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向全党提出的更高政治要求。“三个务必”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建设的历史征程,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三个务必”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凝结了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经验,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三个务必”的生成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紧密相连,反映了实践的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三个务必”生成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全党全社会深刻领会并坚决践行“三个务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先验逻辑”是逻辑史上的一场革命,是关于知识和逻辑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先验逻辑包括“理论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完全印证了先验逻辑的正确性。“实践”是“实践的逻辑”的基本概念,“道德律”是“实践的逻辑”的核心概念,“至善”终极目的以及康德的“道德神学”、“道德宗教”使先验逻辑趋于完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康德哲学及先验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伟大”是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的新时代治国理政方针理论,是推进工作的总抓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从这个总抓手出发,从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揭示“四个伟大”本身就是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和理解党史,党史折射的理论实践也是新时代推动“四个伟大”的思想武器,由“四个伟大”所凝练的精神实质对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的动员令,蕴含了深厚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意蕴。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实践观、矛盾论的坚持和创新;历史逻辑体现为对毛泽东“两个务必”、中国历史治乱规律和党百年管党治党经验的历史传承;现实逻辑体现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筹“两个大局”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意识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5.
逻辑学界关于传统逻辑教科书中“概念”与“词项”的取舍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从“概念”与“词项”内涵与外延的上 ,以及传统逻辑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方法来看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 ,而词项是语词在命题中的逻辑内容 ,是构成逻辑形式的基本要素 ,属于逻辑学的范畴。传统逻辑教科书中用“词项”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论述了“逻、辑”二字的古义和“逻辑”一词的引进,然后分别介绍了现今“逻辑”一词的涵义和世界主要语言中“逻辑”一词的拼写形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在地理与精神两方面的全力扩张,导致了众多原有神圣既存的空前压抑——这是我们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遭遇到的令人惊异的严酷现实。文学在此语境中的被迫“转型”无疑具有着悲壮的意味。“城市化”趋势在历史逻辑范畴里所获得的必然性身份以及其在民众的日常生活进程里所赢得的认同与赞许,已经使“城市化”生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并且以思潮化的方式得以大规模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思辩逻辑认为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或语言;而客体逻辑则主张逻辑科学研究独立于人的认识的客观世界原本具有的客观的逻辑结构和规律。剖析“说谎者悖论”的关键是鉴别“命题”及其“真假”的标准:思辩逻辑认同语言标准;而客体逻辑则坚持客体标准。“说谎者悖论”的真相是:向壁虚构的构造者们不要物证、不顾时空地将几个同音同形然而不同义的语句叠合在一起,从而将语句的“虚”与“真假”根本不同的值纯思辩地混沌杂揉。从实事求是的客体逻辑出发,任何人构造不出任何一个在事实上满足“自我悖反”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立足马克思主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长期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0.
高校“双一流”建设背后遵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目标逻辑,同时也面临空间布局、学科设置、人才布局、创新能力等不平衡发展的制约。高校“双一流”建设是一个辩证性、动态性过程,重中之重在于范式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需要处理好5个关系:高峰与支撑、中央与地方、理科与文科、学科与育人、中国与世界,实现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价值追求和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卡尔纳普在《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中宣称可以用逻辑的方法终结形而上学。然而其论述并非无懈可击,并不能使人信服。文章从其应用逻辑标准自身的合理性,逻辑分析方法与其“科学性”的主张存在自相矛盾的因素,实证逻辑的标准在经验领域内运用等方面,对卡尔纳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逻辑学的"有",即"存在"也就是"无"或"非存在",它们的统一即"变易",黑格尔以此作为其逻辑学的开端。现代宇宙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表明,宇宙的历史开端与黑格尔的逻辑开端是一致的。从而在一百多年后实证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启发我们重新审视和挖掘黑格尔逻辑学的深刻内涵和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竞争的政治学分析:以“985工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间的竞争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大学间的竞争虽然表现出了诸多的市场逻辑,但其背后隐藏的政治逻辑同样不能忽视。在"985工程"的运行中,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大学都成为拥有自身利益的主体,"985工程"的启动加剧了中国大学间的竞争,既有非常积极的一面,但也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和希庇阿斯的对话探讨了"美是什么"的问题。现以这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为线索,分析苏格拉底在这个问题探讨过程中逻辑推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诗的标准问题历来是新诗史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新诗生存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新诗标准的界限及其可变性,我们采取回顾历史、梳理概念的方式,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历史的动态问题,进行现代意义的考察。新诗的特点及其变化一直离不开其存在的历史空间,在正视历史之后,讲求诗歌的写作伦理、外在的认识型构,以及规范的复杂多义性,正是建构“新诗标准”的重要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新史学》是美国历史学家鲁滨孙的代表作,虽为历年论文和演说的汇编,却集中反映了新史学观的逻辑思路,其中不乏闪光之处:第一,敏于感受时代变化的挑战,持发展的史学观;第二,善于从其他学科中接受启迪,促进史学地新,第三,重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发挥史学的社会功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陷入庸俗进化论的泥潭,第二,否认史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逻辑和语义学应该如何处理模糊语词和概念,但是模糊语义的逻辑解决方案却给自身造成了难以解答的逻辑困难。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研究方法的转变的分析,即从逻辑分析转向语法考察,文章指出模糊语义研究应摆脱对逻辑化的诉求,回归到我们现有的日常语言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以物质生产实践为自己的逻辑起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力量源泉,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坚持“三个代表”,就必须全面建设“三个文明”,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理解马克思所有解读模式的关键异质点,而"两种逻辑"的并存和"双重语境"的交织是贯穿于《手稿》的一条红线,也是把握其整个哲学精神的一把钥匙。为更进一步理解《手稿》的逻辑作用和"复调语境"的具体呈现,复原青年马克思在具体历史背景下复杂的、真实的认识图景,文章在对《手稿》的文本进行仔细分析基础上,对这两条逻辑线索和矛盾话语的表达途径与存在形式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20.
历史哲学的发展,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即历史观、史学观和哲学观.历史观以历史本体为研究对象,史学观以史学为研究对象,哲学观以历史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沃尔什所谓"思辩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逻辑划分,分别相当于历史观和史学观,只不过他本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本文则阐述了三种形态的历史哲学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