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欢在晋阳缔造霸府,控制东魏的军国大权,掌握实际的权力,东魏皇帝成为傀儡,东魏朝廷形同虚设。经过高澄、高洋发展,霸府统治日益成熟。高欢父子霸府机构庞大,僚佐众多,保障了霸府的顺利运转。高欢父子霸府统治运转的方式有:京台机务,情寄深远;晋阳霸府机构和职能的扩充两个方面。东魏、北齐的更替,在高欢父子的霸府统治基础上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东晋末年,京口举义日渐成功,京口将领内部的刘裕与刘毅矛盾斗争也日益显露。刘毅居荆州要地,不甘居下,深为刘裕所忌,且此时他已无利用价值,在争取士族方面也不及刘裕成功。出身、经历乃至性格相近的二人,结果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陈鸿佳 《考试周刊》2012,(79):22-23
田余庆先生《东晋门阀政治》一书论述了东晋时期门阀政治成为一种变态的皇权政治,在晋室自八王之乱后开始逐渐形成,在晋室偏安江左后由起始奠基、巩固、巅峰最后走向衰亡,历经五族先后执掌权柄。最后终结于北府将刘裕之手,南北对峙,延续大一统的分分合合。本文从东晋门阀的最初出现、发展、总结与遗蜕入手,结合田余庆先生与钱穆先生的著作,论证东晋人才选拔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其政治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政治的不稳定性更加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根据翔实地,包括较多未曾为人使用过的献材料,对陶渊明《述酒》诗若干关键性的疑难诗句作出释证。结论:一、《述酒》表彰东晋历史功绩,批判刘裕代晋册贬低东晋历史;揭露刘裕杀害恭帝的真相及其制造恭帝善终的骗局;表示自己是晋之遗民,绝不奉刘宋正朔;并判断刘政权将寿命短暂,是渊明在晋宋之际政治态度的鲜明体现。二、渊明《述酒》《素齐》诗,表明其隐居前后两期具有不同意义,在晋朝的隐居只是不愿心为形役,入宋后的隐居则是不奉刘宋正朔。  相似文献   

5.
南朝时期官方史学较之东晋有着明显的发展,这在南朝官方史职机构建设方面得到充分展现。南朝自刘裕建宋起即沿袭东晋设置著作官,此后各政权又相继延续,并随时代变迁在著作官品阶和职掌上略有调整。南朝后期撰史学士的增设,是官方加强史官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南朝前期"史学"馆的出现与总明观中史学分科设立,则是官方在撰史机构之外重视史学建设的又一突出表现,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史学史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一百多年的南北朝历史中,宋武帝刘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中学《中国历史》第一册“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节教材把宋武帝刘裕作为一个需要重点讲述的历史人物来处理,在相应的中学《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教学建议”里提出:应当突出讲授“由于刘裕实行了一些减轻农民负担,注意发展生产的措施,因而宋初出现了东晋以来少有的安定局面”。的确,宋武帝刘裕在建立刘宋政权前后所进行的“定乱代兴”事业,是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史载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但其府主镇军将军究竟系何人?近来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后来成为宋武帝的刘裕。笔者细考相关史料,以为刘裕一说存在许多不合理之疑点。在爬梳、分析史料的基础上,笔者以为:陶渊明此段幕府生涯的府主其实是桓玄伪楚政权的镇军将军冯该。由于伪楚政权昙花一现,以及镇军将军冯该的史料一鳞半爪,此节史实长期以来一直成为被研究者忽略的盲区,但结合相关史料、联系陶渊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前后生平经历观之,"冯该说"显然比"刘裕说"更为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的记事下限为晋安帝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距离该书编撰尚有32年时间。《世说新语》缘何不录时事,笔者以为,原因有三:首先,义熙三年,政归刘裕,东晋名存实亡,世族黄金时代结束;其次,屠杀名士,抹杀了刘裕的诗性光芒;最后,避免重蹈《语林》覆辙。  相似文献   

9.
论刘裕用才     
东晋未年,刘裕由一个普通农民,通过军功步步高升,终于夺取东晋政权,登上皇帝宝座。由于刘裕是依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因之史家对之颇多贬辞,又因他曾为农民,了解民间疾苦,执政之后,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而且他个人勤于政  相似文献   

10.
汪奎 《历史教学问题》2007,(4):50-53,17
刘宋沿袭魏晋,仍存在着中外军的区分。刘裕以京口北府为渊薮,重建了北府兵集团,又在逐桓玄、灭卢循、"兴复"东晋的过程中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以此建立了刘宋王朝,并初步建立起刘宋初期的中外军体制。但这一体制并不完善,在刘裕崩后不久即告瓦解。通过对这一体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刘宋初期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徐兖籍士族与东晋前期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末年南渡的徐兖籍士族,如琅邪王氏、琅邪诸葛氏、高平郗氏、泰山羊氏、陈留阮氏等世家大族,对东晋政权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士族彼此之间相互联姻、相互提携,与皇室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徐兖籍士族入主中枢,把持朝政,控制着朝廷禁卫军权以及地方上重要方镇的军权,左右着东晋前期政局,影响着东晋政权的发展和稳固,成为东晋前期政坛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东晋名士王羲之既有“逸民之怀”,又有经世情结。其仕隐生活及心态表明:其时仕隐都是个人自愿的选择,都考虑到家族命运;仕隐生活的实际区别表现为有无政务需处理;寄意山林与身处庙堂可以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3.
乌要答赞谟是不入《金史》列传并且很少见载于《金史》的一个金代前期的重要人物,他是金朝出使辽及北宋的最重要使节。他在出命名中折冲樽俎,为金灭辽和北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的结局却很不幸,这也是金朝残酪的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14.
南朝时期,皇权走出了东晋时期的低谷,进入“复振”的新阶段,而两个时期地方势力与中央的关系迥然不同,导致这种转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晋南朝时期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地位关系的变化。与东晋相比,南朝时期中央财政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地方财政所占比例则日益减小,这时当时政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以门阀政治为特征的东晋政局中 ,士族与皇帝分享权力 ,士族有时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桓温、桓玄父子均以取得皇权为目标 ,最终却连门户也无法保全。桓温的失败在于没有充分理解门阀政治的运行规则 ,打破了门阀政治的平衡原则 ;桓玄的失败则体现了士族势力的整体衰落。  相似文献   

16.
刘宋、南齐二朝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为大宗,田租、户调大体沿袭东晋,唯户调货币征收比重增加;商业税收项目大体沿袭前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受政局变动和社会稳定程度影响颇深。由于刘宋、南齐二朝财政状况总体不佳,官员俸禄一般无法正常发放,地方官通过送故钱弥补朝廷俸禄的不足。刘宋、南齐二朝经济状况的走势也反映在货币政策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7.
辽代监修国史沿袭唐代,又有自已的特点,从监修国史的任职资格、人员出身及职能,基本上沿用唐代后期的制度,并将其完善和发展。辽代监修国史制度对金、元产生深远的影响,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东晋皇室婚姻是东晋士族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东晋皇室婚选标准,皇室婚姻的特点及皇室婚姻与政治关系的进行探析,试图说明,在研究东晋士族婚姻和门阀政治时,皇室婚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魏晋军区制的基本原则,是中央指定一将领统帅某一地区的军队。根据这一原则,把军区制起源定于魏武或东汉顺帝时都是不正确的。实际上魏晋军区制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王莽末年、东汉初期。  相似文献   

20.
两晋十六国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定带来了严重破坏,因此,各朝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灾前防御、灾中救援和灾后重建三个阶段。谊时期的荒政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各项具体措施的实行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灾害“天谴说”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