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为龙头、结构优化为关键,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也会引领教育上的改革。近年来,高校德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基于"供给侧"思维下,通过补短板,重创新,做乘法等方式来优化德育产品增量,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育人方式、打造专业化的德育队伍以及通过呵护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创新路径,最终实现德育的"科学供给",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改革需要高校培养与供给相应的"双创"型人才;高校必需从"双创"型人才培养和供给一侧作出相应改革,才能有效发挥自身职能、保证生存发展。本文从供给侧改革内涵出发,探究供给侧改革与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关系,为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改革为地方高校加强专业建设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结合淮海工学院开展专业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分析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准入、协同发展、项目推进、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五位一体"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思路和举措,深入阐述了专业作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素,其质量保障的重要意义,提出立足教育供给观,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质量保障机制,是解决当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提升地方高校办学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新思路。当前,国内学者已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对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开始尝试构建"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并对"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尝试性实践。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改革,高校需以"思路攻坚"统一认识,以"师资攻坚"壮大力量,以"教材攻坚"丰富供给,以"教法攻坚"改善课堂,以"机制攻坚"明确方向。并在此原则下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体系,以道术合一推进理论课程协同育人,立德笃行推进实践课程协同育人,线上线下推进网络课程协同育人,善思善用推进项目课程协同创新,内外兼修推进补充课程协同育人,显隐相融推进专业课程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当下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背景,结合"三全育人"大德育观理念,通过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的特点,提出由"生活老师、辅导员、专业导师和实践导师"构成的四位一体的"泛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并以"234模式"为基础,重构新形势下高校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改革"中有关有效供给和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思路可以为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密不可分。高等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给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改革思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要灵活运用"供给侧改革",建立全新的职业院校德育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育人”为目标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面对的是特殊的场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主体,这也决定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具有特殊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以"育人"为主要目标,体现了高校教育目标与高校反腐的一致性。高校廉政文化育人的关键是高校学生廉洁人格的培养。廉洁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廉政文化育人是一项艰巨的教育活动,因此高校开展廉政文化教育需要有全面性的设计思路,包括在课程中育人、在管理中育人和在环境中育人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供给侧改革"思维审视当下中学德育工作,发现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供给侧"问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导向,针对当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在德育供给思路、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环境等方面,需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实效性是一项重要任务。经济学中的"供给侧"改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内涵出发分析高校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所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从"供给侧"一端发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价值引领特殊化齐头并进;(2)优化供给内容,把握时代脉搏,与新时代"同频共振";(3)创新供给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解不全面、思政教育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思政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等问题,从高校领导重视是思政育人的基础、教师团队群体是思政育人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师是思政育人的关键等维度,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五位一体"育人机制的构建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体系设计、提高育人实效性,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政策的落实两方面,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五位一体"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能够利用"五位一体"育人机制,革新高校传统思政工作模式,健全相关体制政策,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时代,各种错误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大肆传播,猛烈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网络传播的新特点,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巨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通过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与时俱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供给主体格局等,切实做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供给"的思路浅析了职业院校招生、就业思路、改革的必要性和职业院校招生就业中的难题以及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广泛存在的“泛娱乐化”现象成为消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诱因,使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现实挑战。通过深化课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理论阐释和寓教于乐的平衡、凝聚课程思政育人合力等针对性策略来应对“泛娱乐化”影响下课程思政育人困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思想文化多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的趋势下,微博微信的"圈层化"现象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挑战和新机遇,它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如何在坚守文化育人与舆论引导阵地的基础上,高校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校园文化育人新思路,进行创新与融合,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的角度,从"圈层化"现象拓展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高中历史学习环境存在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内容单薄、供给方式单向、供给思路僵化的弊端。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通过扩大供给主体、增加供给内容、创新供给方式、调整供给思路等途径,建构多元、多样、多维、走心的高中历史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选择性、自主性等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卓越计划”理念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计划"所倡导的校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的理念,对高校的工程教育而言,既是改革的契机,更是发展的机遇。规避校企协同的可能风险、寻找有效合作途径以及激发企业参与动力,关键是找到校企双方利益的协同点。因此,校企协同中高校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研判行业企业需求,找准协同点,从理念育人、实践育人、项目育人和压力育人入手,积极拓展校企协同育人有效途径。通过成立校企协同组织机构、改革课程体系、人员双向互动、学生全年企业实践等方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系统性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行动纲领,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没有形成育人合力、教育事实缺乏连贯性、吸引力度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从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开掘其他课程的育人资源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升全员育人的思想意识;有助于挖掘其它课程的育德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用好课堂育德主渠道,明确教师立德树人新使命;有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阶段"育人向"全程"育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文化育人"是一种创新性的办学理念,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也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高校精神的基础和保证。新疆高校把握"文化育人"的内涵,应从"文化育人"与"国际视野""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关系入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大学精神来建构"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通过树立"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育人"与"思想育人""创新育人""实践育人"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高校精神塑造和贵在文化自觉等路径,为社会培育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服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现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培养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和"难就业"。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转型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在供给侧改革中,必须从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精细化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与行业和企业界广泛联合,走产学研协同育人之路,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