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上公开课:猜谜语。教材是从《幼儿谜语》上选的。三个谜语的谜面和谜底都在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而且,上课前我又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设计了自认为十分成熟的教案。果然,上课后,前两个谜语的谜底幼儿很快就猜出来了,眼看教学任务已完成三分之二,我从心底里感到快慰。开始猜第三个谜语了。我清晰地念了两次谜面:“一个宝宝,圆头圆脑。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打一个体育用品。”待幼儿充分考虑之后,我请四名幼儿回答谜底,他们都说是皮球。我很高兴地问大家:“小朋友说得对不对?”“对!”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幼儿“听、说、读、写、记”的教学方法,我在教一些常见、又较难识记的字、词时,采用以猜谜语促进幼儿识记的方法(简称“猜谜语促识记法”),使幼儿识记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例如,我在教常用词“苹果”、“葡萄”、“石榴”、“桃”时,先编了一首谜语:“大姐长得美,二姐一肚水,三姐露着牙,四姐歪着嘴。”通过几遍练习,很多幼儿居然就记住了,接着我就分别教“苹果”、“葡萄”、“石榴”、“桃”四个词,并画图加以说明,教学效果很好。在讲“桔子”一词时,我又编了一个谜面。  相似文献   

3.
一得集     
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一般是老师说谜面,孩子们说谜底,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不太感兴趣了。有一次,我对孩子们说:“今天,由你们来说谜请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猜。”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提高了,你说一个,我说一个,有的是父母教的,有的是听别人说的,也有的是孩子们自己编的,师生一齐猜,课堂气氛活跃极了。过后,孩子们仍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们还说谜语给你猜。”  相似文献   

4.
一个谜语大多都是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所谓猜谜语,就是给出谜面南猜谜者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在丰富多彩的谜语世界里,“成语·数学谜语”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举例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幼儿很喜欢猜谜语,因为猜谜语是一种有趣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它不受时间、器材和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幼儿经常参加猜谜活动,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生活;既可以发展联想、判断的思维能力,又可以丰富语汇,锻练说话的能力。谜语都是由谜面(喻体)、谜底(本体)、谜目(打一……)三部分组成。谜面是巧妙地隐喻着本体的歌谣。谜底是实际所指的事物。谜目是连接谜面和谜底的桥梁,它对谜底的类属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6.
谜语——是运用儿歌、顺口溜的形式,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事物的特征,它语言简炼,短小精悍,生动具体,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小班开展猜谜语活动,不但能启发孩子积极思维,而且能丰富幼儿的知识,训练幼儿的口语,培养幼儿大胆发言的能力。一、从直观到形象,启示幼儿理解谜语我经常想,如何在幼儿中间开展猜谜语的游戏呢?如何让小班的孩子理解“谜语”这个词的概念呢?小班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观性。针对这一点,我用实物过渡到抽象,使幼儿理解“猜谜语”。我对幼儿说:“小朋友,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很小,在我的手里。小朋友先猜猜看,你们是不是能猜对?”说完我就把握着东西的  相似文献   

7.
课前准备 :1 .让学生收集谜语 ,每人收集 3— 5条。2 .给课文插图上小朋友说的谜语配录音及一些轻松的音乐。3 .板书用的三幅贴图。4.电脑软件。 (包括课本插图的内容画面、小白兔画面、智慧老人画面及四条谜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励实践1 .出示电脑软件 :展现课本的插图内容画面。2 .提问 :放学了 ,小朋友们围坐在草地上 ,他们围在一起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 :讲故事、猜谜语…… )3 .他们兴致勃勃地究竟在做什么呢 ,让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播出图中的谜语。)学生 :(齐答 )猜谜语。二、指导猜谜 ,领悟方法1 .听谜语。大家都…  相似文献   

8.
刘景西 《少年读者》2008,(10):21-21
小兔非非和小狗黄黄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很爱学习。而且最喜欢猜谜了,他们经常在一起猜谜语。这不。今天他们又遇上了。小兔非非说:“黄黄,我今天看课外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谜语,你敢猜吗?。”小黄当然不甘示弱.摇头晃脑地说:“猜就猜!”“好,那就听好了:兄弟(猜一字)。”  相似文献   

9.
猜谜语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饭.正吃得起劲时,我说道:"今晚,我们四个人来猜猜谜语怎么样?"妈妈与妹妹一听,都很感兴趣.咱娘仨于是异口同声地要爸爸出个谜面.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积累谜语,了解谜语,掌握猜谜语的要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谜语的兴趣。 2.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猜谜语的机会,注意听清楚和说明白,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导语:认识谜语 师: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谜语.许多同学都知道谜语,我相信大家也经常猜谜语.我要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猜谜语的? 生:瞎猜. 师:这谜语可不是瞎猜的,出谜的人有技巧,猜谜的人也要懂方法.我给大家说一个世界著名的谜语.关于这个谜语,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有一个狮身人面的怪物,他叫斯芬克斯,在沙漠里生活.这个怪物很喜欢让人猜谜,在沙漠里旅行的人如果不能回答它的谜题,就无法动弹.他曾经说过这样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你们也来猜猜看.  相似文献   

12.
一篇值得玩味的小说,和如今报纸上流行的“情感讲述”不一样。“情感讲述”吸引我们的是其中或曲折或煽情的故事,我们看完了,感叹一下也就罢了。而一篇值得玩味的小说却让我们琢磨。它就像一个谜语,谜面其实简单明了,既生动,又浅显,但在谜面的背后却总是有一些没有说出来的东西,让我们去不停地玩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正是这样一篇小说。它让我们感觉像一个谜语,在谜面背后还有不曾明说的意味,而这种对意味的探求并非文学理论中所谓的“文本解读”,它就是一种玩味,有点像猜谜语,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悟性。从表面——也就是“谜面”的角…  相似文献   

13.
赊米     
一篇值得玩味的小说,和如今报纸上流行的“情感讲述”不一样。“情感讲述”吸引我们的是其中或曲折或煽情的故事,我们看完了,感叹一下也就罢了。而一篇值得玩味的小说却让我们琢磨。它就像一个谜语,谜面其实简单明了,既生动,又浅显,但在谜面的背后却总是有一些没有说出来的东西,让我们去不停地玩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正是这样一篇小说。它让我们感觉像一个谜语,在谜面背后还有不曾明说的意味,而这种对意味的探求并非文学理论中所谓的“文本解读”,它就是一种玩味,有点像猜谜语,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悟性。  相似文献   

14.
一、体验"头脑风暴"般的联想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好了:黄皮包着红珍珠,颗颗珍珠有骨头,不能穿来不能戴,甜滋滋来酸溜溜.请你猜一种水果. 生:(急切地)石榴! 师:猜得这么快,厉害!说说怎么想的. 生:石榴籽儿很像红珍珠,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再想想谜面中说黄皮,滋味酸酸甜甜的,我就更加确定了. 师:由红珍珠想到石榴籽儿,这就是联想!看来猜谜,离不开联想.再来一个: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处窜.打一小动物.  相似文献   

15.
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让精彩从"头"开始. 一、猜谜语导入法. 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课题,既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益智、娱乐活动.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我先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学生很快猜出是"太阳."我接着说:"对,是太阳.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太阳有关的课文."这样在猜谜游戏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为学生愉悦地学习做了情感铺垫,借着谜底直接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6.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09,(12):55-57
导语:认识谜语 师: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谜语。许多同学都知道谜语.我相信大家也经常猜谜语。我要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猜谜语的?  相似文献   

17.
猜谜乐翻天     
这天,我带了一本很棒的书———《非常语文》。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不少有趣的谜语,越看越好笑,就叫来朱心宜和徐泽辰猜谜语,他俩爽快地答应了。我出了几个比较简单的谜语,徐泽辰一个也没有猜中。朱心宜脑子转得快,连着几个谜都猜出来了,让我很佩服。我又找了个难些的:"听好,‘最繁忙的机场’,打一成语。"这下,满脸得意的朱心宜犯难了:"嗯?繁忙?机场?"  相似文献   

18.
咬掉牛尾巴     
梅子涵 《中文自修》2005,(11):61-62
曹迪民这两天好像疯掉了。他每天都让别人猜谜语,谁如果不想猜,他就骂你大笨蛋。可是如果你猜错了,他也骂你大笨蛋。但是他说的这些谜语,你是不可能猜得出的。再说,不管谁说的谜语,反正我都猜不出的,所以我一直都不喜欢猜谜语,我觉得猜谜语简直没有意思透了。  相似文献   

19.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片神奇的榕树林里生活着一群小怪怪——泡泡、可可和阿达。先说泡泡。最大的那棵榕树就是泡泡的家,一听到小朋友嚷嚷着要猜谜语和听故事,平时不露脸的泡泡就会“唰”地一下打开大榕树上的窗户,自告奋勇地为大家出谜语、讲故事。可是,要注意哦,我  相似文献   

20.
从来我都不喜欢猜谜语。感觉那个出谜语的人处心积虑地躲在密室里,炮制好了一堆只有唯一答案(谜底)的问题(谜面),在暗处一脸坏笑考官一样地打量着你:嘿嘿,能猜出来吗?大人们似乎很乐意扮演这种答案已经稳稳握在手中,只需闲闲地看着孩子们能不能在预定轨道上寻到答案的无趣考官,看看那些充斥在学校各个角落的没完没了的考试就知道有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