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在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模式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级学校在新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视国家课程,开发学校课程,忽略地方课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属于政府职权范围,在课程方面的决策权属于地方,地方赋予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自主权,从而使校本课程一直成为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从原来的单一国家课程体系走向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因此,本拟在对美国校本课程开发模式进行评介的基础上,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这两类课程对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地方和学校课程变革活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质量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已成为新时代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推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高质量实施,需要强化两类课程设置的育人立意,并与国家课程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高质量实施的深化行动路径包括:准确把握两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两类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协调配合,丰富创新两类课程的载体形态,全面推动两类课程的规范实施,深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模式已经确定。地方课程作为沟通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桥梁和纽带,它所独具的民族性、地域性、本土性、主体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对优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根据本地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努力开发和建设好地方课程,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方课程及其开发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已由国家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过渡到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兼重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是根据国家对未来公民基本素质的一般要求而设计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标准,它对各个地方、各个学校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共同的。地方课程是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实际对人才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反映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也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地方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课程的有机补充,又是学校课程的重要依据。由于地方课程自身突出的特征.其设计与实施不仅要满足学习者了解地方历史文化、了解地方发展的要求,还要密切学习者与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方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举措。地方课程的设置促进了课程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进了课程与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地方课程建设中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明确地方应负的责任,做好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本位课程和地方本位课程而言的,它们不同于学科/活动课程、分科/综合课程、普通/职业课程等以课程内容或结构形式划分,它们主要是按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划分而成的。国家/地方本位的课程是由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聘请专家来决策,采用“研制——开发——推广”模式开发的,在学校通常以“必修课”的形式来实施。这些课程立足于国家(社会)本位、内容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和整体利益,追求课程的统一,有利于受教育者获得各种重要学科知识的基本深度和广度;地方本位的课程较之国家本位的课程只是…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的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地方对国家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这一环节实质上是国家课程在地方省一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次开发、二次研制的过程。因此,地方实施和管理国家课程,首先必须对国家课程性质和特征,对国家课程的刚性与弹性的辩证关系具备科学的认识,从而树立实施和管理国家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理念。一、对国家课程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确立与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机制与管理模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国内外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地方课程开发在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地方与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多样性、差异性以及有效促进地方、学生、学校、教师及课程自身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这种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向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转化,为学校在课程的自主创新方面提供了必然性和可能性。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本文结合我校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实践,谈谈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特点和意义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杨四耕 《现代教学》2005,(10):11-12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最终落脚点是学校.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真正主体。对学校来说,创造高品质的课程也就自然成为其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唐盛昌 《宁夏教育》2006,(10):39-39,41
1.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妥善处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对国家和地方课程在许可权范围内进行补充、发展、提升。国家课程是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应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与方法;地方课程考虑到地区的差异,从中观层面对学生发展提出要求,两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它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 ,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 ,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课程、校本课程是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地方课程有两种理解 ,狭义的地方课程是指以各级地方为本位 ,根据其自身特点开发和设置的课程 ,广义的地方课程指凡是在地方实施的课程都是地方课程 ,它既包括国家课程在地方的实施 ,也包括对校本课程的指导。校本…  相似文献   

16.
易浩忠 《农村教育》2005,(1):104-105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本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提出,体现了课程的民主性。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小学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认真做好“陕乐集邮”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不但赋予学校更大的课程开发、管理权限,而且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责任。如何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兰文 《现代教育》2003,(8):21-21
校本课程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我们知道。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本校的课程资源,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第三课程,也叫学校课程。国家的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技术课程)政策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办好教育,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及活力。办特色教育,有时要淡化课程的学科性,而更加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纲要》规定地方和学校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一起统筹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某些地方课程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分割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而是可以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技术上进行有效地加以整合。随着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增多,如何实现有机整合,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非本校本课程,以其现实性、生成性、丰富性的鲜明特点,实现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实施,在课程设置、人员安排、时间利用上进行统筹规划,有利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