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一向是学界争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的原著内容和英译文内容的对比,指出翻译家葛浩文翻译该作品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原著某些富含中国特色的内容进行了再创造,这种创造是合理适度的,不仅成功地传达了莫言作品的精神实质,也成功地向西方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学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了全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也引发了国人对于莫言作品的阅读热.通过对中西部五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90后大学生对莫言作品的接受现状.尽管他们中许多人不太喜欢莫言的作品和对诺贝尔文学奖知之甚少,但莫言获奖后的确把他们的一部分注意力转向了文学.影视剧的推波助澜,促进了莫言作品与大学生期待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把文学、文学翻译、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等紧密联系起来,莫言作品的主要翻译家葛浩文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翻译思想与翻译风格成为学界的评论焦点。研究葛浩文莫言作品的各种翻译批评,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0年,藤井省三翻译的《秋水》出版,也成为日本最早的莫言文学译介者之一.藤井省三在翻译莫言文学之初,就显示出对莫言文学价值的清晰认识和深厚的文学批评张力.1991年,藤井省三对莫言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评价,与21年后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基本一致.藤井省三关注莫言文学的发展,在将莫言文学译介到日本方面,保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莫言文学作品在韩译介、接受与传播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总结与概括:1988-1998年是莫言作品在韩翻译与传播的起步阶段;1999-2012年为莫言作品在韩翻译与传播的高潮阶段;2012-至今是莫言作品在韩传播与接受的鼎盛时期。本文亦从西方国家的助推作用、韩国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莫言在韩文学推介活动等角度分析了莫言作品在韩传播与接受的原因,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莫言的成功,离不开其自身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离不开各国优秀翻译家的尽心竭力。著名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被认为是莫言作品在西方世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接生婆”。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翻译之难,在于文化特质的翻译。作者认为,研究葛浩文关于文化特质的翻译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无主句是汉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作者以《生死疲劳》中无主句的英译为例,管窥翻译家葛浩文对这一汉语特有句式的翻译策略,希望对翻译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葛浩文译本中翻译语料的考查,探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翻译方法,认为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厚译、省译、直译等方法再现原作意象,以上翻译方法对传播中国文学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早在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中就曾说过,"如果有可能让我来选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那就是莫言"。 18年的修炼,18年的等待,2012年10月11日下午13时,瑞典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不仅是莫言个人的荣誉,更是中文文学的胜利。在他的文学世界,他将"魔幻现实主义和民间故事、历史记载及当代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灵动的语言,为文学与社会之间构筑一个连接的桥梁。然而莫言的作品为何能引起世界关注,如何通过莫言的文字来透析人与社会的共性,让我们在本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生态和谐和伦理冲突在莫言作品中有着深刻的表现力。本文从乡土情结、隐喻中的伦理和生态翻译多角度,对比分析莫言的《丰乳肥臀》和葛浩文的译本,探析文学、语言、文化在作品中的体现及译者如何再现,以期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代表,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在莫言小说英译中,葛浩文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翻译大家。他在践行追求忠实、关注读者、创造性叛逆等文化翻译观念基础上,采用了彰显主体性、化解"悖论"、积极改写等文化翻译策略,为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0):7-13
【导读】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获奖离不开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教授对其作品的翻译和引介,葛浩文出色的翻译让英语国家的读者接触了莫言的作品,了解了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必要学着以英语为工具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焦点。无论是中国的学者还是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都积极地参与到关于莫言及其文学作品的讨论之中。除了学术界和文学界热烈的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激发了那些对中国文学不甚了解或理解不多的国际读者的兴趣。论文从一个意大利读者的视角出发,介绍了莫言作品在意大利的翻译、出版与接受的情况,并以对《生死疲劳》《红高粱》《蛙》等代表作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为例,从叙述形式和内容实质两个方面,论述了莫言作品中最吸引国外读者的因素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意义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二位华人荣获此项殊荣,我们为之感到欢喜,也感到欣慰.莫言是一位文学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家,他的文学感悟能力是极为超强的,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极为惊人的.他以其如椽之笔创造的独具魅力的感觉世界与意象世界,不仅属于莫言,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就此来讲,我认为,莫言获得这一殊荣是当之无愧的.他对于世界文学与中国民问文学的吸纳,融创,并由之建构的"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是莫言为中国20世纪乃至21世纪文学结出的最伟大的硕果.我相信,它将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一样,成为莫言文学的DNA而为人们所铭记.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海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焦点。在法国,莫言作品被广泛地翻译出版并屡次获奖,客观地反映了国外读者大众对其作品的喜爱,从而说明了莫言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法译本的传播进行梳理,探讨并分析其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人性似乎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一直备受关注的主题,就像莫言把关注人的问题作为文学的惊魂之所在,而那些表现人性的敏感问题和痛苦,总能使人物更加丰富和立体。莫言文学世界作为纳入世界文学版图的存在,这种对人性的关注与强调在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粗鄙之间创造了一个模糊的地带,在莫言传奇性人物的塑造中,在身体本位和悲悯意识的认知下让莫言的小说不再是单纯的正反对举的叙事话语范式,而是保留了一种民族性以及对人性的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大量作品被译成外文。英语译者葛浩文对其作品的持续关注与翻译,使得莫言的作品得以真正意义上地走进西方读者的内心世界。首先对葛浩文译文汉英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随后阐述葛浩文译者风格的特质,并分析其风格、基本特征,最后在语料库的基础上探究葛浩文译者风格。通过分析得知,中国文学要想真正地"走出去",在拥有优秀作者与作品的同时,也要求译者长期关注、连续翻译作家作品,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应保持长期友好状态。  相似文献   

17.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近一个月,但是围绕着莫言及其作品的热评、热议、热卖.依然是高烧未退。在学界专家的解读中,莫言的文学世界逐渐清晰、鲜活起来。同时,热度早已蔓延到作品之外,出版、旅游、文化产业、注册商标……只要能沾上边的,都在赶这股“莫言热”。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中,中国文化以文学为载体,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使世界得以了解中国,其中中国现代文学作为迎合社会发展新时期,在我国原有文化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得来的文学形式,因可代表中国风貌,所以受到文学界的瞩目,尤其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又掀起翻译热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翻译作为文学传播纽带,翻译成果直接关乎文化传播成效,一旦翻译出现差池,将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消极现象,使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丧失风采,影响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在久远的文学翻译历程中,积累许多翻译文学,翻译文本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事实,形成一种翻译文学,成为中国了解世界的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以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进行探究,以期为提升文学翻译成效,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在中国和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有关莫言作品的书评在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对西方英语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与译者霍华德·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翻译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目的论视角下试析葛浩文翻译莫言《丰乳肥臀》的策略及策略达到的目的:为了迎合广大英语读者而运用归化策略,使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作品及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意象翻译直接涉及到原作的主题是否传达准确,同时也是各国词汇和文化交流的过程。意象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翻译的目的,除了再现原作的艺术美之外,更重要的是传递各民族文化氛围,再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与差异,打破文化障碍,寻求文化的多元。莫言的小说《酒国》具有很强的意象性,在这部作品中,意象不仅传达着作品的主旨,还是一个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