与乐就像大自然安排的昼夜。没了昼的光明就无所谓夜的黑暗;没了夜的宁静就没有了昼的喧嚣,所以我们生活在忧伤与快乐中,痛并快乐着。花开花落十余年,我越来越刻意地去寻找着这“苦…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理论对当今教育仍具有深远影响。孔子很重视“乐”的教育作用。孔子所倡导的乐教,对普及教育、丰富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反对为“艺术的艺术”,这种观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他主张“乐”为封建礼教、传统保守主义服务,暴露了其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乐知者”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乐知者,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我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成为乐知者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高霏 《教学与管理》2002,(10):56-57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人们很早就懂得以艺术手段作为教育人的工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和美化心灵的作用,他主张儿童都应学音乐。我国古代总是把“礼和乐”并提,并且很早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把音乐看作是对人们教育的工具。孔子所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明确地把“乐”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可见,音乐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小学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写好生活的苦与乐太和县三堂中学薛朝玉_徽省1996年中考作文的题目和主要要求是:以“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反映自己初中生活的实际;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采用其他表达方式。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这是一篇有话可说,符合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8.
一、美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美实践的训练,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从而陶冶人们的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 对于美育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很多精僻的见解。孔子把“乐”列为四教之一。《论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就是美育。他把“乐”看做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明确提出了美育是教育的内  相似文献   

19.
出土于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中的伎乐图是国内仅见的以丝竹管弦乐为主的伎乐演奏图,因此,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考证与研究,对于了解汉代社会音乐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汉画像“伎乐”图记录了汉代社会音乐化生活的某些重要方面,从中反映出汉代音乐化创造性、多元性和普及性的特征,也证明了任何一种化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与“乐”准确地概括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