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者多认为《九歌》中的《河伯》因祀河而产生。但其是否源于楚人祀河,却历来有争论。考订文献,楚人至少三次至河或涉河,并由楚"以祀代战"之宗教习惯,结合《左传》"楚人祀河"的记载而推定,楚人每至河必祀河神而求佑护,祀河神时必歌舞以娱之,因而产生了《河伯》。而切盼楚国强盛的屈原,对楚庄王为"问鼎中原"而胜晋祀河,与对蓝田大战楚惨败而失去"问鼎中原"能力之事件,同样刻骨铭心,故在整理《九歌》时特意将胜晋祀河产生的《河伯》,与祭祀蓝田大战楚军士亡灵而产生的《国殇》一同收录。  相似文献   

2.
音乐和舞蹈最先是作为文学意象出现在《诗经》里的。诗经里不少有关宴飨、祭祀的诗歌都有关于乐舞场景的描写,这些作品反映两周时期贵族阶层的生活画面。《楚辞》有关祭神歌辞的作品对乐舞场面的描写更多。汉代乐舞艺术蓬勃发展,乐舞百戏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国家还专门设立乐府作为管理音乐的机构,更进一步推动乐舞艺术的发展。汉赋中出现音乐赋这一崭新的题材。汉魏六朝时期的音乐赋不仅篇目众多、创作规模较大,而且这些音乐赋所咏之音乐题材,包括咏乐器、咏歌、咏舞、咏乐人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此后音乐诗歌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3.
历经五千年沧桑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伟大而辉煌的篇章。中国文艺史上,文学与音乐最早结缘。诗歌同音乐舞蹈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诗歌的音乐美,是诗歌突出的美学特征;音乐舞蹈不仅要求形象美,而且要创造出诗的意境,要有诗味。把音乐舞蹈作为描写对象的诗出现很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吟咏乐舞的篇章。魏晋以来,随着音乐、舞蹈的发展,乐舞诗创作蔚然成风。下面,我们分别从《诗经·陈风·宛丘》和曹丕的《善哉行》两首诗的分析中,看其乐舞的美学特性及乐舞的发展、变迁。一选自《诗经·陈风·宛丘…  相似文献   

4.
楚乐和楚舞     
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在先秦时代 ,楚国不仅有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还有耀眼夺目的乐舞艺术。在汉唐乐中 ,楚声还不绝于耳。楚乐楚舞都是激活人民心灵美的事物 ,是当时的楚人审美观念的一种体现 ,一种基于这之上的想象和挥发。楚乐楚地自古就是音乐之乡。生活在先秦时代的楚人 ,以其浪漫的气质和奔放的才华 ,创造了独步一时的音乐文化。1 .楚乐发达的基础。楚乐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楚国的强盛。楚国鼎盛时期曾东并吴越 ,北则“问鼎周室” ,楚国政治、经济的强盛为乐舞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而为楚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用声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人类社会从古迄今,都非常重視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祀,成于乐”(见《论语·泰伯》).司马迁在《乐书》中说:“祀非乐不行”,并且强调音乐和德育的紧密联系:“音正面行正”。作为美育重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欣赏声音的节奏和旋律,去享受声音的悠扬与飘逸之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音乐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培养其高尚的志  相似文献   

6.
《十部乐》植根于中原传统乐舞,广采博纳中外乐舞精华而成,是唐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新养分以丰富其乐舞,使各部乐舞内涵得以扩大,这对唐代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丰富了唐代乐曲内容,而且还促进了唐代乐器间的交融,成为唐代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舞蹈是身体有节奏的动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相辅相成。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舞蹈和音乐一直紧密相联。在古代,音乐与舞蹈就结合在一起,我国古代将音乐称为"乐舞"。在舜统治时期,代表性乐舞叫做《韶》,又称《箫韶》,孔子曾赞其"尽善矣,又尽善也"。秦、汉、两晋、南北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里有一则寓言故事:楚王在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失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  相似文献   

9.
唐代兴起的兴庆宫五龙神祭祀是五龙信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此,祭祀五龙神被纳入国家正祀之中。祭祀五龙神的祭仪主要以《周礼》中祭群小祀的标准制定,其祭仪和祝文内容反映出了以青龙神为主、其余四神龙为辅的五龙信仰。祀龙活动的开展也推动了唐代与"龙"相关的乐舞及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0.
楚人以“信鬼而好祀”著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一直给人以壮阔神奇难以穷尽其底奥玄机的印象,生活在洞庭湖区的民众于是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水神来崇祀。《洞庭湖水湖信仰研究》是李琳博士在华中师范大学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以开阔的文化视角和多层面的理论构建对洞庭湖区的水神信仰文化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被评为2012年华中师大优秀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11.
民族、民间、地方乐舞进入国乐,是中华民族音乐化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与清代的《蒙古乐曲》颇具典型意义。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以至于清朝包括《蒙古乐曲》在内的诸番乐舞,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从民族、民间、地方.以至域外音乐中吸取新的营养,丰富发展,奠了定中国多民族、多风格的音乐歌舞化基础。百乐会同熔炼,汇成中华民族音乐歌舞的海洋,在调和各民族、各地区的化精神,增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方面起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人对“音乐”概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萧统对《文选》“音乐”赋的分类采用的是广义的理解,他的这种理解是受《礼记》和《周礼》的影响。萧统的音乐观,从微观上看,他对音乐有微词;从宏观上看,他是很重视音乐的。他积极的音乐观表现在: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注意音乐的娱乐养志作用,好尚“清音”。《文选》为音乐赋立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萧统对乐与礼的关系和功能的认识有关,二是与乐舞繁盛的历史、现实及乐舞赋的大量出现有关,三是受汉晋音乐类赋归类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也说楚墓出土的鸟架鼓镇墓兽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如何看楚墓常见出土的“虎座鸟架鼓”与镇墓兽及鹿角?有学者提出虎座鸟架鼓与镇墓兽应是同一性质的东西,均应名为“山神象”,“鼓也是山神”,其说不恰当。鼓应是楚人祭祀时用的乐器,其鸟应为凤鸟,表示吉祥。因楚人好乐舞故把凤鸟与乐舞结合起来,作为祭祀时所用“虎座鸟架鼓”和“虎座飞鸟”。作为辟除不祥的镇墓兽,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有所不同,楚墓出土镇墓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应是由鹿角、头面、立座三部分组成,不应是鼓。  相似文献   

14.
尤海 《华章》2010,(27)
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地处南夷的楚人尤其"信巫鬼,重淫祭".楚上层贵族的祭神、祭祖等活动在传世文献中多有描述,而近年出土的关于楚人祭祀的简帛记载了大量关于下层民众祭祀活动的信息,这为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楚人祭祀活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楚人屈原生活在音乐的国度,他所创作的能和乐歌唱的《离骚》、《九章》、《招魂》等作品中表现的音乐内容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编创的《九歌》民间沿用到唐代,是最伟大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16.
汉景殿考     
腾冲"汉景殿",有说祀汉景帝,有说祀蒙世隆,作者考释实祀元代大理路第九代总管段功,以《滇志》和腾冲下绮罗《汉景本末碑记》为证。  相似文献   

17.
试论白居易对《霓裳羽衣》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霓裳羽衣》是唐代宫廷大型乐舞之一,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白居易在多首诗歌中表达了对此舞的关爱。其长诗《霓裳羽衣歌》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看到的关于这一乐舞最为详实的史料。它是诗也是乐,是舞也是歌。以往的学术界只关注其中的乐舞表演,而对于白居易为挽救它濒临灭绝的命运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8.
将军崖岩画里的太阳神象和天文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发现、并在《文物》1981年第7期等处发表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颇重视,且有争论。对以所谓“人面群”与“禾稼”相连为中心的 A3画面,主要有过下述异解: (1)暗示头像同农作物的联系——农神象征(俞伟超:《连云港将军崖东夷社祀遗迹与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造像》,江苏省《文博通讯》第24期,1980年); (2)表示女娲引绳造人——反映农业与人类生命的关联(李洪甫:《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的初步考订》,《江苏省社联1980年年会论文选(考古学分册)》,1981年); (3)反映古代东方民族对土地、农业的崇拜和依赖(陈兆复:《古代少数民族的岩画》,《民族学研究》第3辑,1982年); (4)原始社会祝祀乐舞的图像(王少华:《原始社会的祝祀乐舞》,《舞蹈论丛》1981年第1期); (5)鲎和其他海洋生物——图腾的形象(庞朴:《人·鲎·贝——将军崖岩画漫笔》,《文物》1983年第1期)。现在我们发表三篇论文的摘要,对岩画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供研究文物考古、原始艺术文化和审美活动的专家和读者批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它在古代是指某歌的歌名呢,还是指某种类型的歌?众说纷纭。宋玉的原答是:“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于是,有人解释为是客居在郢城内下里巷子的巴人唱的歌。此说并没有道出“下里巴人”为何歌。也有人将“下里”和“巴人”说成是两首歌名,那更是相去甚远了。历史学家徐中舒的《论巴蜀文化》认为,“下里巴人”是古代楚人在农田劳作时唱的歌。一位善歌的“客”,对绚丽多彩的楚国音乐按雅俗程度作了大体分类。同高雅的“阳春白雪”相比,“下里巴人”算是古代…  相似文献   

20.
诗歌、音乐与舞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艺术形式。《春江花月夜》亦是诗中有乐舞、舞中显诗乐、乐中含诗舞的典范。其诗篇浸润着深邃优美的意境,其乐章洋溢着空灵纯美的情感,其舞蹈传达着细腻唯美的韵律。文章从诗乐舞之间交融互补的角度出发,对《春江花月夜》的诗乐舞之美进行解读、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